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云间》“爽”成爆款,欢娱剧说尽半部国产剧“大女主们”成长史

欢娱剧制造女性剧超前洞察

作者|阿po

2024年的国产女性剧里,乖巧白花不如复仇恶女。

吴谨言“重操旧业”在仇人堆里大杀四方,古早白花“便利贴女孩”陈乔恩翻身成为掌权主母……让观众看“爽”了的《墨雨云间》不仅拿下2024年优酷热度值最快破万记录,在开播一周后,正式超越《庆余年2》登顶所有数据榜单。国产“大女主”接棒男频剧“天龙人”,又怎么不能说是影视市场里的一种“男女平等”呢?

观众爱爽剧,爽是一种末端感受,原因是在影视剧中投射的情感让观众从中获取了共鸣与价值。偏重女性受众的影视剧市场,在经历了女性形象长期处于被动之后,女性视角与女性口味仍在进一步等待更多的满足,《墨雨云间》满足的就是这种情绪价值。

想要创作满足这种情绪价值的内容并不简单,当下看来或许是更多社会环境中的“她经济”助推“她题材”在影视剧中走俏,女性意识觉醒同样助推女性角色的成长以及女性形象的重塑。

但吴谨言成为“古希腊掌管女频爽文的神”不是一蹴而就,女性角色能在影视剧中逐渐成长也不是一步登天,捕捉观众喜好的前提,往往是创作者比观众更早洞察社会变化与市场趋势。比如《墨雨云间》的成功,离不开欢娱厂牌12年如一日对古装女频赛道的专注与观察,被称为“大女主专业户”的欢娱剧,更像是说尽了半部国产剧女性角色成长史。

女性角色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薛芳菲们”,“她题材”的下一步又会是哪里?欢娱剧的变迁里或许可以寻到一些脉络。

不止谈恋爱,古装“她题材”女性意识跳跃进阶

大女主重生复仇,很多观众对《墨雨云间》的剧情标签并不陌生,大女主剧在如今的影视市场并不少见,甚至一度成为头部大剧的标配。但事实上当我们沿着时间线拉开国产剧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2010年之前的影视剧里它几乎是缺位的。

从上世纪为爱要生要死的恋爱脑女主,到千禧年后家庭剧对“她题材”的延展,国产影视的起步与上升期中,女性角色力求在男性话语核心的故事中,通过为爱情与家庭牺牲自我,来感动观众,从而谋求在荧幕中的一席之地。

牺牲总是压抑的,当男性的成功被与“事业、爱情、家庭”兼得时,而当一名女性“野心勃勃”时,她只能“作恶多端,自取灭亡”?——这样的形容恰恰对应了当下最受欢迎的“复仇恶女”设定,所以我们现在最爱看的“薛芳菲们”,在过去不过是“阁楼上的疯女人”。

从什么时候开始观众不再只接受温良恭俭让的顺从式女主?得益于网络文学的兴起,年轻人有了更多的自我表达空间,影视剧作为另一种表达的载体与之配合,扩大了女性话语的空间。

2010年之后,“大女主”正式崛起。

《宫》与《步步惊心》将现代女性意识置于古代宫廷中,碰撞出女性不再甘于屈居男性玩物的思考,古灵精怪不按套路出牌的晴川和若曦都是传统思维中的“疯女人”,却让观众看到了女性的另一种可能性,几乎是去年因“一女多男”爆火的《长相思》的鼻祖,尤其是晴川,“哪怕你皇子众多,最优秀的四阿哥与八阿哥都心仪于我,我自辗转花丛中,只为回到属于自己的现代”。

欢娱剧连年拿下湖南卫视“剧王”席位就也很好理解了。

《陆贞传奇》中陆贞怒斥男主“请你不要用这种施恩的语气跟我说什么只娶我一个”,即使是古代女性在爱情中也谋求与男性平等的视角,或者说这本就是理所当然;《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以女性之姿追求江湖霸权,在登上权力的顶点之后又去寻求情爱之欢,你很难用恋爱脑去形容她,这更像是一种自由选择玩弄权力与爱情。

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在早期的欢娱剧中尽显。

后来市场又一度流行《楚乔传》《扶摇》《长歌行》里的“战神”式女主,男主如果不能在战场上与女主并肩,那就等着被女主为苍生而挥剑斩情丝。“大女主们”已经走到了爱情不是必需品的那一步,只是为了照顾电视台前合家欢的受众,还是不能和爱情切割。

还有一部分比如《玉楼春》《传家》《卿卿日常》《长风渡》的“当家式”大女主,看似老派国产剧的家庭题材作风,但女主一旦当家就能当到底,不会再出现“女人重振家业后再让渡给男性家主”的糟心一面。互联网时代的年轻观众看了也能会心一笑,毕竟钱总是比爱情更香的。

《延禧攻略》里魏璎珞则是“好一个以退为进”,别人进宫为了得宠幸,魏璎珞是为了找姐姐“顺便”得了宠幸。《墨雨云间》里的薛芳菲对男主是“我甘做肃国公棋子,请你尽情地用我这颗棋子”,薛芳菲得以步步复仇,肃国公更像是上钩的鱼儿,与之拉扯,为之拼命,这样看来薛芳菲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以退为进?

