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融资——中国影视产业基金观察

展望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资的扶持政策,将继续激发各路资本对电影投资的兴趣,新的影视产业基金将不断涌现。

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在人类的创意世界里,与文学、绘画等更为个人化的创作相比较,影视创作常被认为与资本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的工作方式多为集体作业,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由文学、美术、化妆、摄影、照明、制景、服装、道具、工艺、表演、导演、广告、特技等创意部门通力合作完成,对相应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设备都有较为专业化的需求,也因此在资本投入上有着更高需求。

另一方面,它的产业特征也契合着资本嗜利的本性。它是高风险的产业,10部电影项目中常常只有2、3部能够盈利,但一旦获得观众欢迎,它的回报也是惊人的。不但可以获得巨额票房收入,通过电视频道、DVD和互联网等发行平台多次售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故事元素还能被用来开发玩具、游戏、主题公园等种类繁多的衍生产品,为投资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影视产业和资本发展出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有着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电影业和金融业的美国,好莱坞和华尔街形同联姻,仅在2005年到2008年间,华尔街的风险基金就通过与美林和雷曼兄弟等银行合作投入了大约150亿美元资金到电影业。而在中国,电影业和资本的游戏也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启幕,其中值得注意的一大现象便是2007年以来影视私募基金的兴起。

1.“政府搭台,资本唱戏”:影视基金风起云涌的背后

如下表所示,迄今为止在中国以影视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已有23支。这些基金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但采取的组织方式大多是合伙制私募基金。在这种结构中,由负责管理基金的机构或投资家充当普通合伙人,他们的出资比例往往只占基金很少部分或以劳务出资,对该基金承担无限责任,负责基金实际运作。而主要出资者则是有限合伙人,他们投入绝大部分资金,但对基金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并不负责事务执行。通过这种结构实现“富人+能人”的结合。

表1:2007-2013年中国主要的影视基金信息

编号

基金名称

管理机构

成立时间

声称资金募集状态

涉及影视领域的投资

1

IDG新媒体基金

IDG资本

2007

总规模5000万美元

《雪花秘扇》、《山楂树之恋》、《红河》《胡同里的阳光》《高考1977》《未来警察》等电影制作。

2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华人文化(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09

计划总规模50亿元人民币。首期20亿元。

与好莱坞梦工厂合作建立“东方梦工厂”。

3

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

一壹国际影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2009

计划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首期1亿元。

2012年上海电影节,宣布与迅雷、航美等合作打造中国电影发行的新平台。曾参投《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项目。

4

国影基金Ⅱ期

国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0

3.6亿元人民币

主要投资于与好莱坞的国际合拍片,计划项目包括《超级英雄》、《龙卷传奇》、《成吉思汗》、《重庆大轰炸》、《藏地密码》等。也参与投资了《画皮2》等国产电影。

5

星空大地文化传媒基金

星空大地(北京)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0

计划总规模15-20亿元人民币,首期10亿元。

与华夏电影和美国相对论传媒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投拍了电影《大武生》。

6

中国影视出版产业投资基金

建银国际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2010

计划总规模50亿元人民币,首期20亿元

2011年,在小马奔腾集团7.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项目中领投。

7

汇力星影投资基金

汇力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2010

3亿元人民币

参与电影项目《武当》、《日本四季之旅》、《巨额交易》、《秘史:不可告人》。

8

中风投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北京中风投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韩国盛恩达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0

5亿元人民币

投资电视剧《老子传奇》。

9

中国新影视整合基金

惟德恒基金管理公司

2010

8亿元人民币(2期)

