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建造“乌托邦”

李亚鹏为了构建自己内心一直笃定的这个乌托邦,用对文化和艺术的执念,经历了很多“世人眼中”的不理解。

 

除了苍山海洱、风花雪月,来到大理还有其他接头暗号吗?

2018年五一小长假,除了东门菜市场里一日既往的菜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还新添了小众音乐人的Live表演、创意人的脑洞。扎根已久的市井气一下变得更文艺、有格调。

4月30日,这个宛若大理新地标的“四季街市”试营业。谁能想到,这个“四季街市”背后的推动者,竟是李亚鹏,且是由李亚鹏创办的中书控股旗下的独立艺术文化机构COART发起的。

2011年,COART成立,以多门类艺术的跨界混搭,集合了文创、艺术、手作、音乐、表演、舞蹈、戏剧、视觉和设计等多元在地内容,超越了形式界限,架构出一个生活与艺术亲密融合的体验空间,以COART嘉年华、COART市集等形式展现。

COART不仅是一个市集,不仅是一场狂欢,更是一座自由、平等、充满对生活热爱的“乌托邦”。

而李亚鹏为了构建自己内心一直笃定的这个乌托邦,用对文化和艺术的执念,经历了很多“世人眼中”的不理解。

就在今年2月,李亚鹏在公司年会直言,从2014年到2018年,公司从“生死之年”到“转折之年”,随着旗下多个文化项目的落地,李亚鹏“文化资源整合运营”的格局正徐徐展开,一切都在快速变好。

今年,已经是他从商的第20个年头。

几年前,大众对李亚鹏的关注点还停留在他个人的生活圈上。但如今,当巨头们纷纷瞄上了原本因为回款慢而不受待见的“文化产业项目”时,李亚鹏已经作为文化资源内容服务商,深耕了长达8年时间,成为了风口上经验最丰富、最有发展潜力的一员。

坐在娱乐资本论的对面,他熟稔地拿出了自己亲自在云南冰岛村采摘的新茶,不急不慢、一次又一次地为客人泡茶,态度坦率:“现在之所以敢讲,是因为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不骄不躁,坚定信念”是李亚鹏这些年的一种状态,正因如此,2017年,一个峰回路转,已经让他从容转身。

商海沉浮20年,做为多元文化艺术落地的“苦行僧”,谈到升级打怪的技巧,李亚鹏挂在嘴边的词是“坚持”,“不急,真不急”。

1.从商20年:李亚鹏一直很“理想主义”

李亚鹏最近感冒了,稍显疲态,但看起来依旧很精神。他刚参加完COART参与主导的、位于浙江嘉兴的一场大型“公路文化嘉年华”。作为曾经的摇滚青年,他调侃说,自己是全中国第一个拥有大贸哈雷机车的人。他开玩笑:“我在机车圈的地位,不是骑出来的是买出来的。”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曾经的热血青年,做生意已经20年了。

他礼貌地问起我们是否喝茶,旋即拿出他最爱的茶叶。“这是今年的新茶,还有很嫩的青草的气息。喝着两三遍会开始发甜。”

这是他从冰岛村亲手采的。而云南也是他事业的转折点。

从演员转型为商人,他内心越发笃定,演员不会是他一辈子要做的事儿,他要重新寻找人生方向。

2001年,李亚鹏与哥哥李亚玮等人投资成立了北京春天传媒集团,签约景岗山等艺人,并投资了多部影视剧作品,在文化产业领域也担任过经纪人、制片人、投资人等多个角色。

一直到2010年的十年间,他严格控制自己每年只用几个月拍一部戏,其他时间去满足自己其他的兴趣爱好。

听起来确实很理想主义,但此前也有报道,经纪人曾批评他:作为演员,戏不演少赚钱,你算算你到底损失了多少!

“有很多人都说,李亚鹏你做商人也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商人。”用理想主义去定位李亚鹏,似乎有些狭隘。

2011年,他组建的中书控股集团正式成型。

那么问题来了,中书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李亚鹏对娱乐资本论解释称,公司主要分两个板块,一块是“书院”,做跟传统文化相关的若干产业公司,包括教育、酒店、地产等。另一块是则以当代文化艺术为核心内容,以COART为核心品牌,主要做大型活动、常态化商业综合体运营。

中书控股整个集团旗下共有十二三家不同行业的公司。

如果说做公益、做嫣然是上天的安排。在传统领域做书院中国,是顺势而为。那么做COART,则是在他对演戏、对个人艺术表达没有了兴趣后,把人生方向转向了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这条路。一句话概括,他要为文化艺术找到落脚之地。

以上三件事,是他20年工作和生活的延续。

你很难说他真的是一个没有商业天赋的人,他早早就强调自己对成就感的追求大过物质财富。1993年,当时上大三的他疯狂迷恋上摇滚乐,想把摇滚乐带到自己的家乡乌鲁木齐。在那个夏天,李亚鹏共敲了87家公司的大门,得到了9.7万现金资助,门票共卖了14万,最终还赚了四万块钱。

