以纪录片起家,说屌丝文化当死,碧鬼能借助亚文化突围吗?

碧鬼是家十分有个性,极具艺术气质的新媒体+PGC。

听到“碧鬼”这两个字你会想起什么?是不是有些阴森吓人?正如这个名字暗示的那样,碧鬼是家十分有个性,极具艺术气质的新媒体+PGC。

有人说碧鬼的内容是亚文化领域的,但在采访碧鬼创始人杜之的时候,杜之告诉小娱,亚文化只是形式,他们要传达的价值观是十分主流的。

他们认为碧鬼的内容是对市场上同质化内容的一种极大的补充。事实确实如此,我们每天看到的是娱乐类的暴走、关八、冷知识、何仙姑夫,是知识类、生活类的明白学堂、日食记,那是不是偶尔也想要看一些对精神层面更加有探讨的内容呢?比如莫西子诗在南锣鼓巷的一场即兴演唱,比如一场和蔡国强的三分钟对话?

碧鬼成立于2014年,目前团队规模30人,2015年,碧鬼流水300万,其中很大一部分上来自于广告定制,如其他视频生产公司一样。今年开始,碧鬼将要尝试和视频网站联合出品网剧。

目前碧鬼估值数千万,正在寻求融资,此次融资也是为了进一步铺开布局,一方面做好原创视频,另一方面做网剧,以及视频定制,用杜之的话叫做“零售”,以及社群建设,事实上,碧鬼的线下活动十分频繁,并且有很高的参与度。

碧鬼曾经因为“屌丝当死,碧鬼当立”这一句slogan而一炮而红,然而在这个屌丝当道的时代,他们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公司档案

娱乐家:碧鬼创始人兼CEO杜之

成立时间:2014年11月

业务:视频定制、原创纪录片、网剧(计划中)

项目:《三分钟艺术》、《ONE TAKE》、《在中国》

资本估值:数千万(欢迎私下勾搭小娱,微信ID:yulewanjia2015)

资本阶段:天使轮

公司规模:30人

公司优势:先锋视频新媒体,双语背景,调性唯一。成功策动具有号召力的线下社群,具有社群潜力。

1.从小圈子到大圈子,风格就是卖点

很多人都说碧鬼和VICE很像,杜之并不这样认为。碧鬼的定位是介于VICE和一条之间的存在,介乎于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

在他看来,VICE的内容是非常亚文化的,因为在国外亚文化有很深的文化根源,甚至在日本亚文化是深藏于国民性当中的;而在中国,亚文化没有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而且不被官方所认同,所以碧鬼不会去做完全亚文化的内容,但是他们会用亚文化的方式来获得关注。

常有人质疑碧鬼:你们的东西那么小众,有人看吗?而对碧鬼而言,与众不同才更有卖点。碧鬼的视频在各大视频网站上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视频平台以及今日头条等渠道都来寻求深度合作的原因。

碧鬼的使命有二,第一是类似于VICE,构建青年视频媒体平台,第二就是以皮克斯为目标培养原创IP。 

纪录片是碧鬼视频的主体,但是里面又分《在中国》、《三分钟艺术》、《 ONE TAKE 》等很多栏目,这也是方便与各种定制需求的对接。

当然,虽然不少投资人表示看不懂碧鬼的价值,但因为文化上的契合,以及很强的视频制作能力,众多艺术家们都愿意同碧鬼合作,也有明星找碧鬼合拍纪录片,“这一切都是因为碧鬼酷”。

比如在为蔡国强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蔡国强第一次对外阐述他自己的艺术观念——“好玩”,碧鬼要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视频制作风格,来强化被记录者的个人品牌。

2.构建影视IP,还要增强社群建设

杜之对于PGC领域很有自己的看法,比如他认为《日食记》并不完全依靠内容质量取胜,而暴走、罗辑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所以碧鬼一方面追求内容的极致,一方面要完成商业模式的构建。

碧鬼的内容注重体验感,所以在和VR技术进行结合这方面是有更多优势。4月17日,碧鬼将会和陨石进行一个VR体验的活动。

除了继续做视频定制,碧鬼还会和爱奇艺联合出品网剧,一个名为《购梦人》的剧本已经在准备中,计划先通过漫画、动画等形式来呈现,进而拍成网剧或者电视剧,在IP成熟后,通过游戏开发进行变现。

在杜之看来,视频定制虽然养活了团队,但是定制不是可复制的,所以需要构建自己的IP,视频导流、游戏变现是比较成熟的模式。

另外,碧鬼也非常注重社群的建立,社群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粉丝社群,另一方面是艺术家社群。

关于粉丝社群的建设,一方面是微信群的运营,另一方面粉丝粘性则主要通过线下活动来增强。未来,碧鬼不排除专门开发自己的APP来沉淀粉丝。

另外,碧鬼还有自己的艺术家社群,或者叫做艺术家联盟。虽然不全是签约在碧鬼,但是能够为内容生产提供稳定的基础。在杜之看来,这样的松散联盟恰恰是艺术创作者想要的,他们需要蜂巢式的相对自由得创作环境,而对碧鬼来说,他们也获得了优质的内容来源。

目前,碧鬼的线下活动一个月可以达到一两次的频率,目前多是不收费的形式,但是由于线下活跃度和参与度非常之高,未来可能根据规模采用集市的形式,收取门票和租金,来获得盈利。

目前来讲,碧鬼的社群建设还处于“义气”建设阶段,不急于变现。

3.引领而不跟随,什么是不中庸的“新青年”精神?

碧鬼这个名字的诞生据介绍是由一个正在学习中文的美国人取的,看似无逻辑,但是又传达出了一种标新立异的价值理念。一如碧鬼的调性是“RAW”,这是一种真实的、追求青年的原生态,也是纪录片的自带属性。

在采访过程中,碧鬼的团队跟小娱讲了很多他们团建的故事,比如他们跟着杜之一起沿着国境线去“冒险”,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事情,比如被警察抢劫等等,他们会发现原来中国是这个样子的,需要被展现出来。

杜之毕业于北京大学,还是一个党员,可谓是“根正苗红”,本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却走上这条“叛逆”之路。

事实上在杜之看来,碧鬼就代表着第一任北大校长蔡元培所提倡的新青年精神:“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儒家的、中庸的,而碧鬼的内容是极致的,是对同质化视频内容的补充。”

碧鬼的价值观充满着辩证性,比如他们强调用亚文化的表象来表现主流文化的实质,街头文化可以是有距离感的街头文化,或者说“对于逻辑的无逻辑使用”这样的说法。

也许这就是碧鬼的意义,带你认识更加完整的中国、青年人精神世界以及看似无逻辑的真实,拓宽青年人的心理安全范围。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