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车落地,虚拟拍摄扩大应用规模,优酷“技术+”进行时

让新技术从“秀起来”到“用起来”

作者|阿po

3月蓉城,优酷发布的首款影视制作车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会场外亮相。

这辆车长12米、车身展开近40平的“变形金刚”,主要功能是通过技术的升级与革新,为导演和后期工种提供一站式软硬件服务和舒适的集体办公环境。

影视制作车是优酷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最新样本,在它诞生之前,优酷已经有诸多项目应用了虚拟拍摄、AI数字人、4K120帧超高清重制等多项不同的影视技术类型。本次论坛上,平台方、影视制作方等多方与会嘉宾围绕就这些影视前沿技术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

图片.png


影视制作车,优酷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又一“力作”

“我想做这件事很久了,现在优酷终于帮我实现了。”曾作为电影《封神》等多部影视作品首席调色师的王斌激动地表示,他曾在2018年参与电影拍摄时就尝试用小型车辆改造简约影视制作车,只为应对各种极端环境和移动拍摄。如今的这台车,让他圆了梦。

王斌介绍,去年5月,优酷有了制造服务于剧组的影视制作车的想法,并邀请他成为该车顾问;去年8月搭建出1:1车辆模型,并邀请诸多导演、制片人等不同岗位工种人员亲测反馈需求与建议,最终,这台行业首款影视制作车于今年3月亮相网络视听大会。

11.gif


影视制作车制作区

据了解,该车内部分为数据中心、导演区、制作区、生活区四个区域,可承载传统剧组中多个工种帐篷的职能。制作区三个工位主要应对实时调色渲染、实时剪辑操作与音频扩声或视效补充,导演区的监看墙可实现跨地区远程监看与指挥调度,移动拍摄、AB组跨地域协调、极端环境拍摄等,是该车当下主推的应用场景。

图片.png


《异人之下》总导演许宏宇体验影视制作车

以技术变革服务影视内容创作,恰好应对了优酷在本次大会上承办的论坛议题——新技术赋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行各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重要指示,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樊路远在28日的主论坛演讲中也提出了“中国影视想要搏击长空,内容和技术需要双翼齐飞”的观点。而事实上“技术与艺术”的共创,在优酷的内容生产中早已悄然展开。

29日上午的技术论坛中,阿里大文娱集团CTO郑勇、工夫影业总经理兼《清明上河图密码》总制片人陶昆、《异人之下》总导演许宏宇等行业代表,对于如何打造影视行业新质生产力,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思考。

郑勇表示,随着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将会有一套基于AI的全新影视制作流程的出现。怎么突破这最后一公里,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称为科学家、和影视创作、制作的艺术家,一起去定位关键的流程、卡点问题并且去攻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让影视制作借助技术爆发的东风,成为新质生产力。

郑勇的演讲也直指中国影视技术迭代升级的两大关键问题:“技术是否会替代手工艺者”以及“新技术是否存在准入门槛”。而他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应用级”新技术,让新技术从“秀起来”到“用起来”。

图片.png


虚拟拍摄5年3进化,让技术更“有用”

关于虚拟拍摄技术的应用,就是优酷打造“应用级”新技术的一个缩影。

优酷自从2019年11月LED数字背景拍摄试运行,首次为电视剧《紧急公关》提供虚拟拍摄服务开始,算法和技术就是贴着剧组真实需求走,“走出实验室,扎根剧组”是“笨办法”,也是技术研发的“根”和“本”。

图片.png


阿里大文娱集团CTO郑勇发表技术演讲

其后,优酷的虚拟拍摄服务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从2D车景窗景到3D全景实时拍摄的飞跃,借助AI算法和数控灯光、跟踪系统等技术,更可将虚拟拍摄合成画面的现场调试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20分钟,并实现了虚拍场景下动作戏的拍摄。

图片.png


《清明上河图密码》虚拟拍摄场景

前不久杀青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就成为国产剧中使用最多虚拟拍摄场景的剧,包括树下雪景、日落湖边、地下暗渠等八大特殊场景的应用。总监制陶昆在发言中表达了应用感受,首先是大大减少了转场的人力物力成本,其次避免了极端环境拍摄下的危险性、可控性更强,更重要的是虚拟拍摄拓展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又把演员从无实物的绿幕拍摄中解放出来,可以身临其境地表演。

阿里大文娱数字化制作团队在此过程中提供的一站式全链路服务,则是完全配合该剧组定制的算法与方案,这样一来传统从业者的顾虑便得以打消。郑勇表示,“AI和新技术对影视行业而言,并不是要‘取而代之’,而是要‘授之以渔’,成为艺术家手中的笔。”

图片.png


数字人参演影视剧,技术服务剧情和角色

去年8月,热播漫改剧《异人之下》的导演许宏宇针对全剧12000个特效镜头,也提出过“好特效不靠砸钱砸时间”的观点,而是为了通过特效产生更多的艺术创意。

同时,该剧中AI数字人的影视剧首秀也是优酷将技术落地的另一个尝试。

许宏宇在本场分享中谈到剧组在与阿里大文娱自研AI数字人厘里合作时的一些经验与心得。比如在既要考虑到厘里与真人演员互动时的真实感,又要赋予角色虚拟人的科技感时,剧组为何最终放弃“肤白貌美”而开启“真人肤质”的真实感?主要是为了让厘里的设定更贴近角色。

图片.png


《异人之下》总导演许宏宇发表主题演讲

不要为了科技而科技。”是陶昆与许宏宇拍摄过程中得出的一致结论,技术一定是服务于剧情与角色需求的,也正像郑勇所说,“用起来”比“秀起来”更加重要。

不仅如此,如今的厘里更多了真实的灵魂。论坛现场,郑勇宣布厘里已经正式接入AI大模型,从原来只能回答固定问题的数字人,升级为国内首个可以自由对话的超写数字人,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

让新技术“脚踏实地”,影视工业化自然能“向前一步”。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一定是影视技术升级的下一个目标,但在此之前,增加应用实践,通过更多反馈来完善现有技术是大前提。这一点上,优酷作为平台方无论是在项目实践机会还是在技术成本均摊上,都可谓占据天时地利。

这是时代赋予阿里大文娱的责任,也是阿里大文娱得以引领行业的机会。所以正如樊路远所说,“技术对内容的强赋能,正时不我待。”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