着重于对影视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10

合富影视一期基金

合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0

不详

投拍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新版《三国》。

11

大摩华莱坞基金

亚太基金和擎辉资本

2011

10亿元人民币加1亿美元

重点投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

12

腾讯影视基金

腾讯公司

2011

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

4.45亿元投资华谊兄弟。

13

中关村影视新媒体版权基金

北京厚德雍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1

首期2亿元人民币

主要投资于采购电影、电视剧、动漫节目的新媒体专有许可权。

14

湖南富绅文化传媒基金

富坤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2011

计划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首期3亿元(华谊兄弟首期出资3600万元)。

投资方向为广播电视电影传媒产业。

15

红利影视基金

红利基金管理公司

2012

首期3亿元人民币

基金章程中列出电影项目占其投资的40%。

16

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

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2012

首期10亿元人民币

计划参与投资新技术电影及中国电影人与美国好莱坞专业制片人团队联合创办的全球化电影制作公司。

17

嘉实七星媒体基金

嘉实七星媒体私募股权集团有限公司

2012

目标筹资额8亿美元

计划通过与世界一流影视产业机构及人员的合作,开发中英双语作品。

18

火烈鸟影视基金

景天控股集团和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

2012

不详

专注投资于影视剧、网剧、微电影领域,已投拍电视剧《幸福追击》。

19

美霖影视基金

曲江风投和美迅影视传媒

2012

首期2亿元

投资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和节目。

20

中玺影视产业基金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和玺萌资产控股等

2013

15亿元人民币

除电影、电视剧外,也关注院线和文化产业园区投资。已披露项目电视剧《后生可畏》和电影《喜马拉雅之恋》。

21

尚世弘毅影视基金

SMG尚世影业和弘毅投资

2013

目标筹资额30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向主要包括电视剧、电影和少部分股权投资。

22

其石基金

深圳基石创投与北京其欣然影视

2013

1.2亿人民币

仅针对2000万元到4000万元之间的中低成本电影,投资比例不超过1/3。绑定李樯编剧的作品,包括《放浪记》、《黄金时代》等。

23

诺亚博纳影视专项投资基金

诺亚财富和博纳影业

2013

10亿元人民币,博纳影业集团出资3亿元,市场化募集7亿元

投资博纳影业集团拍摄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等作品。

观察表中列出的基金信息,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在2007年之后才浮现的。这首先是因为我国从2007年6月开始实行的修订版《合伙企业法》赋予了合伙私募基金合法存在的地位,获得“准生证”的合伙私募基金又靠其投资机制上的优势获得了投资者青睐。首先,其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而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从而有效避免了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可能造成的双重征税缺陷。其次,私募基金的募集采用“承诺资金制”。

合伙基金的投资者通常在基金发售期先承诺认购一定量的份额,但实际上仅按一定比例支付认购份额,其余资金在基金进行实际投资时再按照认购的比例分批注入。如据一壹影视投资基金总裁罗万里介绍,一壹基金的首期仅需缴纳10%的资金。通过承诺资金制,投资者就可以根据基金的管理状况和项目的进展,决定是否提供后续的资金投入,更具灵活性。每一次资金投入,实际上也构成了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实行的一次评估。此外,合伙基金在利润分配和管理机制上相较于企业制往往也更加简单。

除了机制上的优势外,2008年以来不景气的股市,以及各地为吸引投资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更促成了私募基金的繁荣。如在天津,根据《天津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的通知》:“凡天津市注册并经备案的基金管理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均可享受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两年全免、后三年减半,房产税免征,新购办公房补贴每平米1000元,高管人员所得税减免,递延收益所得税全免等六项优惠措施。”在如此大力度的政策优惠推动下,天津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股权投资基金聚集地。截至2012年1月底,天津累计注册中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机构2413户。占全国的60%以上,注册(认缴)资本4609亿元,占全国注册总资本的一半以上。上表中列出的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影基金、星空大地、中国影视出版产业投资基金、汇力星影等都是在天津注册的。

除了私募基金都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外,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基金还能受到国家额外的扶持,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淘金。

2.“雷声大,雨点小”:影视基金投资的隐忧

相较于近年来从矿业、房地产业、股市等领域释出的热钱对电影业的直接投资,私募影视基金的投资有一定的优势。前者的投资者往往并不懂电影,而只是跟风或为私人需求投资电影,例如捧某个演员,投资者的盲目或别有用心致使电影项目常常缺乏有效的制片管理,使中国电影陷入了粗制滥造的怪圈。而私募影视基金则强调依靠专业人士的智慧,并往往与影视机构有战略性的合作。如运作的较为成功的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就与中国电影基金会有密切的联系,一壹影视董事长王一洋也担任着中国电影基金会的副董事长,深厚的业界人脉使一壹基金成功地参投了中国电影集团的多个项目。在另一只影视基金国影基金的管理团队中,则囊括了杨步亭、李前宽、王国伟等多位电影圈大腕,并与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而成功地介入了多部合拍片项目。此外,影视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也会强调通过科学的调研手段评估项目潜力、制定组合式的投资方案,以管控风险。

专业智慧的注入使行业外资本对电影业的投资更加理性,规范化,同时帮助提升中国电影的质量,前景值得期待。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影视私募基金的投资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如表中所示,各支私募影视基金声言募集的资金都至少高达数亿,18支基金声称募集资金的规模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但披露的有影响力的投资项目却寥寥可数。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私募影视基金所声称的筹资额可能与实际有出入,存在为了达到宣传效果有意夸大的现象。而基金所实行的“承诺投资制”也限制了其投资能力。如据一壹影视投资基金的总裁罗万里介绍,影视基金的首期到位资金往往只占目标筹资额度的10%,但首期投资者是否愿意在后续项目中跟投则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业自身的市场环境使影视基金投资存在极大风险。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虽然经历了高速发展,2002年以来的年均票房增长速度高达35%,但总体盈利水平仍然弱小,票房收入占据了80%以上的总收入,其它收入渠道没有得到充分开拓,电影项目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影视基金的投资不得不慎之又慎。

