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交会现场直击:硬核主旋律剧成“新宠”

第29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1·秋季)于10月18日——2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娱乐资本论带您直击秋交会现场,了解当下的行业趋势。

作者|清野


“冷冷清清,比春推会要冷清。”


第29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1·秋季)(以下简称:秋交会)于10月18日——2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在秋交会现场,一位前来参会的影视人对娱乐资本论说道:“可能行业整体都不是很好,来参加的人包括买卖双方,都比较少。”


与多位影视人几番交流下来,小娱发现大家普遍感觉,今年来的人比往年少。也有少数影视人觉得人也不少,还要排队等电梯。


实际上,今年的活动在流程上更加严谨,要么完成疫苗接种,要么持有合格的核酸检测证明,在保障健康安全的同时,为行业提供交流机会。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本届交易会注册展商320余家,注册买家近100家,推介电视剧近450部,网络剧约80部,其他约50部(电影、网络电影、动画片、纪录片、栏目、综艺),另有网络文学作品上百部。


另据《2021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态势报告》显示,目前国产电视剧已经进入了提质减量的关键阶段。今年1-8月备案的作品,无论是部数还是集数,相对去年和前年都有明显的下降。从备案情况来看,当代题材是主流类型,占了非常高的比例。除了当代题材之外,近代题材和现代题材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


建党百年与冬奥成主线


目前,正逢两大历史节点:2021年,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北京将迎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称:冬奥会)。为此,本届秋交会策划了两大主线,即建党百年、冰雪冬奥。


走进秋交会现场,首先可以看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电视剧”展区,《觉醒年代》《功勋》《百炼成钢》《信仰的力量》《胡同》《太阳出来了》《香山叶正红》《大决战》《我们的新时代》等优秀的电视剧的海报映入眼帘。


值得关注的是,在北京会议中心一楼大厅,《觉醒年代》IP联名潮玩也格外醒目。“新青年”的标识布满展板,潮萌的卡通形象与玩偶等衍生品给人以反差感,人们可以驻足在此打卡拍照。除此之外,《这!就是街舞》《乡村爱情》《玉楼春》等IP联名潮玩也纷纷现身秋交会,在贴近年轻人的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现场互动感。


今年比较特别的是,冬奥题材成为关注热点。本届秋交会上,专门设置了“冬奥主题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重点项目推介”展区,推介冬奥及冰雪主题重点项目,包括电视剧《冬奥一家人》《冰雪之名》《中国冰雪之道》《2022去北京》等。


10月19日,在推介会现场,演员张磊、高晓攀、海一天等,向观众分享了《冬奥一家人》中的角色与趣事;导演刘家成携演员韩东君、热依扎,为观众推介《情满九道弯》;演员秦岚携《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亮相了开幕式,她在秋交会现场表示,该剧在拍摄上非常严谨,“包括手术都是按照1:1进行了规划”。


在本届交易会开幕式新剧推介环节,共推出了十部作品,包括《冬奥一家人》《情满九道弯》《梦中的那片海》《胡同》《重生之门》《女心理师》《对手》《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玻璃杯》《心想事成》,题材涉及冬奥、现实主义、悬疑涉案、战争等。


秋交会现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司若发布了《2021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态势报告》。报告显示,从电视剧备案情况来看,当代题材为主流类型;从电视剧发行来看,现实题材占据主导位置;重点网络剧备案显示,革命题材略有上升。


当代题材依然是电视剧创作主流选择。其中,2021年1-8日备实的电视剧中,当代频材电视剧共249部7871集,现代额材电视则共14部516集,近代额材共51部、1769集,古代题材电视剧共14部、502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共4部、146集,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共1部、40集,备案的当代题材电视剧的部数和集数均超过六成。


主旋律剧获年轻人打call


本届秋交会上,《2021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态势报告》从政策、概况、作品、产业、出海等方面系统地梳理了电视剧发展的成就和问题,详实阐述了2021中国电视剧产业现状及多元化业态。


值得关注的是,主旋律题材已成为一个大主流。互联网平台助主旋律剧集成为“爆款”。2021年,在腾讯、优酷、爱奇艺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TOP10中,主旋律剧播放占有率、网络点击量和触达率较高,得到普遍认可。


另外,主旋律剧还受到了年轻人追捧。数据显示,超过半数(53.8%)学生看过《觉醒年代》《山海情》、《最美逆行者》。这些不同题材主旋律剧,在多个平台的TOP10排行中均有重合,更贴近主流年轻网民。


报告通过对2020年以来热门主旋律电视剧相关舆论热度分析发现,网民对以《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为代表的剧集关注度较高,脱贫攻坚、纪念建党百年、战疫抗疫等议题,亦伴随剧集播放不断持续释放热能。


从主旋律电视剧讨论热词看,“爱国主义”“理想和信念”中国梦”等情感表达居多;打破刻板印象”“去脸谱化”“接地气”等热词,表明舆论对优质主旋律剧创作手法高度认可;“叫好又叫座”“高质量”“出圈”等词反映口碑收视双丰收;“种花家”“热血沸腾”“此生无悔入华夏”等体现优秀主旋律剧点燃爱国情怀,激发当代青年奋斗精神。


那么,近些年涌现出的主旋律作品,为何会引发青年人共鸣?显然,扎实的创作必不可少。


在秋交会IP改编论坛上,出版人、著名IP策划人魏童,发表了主题演讲《让“好故事”生生不息》,他提到“好故事的底色都是感动人,这也是我觉得这门手艺很难被所谓的大数据替代的根本原因,只有人才能感动人,只有人才具备同理人的能力。”


魏童就以《觉醒年代》为例,分析了其成功的部分原因。他认为,《觉醒年代》某些方面的一些历史人物,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它提供了大家想象中的认知,符合了我们熟悉的陌生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鲜有趣的细节,使这部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著名编剧宋方金更是在现场呼吁:“大家在重视改编的同时,一定要发展原创,因为原创是保证年轻编剧、年轻导演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如果再过几年大家不搞原创的话,等于原创叙事的能力和动力就失去了,大家全部变成了鸵鸟,变成了顺势而为的资本的工具人,所以我觉得要保护原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一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主旋律剧可能会越来越多,并继续作为主流题材。而接下来,需要创作人深入思考的是,该用怎样的表达方式让主旋律剧进一步获得年轻观众群体的认同。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