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小岛 刀刀
“现在行业里多数公司都相互欠钱,投资贷款维持项目开工,三角债现象很严重。”今天上午,上影节开幕论坛在上海举行,光线董事长王长田率先倒苦水。
博纳董事长于冬紧随其后,“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非常艰难的时刻, 需要被高度关注。”他建议电影专资缓征三年,票务平台服务费不超过电影票房收入的5%。作为猫眼的控股股东光线的董事长,王长田很尴尬,忍不住回怼,“春节档一部热门影片光给影院的排片费就上亿”。
如果不是行业艰难,大佬又怎会当面开撕?或许是因为大家确实都穷,有影院经理向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透露,今年端午档“单体影院能拿到1000元排片费就已经算多了。”
排片费给不起,影片竞争却依然激烈。谁能想到,端午档这种只有三天假的小档期,也能密密麻麻挤下15部新片?“哪有一个小档期挤这么多片子的,难道是因为去年疫情积压太多片子,大家想赶紧去库存?”济南百丽宫影城影院经理董文欣向娱乐资本论表达了她的疑惑。
这种影片扎堆档期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年。在今天上午的上影节开幕论坛上,万达文化集团总裁曾茂军就直言,如今电影都扎堆重要档期,票房也向头部电影集中。档期效应越来越突出,大档期的营销成本也越来越高。
由于缺乏头部影片,端午档电影多了,票房却缩水了。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发稿前,端午档第一天(6月12日)大盘票房为1.4亿,而2019年端午档第一天(6月6日)大盘票房高达3.3亿。仅《X战警:黑凤凰》《追龙2》两部影片就贡献了一半票房。
”这是一个几乎被放弃的档期。“端午节前夕,有影院经理悲观地向小娱表示,今年端午档影片的票房可能会很平均,最热的电影最终票房也就是一亿的水平,“大家抱团一起死吧”。
01档期电影扎堆,日常却无片可看
在过去,端午档只是一个小档期,一般只有4-6部电影同时上映,而今年15部电影同时上映,给电影排片经理造成了不少的困扰。
“端午节三天,15部电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排片。”上海万达影院某经理向娱乐资本论抱怨。尤其是今年端午节又恰相逢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很多电影院需要作为展映电影院,还要分出好几个厅专门用于电影节放映,这让本来就非常紧俏的放映厅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北京的一位影院经理也有同样的困扰。虽然北京的电影院没有电影节的压力,但是电影节展映片的票房相对好预测,反倒是端午档这15部影片让人看不清楚,“因为现在这些电影都差不多,没有真正的头部电影,不知道怎么排片才能票房最大化。”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今年的六一档、五一档、清明档等小档期。比如仅有三天假期的清明档聚集了11部电影同时上映,而一天假期都没有的六一档更是有16部电影在此前后上映,当然其中包括多部重映的电影。
比较特殊的是今年五一档,因为有五天的假期,成为电影片方热捧的档期,共有12部影片扎堆上映,不仅在数量上创出了历史新高,在类型上也覆盖了谍战、青春、悬疑、喜剧等多种类型。票房表现上,5天16.71亿的总票房确实也创造了五一档期的历史新高,但是实际平均日票房仅为3.34亿,完全低于2019年五一档的3.81亿。
《悬崖之上》海报
映前热度极高的《你的婚礼》因口碑平平而遭到《悬崖之上》的逆袭,《悬崖之上》凭借长线效应拿下了11.56亿的票房,而《你的婚礼》止步7.89亿。在拥挤档期的竞争之下,口碑排名第二的《寻汉计》就显得非常凄惨。尽管有任素汐、李保田等实力派演员加盟,但是排片低至0.8%,最终票房停留在230万,成为五一档最大的输家。
从目前的票房情况来看,今年的端午档同样会出现不少炮灰。“整个端午档给我的感觉就是错乱,没有计划性。一般来说大档期,大家都会商量一下,别互相抢了。但今年端午档感觉都没人通过气,好像大家都觉得这个档期意义不大,可以直接放弃一样。”某做过多年电影发行的影院经理吐槽。
在他看来,端午档看似电影很多,但其实“没得排”。“第一天就一部《你好世界》,第二天《超越》和《热带往事》可能会成档期头部,但整体票房都不会很高,也就是一亿的水平。以往的档期都会产出一两个爆款,但今年端午档会比较平均。”
《你好世界》
与各个小档期电影扎堆上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常周末几乎没有电影上映,或者准确来说,是没有任何一部能够砸出一点水花的电影上映。
比如刚刚过去的一个周五(6月4日),整个周末(从周五到周日),共有9部电影上映,但是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砸出一点水花。引进动画片《普罗米亚》票房收入956万,宋佳和朱亚文主演的文艺片《诗人》仅有95万。唯一表现比较好的只有艾玛·斯通主演的好莱坞电影《黑白魔女库伊拉》,票房收入4000多万,但这也绝对不是一部号称有着1亿美元成本投入的好莱坞电影该有的票房表现。
从今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数据上看,虽然元旦档3天13亿、春节档7天78亿都创下档期票房新纪录,但第一季度整体票房181亿,相比2019年的187亿元还是有小幅的退步。很显然这就是日常周末票房不足的表现。
《黑白魔女库伊拉》