电影制作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即便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好莱坞电影业,在全球性盈利渠道得到充分开拓的情况下,10部电影中能取得盈利的也不过2、3部。因此保持长期稳定经营的电影公司往往都是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公司,靠少数成功影片来填补其它影片的损失。同理,为了降低风险,影视基金在向好莱坞投资时往往采取的是“打包”方式。它们往往会选择某些有潜力的电影公司,整体投资其开发的一系列项目,而很少投向单一项目。曾有学者跟踪研究了2004-2008年间美国私募基金向好莱坞的投资项目,发现能获得基金青睐的几乎都是好莱坞大制片厂,而投资项目中“打包”的电影数量平均在22部左右,投资期限在2-5年间,以达到风险分摊的目的。但在中国,能在2-5年间达到生产20部以上电影的影视公司数量很少,难以达到影视基金的避险要求。

3.完片担保制度:影视基金和电影项目对接的纽带

除了中国电影业和影视基金各自在规模上的问题外,一系列制度的缺失也使电影项目与影视基金投资难以实现对接。正如曾参与组建过基金的电影人戢二卫所指出的:“如果按好莱坞投资电影的流程,投资中国电影已经完全不可行了。因为国内缺了很多必要的环节,很多基础设施是缺失的。”而在缺失的环节里,最为致命的是一项名为“完片担保”的制度,在好莱坞,私募基金在向电影项目投资时,一定会要求这些项目取得完片担保。提供完片担保的公司需保证电影项目能被完成和递交发行,如影片超过预算,需提供超支资金;如制片方中途无法或不愿继续项目,由完片担保方接手;而在最糟情况下,当完片担保方决定放弃完成电影项目,其要向影片投资方赔偿已经投入的资金。

完片担保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投资者介入电影项目的风险,提高了他们的投资信心。而完片担保方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以尽可能地使电影能按照规定时间和预算完成。具体来说,完片担保方在影片前期准备时,便会派出专业人士对电影剧本、拍摄日程和预算方案进行细致评估,其中一些容易超支的元素,如外景拍摄、特效场景等的成本更会被严密测算。当他们认为制片方所制定的预算是难以完成这些场景的,会要求他们修改预算。接下来,完片担保方会与制片人及其制作团队(包括导演、摄影、监制、外景制片、明星演员和财务会计)会面。团队成员的过往记录会得到仔细考察,例如摄影师以往是不是在每个镜头的布光上花费太长时间?导演是不是不提前准备分镜头,以致每个场景间会有时间延误?明星过往是否准时出现在片场?主演是不是跟导演是情侣关系?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要求制片方提供解决方案,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制片过程中,完片担保方更会进行严密的监控。他们会要求审核制片支出,支票必须经他们签署才能兑现;拍摄时在现场查看;观看所有的素材;参与所有的制作会议;并要求制作方定期递交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方式,完片担保方得以及时地了解到影片的开支情况,纠正潜在的超支因素。当出现麻烦时,完片担保方更可行使权利接管影片,例如开除某个不履行合约的主创人员。此外,完片担保方还会要求制片方为一些风险较大的因素投放专门的保险,如剧组人员的人身安全、道具、布景和服装保险等,以期分担自身风险。

通过引入第三方的完片担保机构,投资者实际上为制片方设定了一套严格的制片管理制度。制片人也扮演着管理角色,但由于制片人往往与导演、主创人员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常常出于维护关系的考虑而未能严格按制度办事。相形之下,完片担保方则没有维护关系方面的顾虑,因此能真正保证制片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将资金的流向清晰地呈现在投资方面前,使投资方能够放心地将资金交予制片方使用。遗憾的是,在完片担保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方面,中国电影业还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缺失大大削弱了私募基金对影视项目投资的信心。

展望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资的扶持政策,将继续激发各路资本对电影投资的兴趣,新的影视产业基金将不断涌现。但要使这些基金摆脱“雷声大,雨点小”的窘境,真正在促进电影业发展中找到用武之地,还有赖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使影视基金自身的运作更加规范,有赖于电影业自身市场的开拓和持续繁荣,也更有赖于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建立使资本和电影项目间真正实现对接。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