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字
喊出“对标苹果”口号五年后,小米推出了“全面对标iPhone”的小米17系列手机。
2025年9月25日举办的2025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17系列发布会上,小米17系列问世,包括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三款产品。
图源:小米
需要注意的是,按正常产品迭代节奏,2025年秋季,小米应该推出“小米16”。然而,iPhone 17系列发布后,小米却突然将“小米16”更名为小米17。并且相较前几代,小米17系列增添一款Pro Max产品,恰好形成全面对标iPhone 17系列之势。
对此,小米17系列发布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表示,“今天大家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了,因为小米17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的,非常炸裂,跟iPhone 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
图源:IT之家
不过在社交媒体平台,小米17系列并未收获一边倒的好评,而是争议十足。比如,在IT之家小米17发布新闻的评论区,一网友抛出了一个“iPhone 17和小米17二选一你选哪个,iPhone点支持,小米点反对”的投票,截至发稿,有2725个人点支持,占比75.13%;有902个人点反对,占比24.87%。
剁椒Spicy认为,小米17系列极具争议,在其改名的瞬间就已注定。产品名对标iPhone 17后,消费者很难不用更加严苛的标准审视小米17。而小米将小米17的定位抬升至与iPhone 17同一档位后,其他安卓旗舰也会把这款机型视作自己冲击iPhone路上的关键障碍。
可以说,小米17系列的对手,不光是iPhone 17,还包括下半年问世的所有安卓旗舰手机。
和前代手机相比,小米17系列外观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Pro系列机型机身背部搭载了“妙享背屏”,支持超清自拍、动态通知、便利贴等功能。
尽管背屏设计早已在智能手机行业出现,但小米17 Pro系列的背屏,或许并非简单照搬行业此前的经验,而是派生于小米自家的折叠屏手机。
图源:小米
2024年7月,小米推出首款小折叠MIX Flip,机身背部搭载4.01英寸外屏,支持动态萌宠锁屏、外屏自拍、焦点通知等功能。2025年6月发布的小米MIX Flip 2同样搭载4.01英寸外屏,并进一步强化了外屏的实用性功能。
对比而言,小米17 Pro系列支持的背屏功能虽然不像MIX Flip系列一样丰富,但却继承了后者外屏呈现重要内容、发挥主摄优势的产品理念,特殊场景下,确实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大部分时间处于弯折状态,因而极度依赖外屏不同,直板手机主屏幕的使用成本很低,小米17 Pro系列额外增添一块背屏,争议性也很大。
图源:钟文泽小米17 Pro系列评测视频评论区
剁椒Spicy浏览钟文泽、李大锤同学、小白测评等数码博主关于小米17系列评测的评论区,发现关于背屏设计的讨论度相对较高,大部分网友均持负面看法,纷纷表示“纯伪需求”“为了不同而不同”“信我,明年一定取消这背屏”。
图源:刘浩然
不止网友,手机行业的专业人士也谨慎看待背屏设计。2025年9月22日,OPPO工业设计中心总经理刘浩然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公开表达了自己对手机背屏的看法。刘浩然认为,手机背屏虽然拥有自拍清晰、满足定制化需求等优点,但也有徒增功耗、维修成本大、限制影像发展等问题。
刘浩然表示,“我自己的确不喜欢这个设定,喜欢不喜欢不是因为服务品牌不同,是自己的确不喜欢。因为这个设定不长久,也就是未来很难坚持,但你一旦让部分用户喜欢了,后续又没有了,那这就是没想好就干的事情。”
事实上,作为手机行业的“老炮”,小米不可能不清楚直板机加入背屏的利与弊。在此背景下,小米17 Pro系列仍配备背屏,或许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用户的拍摄需求不断提升,影像已成为智能手机竞争的焦点。小米虽然也有主打影像的Ultra系列,但按正常的产品节奏,小米17 Ultra直到2026年上半年才会问世。
图源:小米
为了避免冲击Ultra系列影像旗舰的地位,小米17系列的影像配置较为收敛,整体表现并不突出。比如,小米17 Pro Max的长焦镜头为1/2英寸,5000万像素,f/2.6光圈。对比而言,即将问世的OPPO Find X9 Pro的长焦镜头传感器为三星HP5,1/1.56英寸,2亿像素,f/2.1光圈,综合素质远超前者。