2024年的观众已经不再能接受被压抑的女性角色,女性观众要做追求欲望的东方不败,要做睚眦必报的薛芳菲,爱情不过是欲望中的一项附加值。

不止“大女主”,镜子里还有更多“女性们”

陈乔恩在微博里笑说,早知道有这么多怼脸镜头,就提早三个月去做美容护肤了。《墨雨云间》的趣味之处除了一路快节奏和斗智强情节之外,导演的视听表达也别有新意。

古装女性剧是国产剧进入女性叙事时代之后最为重要一条赛道,将当下女性困境置于古装场景中就会格外清晰。而《墨雨云间》里常见的镜头表达则是拍摄手法里俗称的“打破第四面墙”,为的就是让观众从剧中环境抽离出来,更客观理性地审视角色的境遇和困境。

《墨雨云间》之所以能成为爆款,观众一开始或许是被“爽”吸引,看进去之后,在一个个“怼脸”画面里,似乎每一位女性都在其中看见了自己。

就像是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观众在看剧时,审视了角色后,透过荧幕这面“镜子”与角色共情。但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历史高材生晴川、有经商头脑的林少春、睚眦必报的薛芳菲,所以女性剧在进化中,也逐渐从单一的“大女主”走向群像式表达。

《梦华录》里的赵盼儿、孙三娘和宋引章或是《卿卿日常》里的李薇、郝葭、上官婧,总有一个让你看见“自己”,《玉楼春》里你不是林少春、许凤翘也可以是吴月红、姚滴珠。

所以做不成《墨雨云间》里的薛芳菲,或许也能成为是非分明的柳絮,一边对受到刁难的薛芳菲出手相助,一边对帅表哥叶世杰花痴脸,好女孩和帅男人她都喜欢,不过在发现男方对自己无意的时候,也能坦然说出“我只喜欢喜欢我的人,至于对我无意的,我也不会白费心思”,就说爱情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已。

但也有观众在女性其中看见了姜梨或是为姐妹挺身而出的琼枝,有含恨而终的遗憾,也有与薛芳菲之间的女性互助。

国产“她题材”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不只是题材上的多元,甚至是在一部剧里,哪怕出场戏份少也可以很出彩的女性角色。女性从被凝望到希望在影视剧中凝望自己,欢娱剧良好的女性群像基因,让不同观众也一定在某个角色身上看见自己,这才是欢娱剧部部热播、受众面广谱的真正原因。

不止“一时爽”,欢娱剧制造“不退流行”的女频剧

多年旧剧被网友挖坟式“审判”,观众对隐忍女主与恶毒女配的评价与喜恶来了个翻天覆地式的反转。《如懿传》里的魏嬿婉与《长月烬明》里的叶冰裳一尝“配角上桌”的快感,现代观众的口味变了,反倒是成了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时代局限性的照妖镜。

微短剧可能让你一时爽,但长视频一旦拥有丰富的信息量就能让你一直爽,这也是女频剧在女性意识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能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欢娱剧恰恰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就如前文所言,《长相思》里一女多男的“逆后宫”模式在十几年年前的《宫》里就被晴川玩明白了,“反PUA大师”的陆贞,拒绝恋爱脑的窦漪房、绝不内耗的魏璎珞,现在打开也依旧部部是“爽剧”,经得起“审判”的女性角色们就如社交平台的赞誉一样,“这样的女主还是太超前”。

如今的女性观众已经深谙“爱自己更重要”之道,《墨雨云间》里传统意义上的“反派”季淑然和婉宁公主也成了不少女性观众的仰慕对象,谁不想成为掌家恶女还有将探花郎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疯批公主呢?过去被迫成为“阁楼上的疯女人”,如今“就要做只外耗别人不内耗自己的疯女人”。

影视剧作为艺术作品或许有对当下的真实洞察,也可以呈现一种创作者的超前表达。在看见观众追求女强叙事之前创作“大女主剧”,在观众追求快爽叙事之前创作重生复仇爽剧,一些看似在迎合观众口味的影视剧创作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超前,毕竟一部长剧集的周期制作周期通常已经需要两年以上,播出时有多受欢迎,验证的是创作者超前的精准眼光。

创作者对题材长时间的专注和摸索需要毅力,超前的洞察力也来源于此。

回看过往,欢娱剧专注女性剧赛道12年,几乎覆盖了国产剧女性叙事萌芽、发展与崛起时代,从《宫》到《延禧攻略》再到《墨雨云间》的爆火,是在为女性剧的进化树立不同时期的标杆,也在为国产剧不同的新进程“打点”。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