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总编剧周楚囡:尊重失控,享受真实

尬和癫背后的治愈

作者|卫解

“哭了,桃花坞永远办下去吧。”

看到《五十公里桃花坞4》(后简称《桃花坞》)这场为宋丹丹准备的惊喜,弹幕感慨万千。

《桃花坞4》刚播出时,不少观众对节目持怀疑态度, 几个环节接连被评价“尴尬”。但这两期,“桃花坞回来了”的声音渐起,也让观众意识到,《桃花坞》想做的事情好像并没有变。

作为一档新生代的综N代,《桃花坞》的IP寿命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它在质疑中前行,坚持自己的行为艺术和社交实验,破除了高开低走、话题先行、剧本炒作的质疑,从“人人喊打”的窒息感,走向了治愈。

我们因此好奇起《桃花坞》背后的故事。在第五期节目上线前,娱乐资本论和《桃花坞》四季总编剧周楚囡开启了一次线上对话。有关被质疑的选角,被质疑的尴尬,被质疑的“桃花坞的风格”,也有关这档综N代的坚持。

桃花坞,不只需要鲶鱼

在《桃花坞》,选角永远是被关注的话题。

哪几个老坞民还会在?新坞民是谁?能不能有不同类型的人?能不能带来新鲜感?观众们总在期待能有几条鲶鱼出现,打破固有关系和预期,带来新的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