2025年下半年,安卓旗舰纷纷堆砌影像配置,小米17系列的影像竞争力相对有限,不得不寻求新的产品锚点。而经过多代竖折叠机型的打磨,小米的背屏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小米17 Pro系列选择以背屏为差异化卖点。
不过由于背屏极具争议,在下半年竞争激烈的旗舰安卓手机赛道,小米17 Pro能否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相较与安卓智能手机厂商竞争,小米其实更关注小米17系列能否真正做到全面对标苹果,分流iPhone 17系列的市场影响力。
图源:小米
这一点,透过小米17系列的发布会可见一斑。剁椒Spicy梳理后发现,小米17系列发布历时约40分钟,雷军提了29次“iPhone”、8次“苹果”,平均每分钟都会谈及苹果。
如前文所述,此番小米17系列不光名字“碰瓷”苹果,并且新增小米17 Pro Max产品,进而在产品线维度也做到了全面对标iPhone 17系列。
图源:小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iPhone 17系列的起售价为5999元,价格不断上跳形成截然反差,小米17系列的定价很大程度上以5999元为“天花板”,不断下探。其中,顶级旗舰小米17 Pro Max的起售价为5999元,恰好与基础款iPhone 17重叠。
对此,前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小米此番推出的小米17 Pro Max想用接近iPhone 17 Pro Max的摄像/拍照模组去打基础款iPhone 17。
剁椒Spicy认为,小米17系列的产品策略很像是“田忌赛马”,通过针对性的命名,让消费者误以为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完全对等于同后缀的iPhone 17系列。然后,小米再通过高性价比策略,让自家的Pro Max版机型,对标基础款iPhone 17,进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高端化破局。
图源:QuestMobile
按苹果往年“挤牙膏”式的更新节奏,因基础款iPhone竞争力有限,小米靠“田忌赛马”吸引iPhone用户的产品策略确实可以奏效。QuestMobile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年6月,iPhone用户换机到小米的占比仅为3.2%,2025年6月,这一数字变为了6.1%,近乎翻倍。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今年苹果“挤爆牙膏”,基础款iPhone 17迎来跨越式升级,搭载LTPO屏幕,支持1-120Hz ProMotion可变刷新率、全屏AOD,峰值亮度高达3000尼特,还采用了第二代超瓷晶面板,抗刮擦性能提升至前代的3倍。
图源:RD观测
因升级幅度巨大,基础款iPhone 17成为了市场的宠儿。RD观测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19日首销当日,iPhone 17系列销量约为上代的130%,其中基础款iPhone 17销量约为上代的185%。
要知道,iPhone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可以提供全面均衡的使用体验,契合市场上的“最大公约数”需求。基础款iPhone 17补足硬件层面的短板后,这一优势进一步强化,自然可以赢得消费者青睐。
而小米17面临的挑战在于,其影像、续航、充电等纸面参数确实远超iPhone 17,但普通消费者并非“参数党”,更关心手机易不易用、稳不稳定、流畅度如何。
图源:IT之家
对此,一网友在IT之家评论区表示,“iPhone 17比小米贵出来的几百块,换来的是6-8年的使用周期,更稳定、无广省心的使用体验,以及全球各地使用的支持。相较于卷参数,堆配置,流畅稳定省心的使用体验才是普通消费者更看重的。”
可以预见的是,在苹果发动奇袭,主动参与手机行业内卷竞争的背景下,小米17系列很难通过“闪电战”,一劳永逸地战胜iPhone 17系列。
不过正如雷军所言,“与苹果的竞争可能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的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苹果之所以参与内卷竞赛,很大程度上是被以小米为代表的安卓厂商倒逼所致。iPhone 17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出其不意,但若安卓阵营积极迎战,即便难以将iPhone 17拉下马,未来的iPhone也迟早会被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