据新京报报道,那四万块钱,除了给大家买回北京的机票,剩下的他全让王学兵在北京印了铜版纸的海报和文化衫,寄回到乌鲁木齐,在大街上发掉了。“在1993年那个夏天,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出租车上贴的都是李亚鹏印的铜版纸广告。他觉得,让这座西北城市全城都感受到了摇滚的气息,比手里握着那四万块钱来得更有成就感。”

在第一次和社会碰撞之后获得了正能量后,他告诉自己,做项目不要以利润为第一目标,更强调人生理想的实现。

2.为了这份理想主义,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艺术,不再是销售说辞,我们有真正的商户,门口有真实的市集,市集街头陆续有过400多个全球各地的街头表演者。在现在看,那其实是一种代表未来的业态。”

在李亚鹏看来,专业的事情应当由专业的人来做。他认为,文化输出才是他与公司的优势所在,“在文创这块,我们是做的很好的 ”李亚鹏说道。

李亚鹏还在坚持做那件他认为对的事——“通过文化艺术,为区域城市发展提供价值倍增力;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找到生活中的落脚之处。”

李亚鹏告诉娱乐资本论:“很多项目,我们不希望它马上赚钱,(如果)你要让它快速赚钱,将来扳都扳不回来。”

做生意的朋友劝他,先把一个痛点打透,先做一个上市公司,等有钱了再来圆做文化的梦想,他不认可。

“你不会回头,你也回不来。因为你的思想,你的道路,你的基因,你员工的动力,都会变。” 李亚鹏说:“中书底下十多家公司,想齐头并进非常难。当生态圈形成合力,就是中书产生价值的时候。”

2017年,中书作为文化产业资源整合运营商,继续为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内容增值服务上发力,公司的发展也更加明朗和清晰。

总的来说,中书控股下属的“COART”和“书院”两大文化品牌,为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进行文化艺术资源导入。蛰伏8年,李亚鹏终于苦尽甘来,那未来十年呢?

3.下一个10年:李亚鹏想做什么?

近两年,李亚鹏的目标是COART的常态化市集,能快速成型。

2012年4月,李亚鹏在束河古镇做了第一届COART艺术节。2016年,它第一次来到大理,随后COART在路上、COART嘉年华走向全国,以公路文化、青年文化发力中国创意文化及产业实践。COART品牌从小众圈层客群为起始,6年来深耕艺术文化内容,现已逐渐的辐射全国大众,作为艺术化、常态化运营,正如前面提到的,它是充满对生活热爱的“乌托邦”。

在中国,大家普遍都只做周期性活动型市集,常受商场或某个地产项目的邀请,创造短暂时效性的价值,而无法积累品牌资产,建立口碑和用户粘性。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李亚鹏逐渐走到了上游,自己出手,让艺术为区域发展“赋能”。

2018年4月30日,大理古城洪武路东侧,一个全新的、实验性的艺术商业小社区—“四季街市”拔地而起、热情四溢。

这是一块总占地面积在12000平米左右的商业地块,之前是古城人熟知的旧东门菜市场。

去年底,作为艺术文创内容运营方的COART得到这个机会后,把擅长内容运营与美学设计把控的Major大调加入进来,共同开启了该项目的整体改造。

在4月30日是试营业现场,我们看到了常驻市集摊主、精选固定商铺、 pop-up跨界快闪店、艺术装置、文艺活动和民俗表演,颇有成为网红市集的潜力。

据Major大调创始人牛文怡介绍:“中间场地是以创意摊点和pop up活动为主要构成的‘市’,周边一圈是次主力店构成的‘街’。”,流动的集市与固定的店铺将作为这一新型商业体的核心而存在。据悉,这个市集七八月份将投入常态化营业。目前,双方为该项目成立了合资公司。

为什么会找Major大调合作?李亚鹏告诉娱乐资本论,COART在大理有多年的活动举办经验,拥有丰富的在地资源渠道,但自有团队这么多年一直在埋头做事,缺乏成熟的包装和出色的市场推广。而Major大调正好实现了互补。

未来,他们的目标是做一个更年轻有活力的、更有文化生活调性、更国际化的网红市集。

这个项目的收入很多元,第一是商铺租金,第二是品牌活动合作,第三是未来的线上市集平台。

至于下一站是哪里?“郑州是一定的,赣州也是。明年我们都会启动,现在我们才1万多平,以后城市级的肯定要达到3倍或者以上。”投入这么大,不害怕失败吗?

闻此,李亚鹏笑了:“那就回去拍戏咯。”

不过,娱乐资本论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条后路他早就斩断了。他把演戏当成第一次创业,称做中书算二次创业,因此它一定不是盲目的,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急。

至于公司下一个十年怎么走?

“说不急,是真不急。”他突然把自己说笑了。“至于好不好玩、有没有意思这点,能让我找到一个能让我花10年的时间,去替代原本可以名利双收的职业,不太容易。”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