因为今年非档期日的电影市场票房已经多次跌破3000万,甚至还有多个工作日电影票房只有2000万出头。这种情况在2018年、2019年是非常少见的,正常情况下过去只有在除夕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休息吃年夜饭的那天,市场票房才会跌破3000万。
娱乐资本论向身边的朋友、同事进行的小调查也能侧面证明日常无片可看的尴尬现状。虽然他们或多或少算是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本该是院线电影观影频次最高的人群之一,但是他们给出了几乎一致的反应——电影院里有什么可以看的吗?其中一位从事影视媒体行业的朋友向娱乐资本论表示,“以前因为工作原因,几乎每个周五都要去电影院看2-3部新片,才能把握热点做一些选题,但今年好像几乎不用去了。”
02缺片,缺片,还是缺片
日常周末无片可看,各个档期电影扎堆,缺片是最直观的原因,但要是说得更准确一点,其实是缺少头部电影。
过去一年,因为疫情的暴发,导致大量在制作周期内的电影停工停拍。在过去的正常情况下,国产片长期以来都是供过于求的。“一年大概生产1000部电影,500部能够进入院线。”一位长期从事电影研究的学者介绍说。但是疫情造成供给不足,必然使得今年院线整体处于一种缺片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现状,重映的经典电影成为院线填充档期的救命稻草。从主打宏大世界观的《指环王》三部曲,到当年引领电影走入3D时代的《阿凡达》,再到文艺青年所热衷的《情书》《天堂电影院》等,重映电影层出不穷。
虽然这些重映电影担着“救市”之名,但是从票房上来看,并没有真正做出太大的贡献。其中表现最好的《阿凡达》票房3.75亿,《情书》更是只有6000万,《指环王》三部曲加在一起的重映总票房也不过1.5亿而已。更何况从观影受众上来看,重映电影的观众普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存在下沉困难的问题。对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电影院来说,杯水车薪,救市的意义并不大。
而各个档期电影扎堆,是因为疫情期间大量影片被积压。疫情停工的174天,就是这些影视公司库存堆积的174天。苦苦支撑到现在的影视公司们,手上现金流大多吃紧,这些存货也急于上映。光线董事长王长田就在这次上影节期间多次发声,称因为存货积压,行业里三角债现象非常严重,“多数公司都相互欠钱,无法运转。”
无独有偶,海外也同样缺片。“中国电影市场本来就是这样,除了春节档等大档期以外,平时冷档期就靠好莱坞或者印度、日本的大片炒热。但今年外国大片缺席,我们本土电影自己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影院经理董文欣说。她认为今年端午节影片总体质量不错,主要还是缺乏头部电影,比如像2019年端午档的《X战警:黑凤凰》。
而今年类似漫威旗下《黑寡妇》、米高梅旗下的《007无暇赴死》等大片的档期一延再延,今年到目前为止真正在国内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只有《速度与激情9》和《哥斯拉大战金刚》。
《速度与激情9》
缺片是客观现象,那为什么片方都喜欢扎堆在各大档期?“大家都觉得没休息日就没票房。”北京某影城的影院经理表示,导致档期乱的根源还是疫情,疫情导致头部影片缺乏和中小体量影片积压,这些中小影片对本身的质量缺乏信心,更倾向于蹭档期热度。
路画影视CEO蔡公明告诉娱乐资本论,他们的买断片《你好世界》选择端午这个档期,是因为这部电影面向的主要是学生群体,端午档刚好在高考后,暑假前。“档期是一个月前定下来的,当时也不知道有这么多影片要上,这次如果大家票房表现都不好,也算吃一堑,长一智。”
因为是买断片,档期确定后无法再改,《你好世界》只能硬着头皮投身竞争激烈的端午档。但大部分影片选择这一档期都是主动为之,“虽然大档期竞争会更激烈,但平时根本没人去电影院,电影票房可能会更差。”
恶性循环由此形成。从五一档到端午档,中国电影市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一种档期迷信之中——宁愿去档期中当惨烈的炮灰,也不愿意在日常周末悄无声息地上映。
03口碑质量过硬,冷档期上映也能大有所为
对比好莱坞成熟的档期制度,中国电影市场目前的档期效应本质上还是一种赌博心态。尤其是目前这种电影过分集中于小档期之内,各个影片恶性竞争,打得头破血流,长远来看其实对市场并不好。
“成熟的市场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档期,好莱坞大的片商都会坐在一起商量,根据影片的类型、观众群体来定每部电影的上映时间。但中国最多就是大家一起吃个饭通个气,根本没有提前分析过市场和用户,最后只能跪求排片,跪求票房。”董文欣表示。
的确,好莱坞五大通常都会提前几年公布档期,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一般都不会轻易改变档期。这种做法可以确保充分的前期宣发,让物料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更可以避免各大公司的头部电影“撞车”,减少恶性竞争。与此同时,大量的腰部电影也可以错开这些大公司头部电影的档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上映时间。
类似的尝试其实也曾经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出现过。在过去,一些适合走长线效应的电影会选择在日常周末上映。比如李霄峰执导的文艺片《风平浪静》,在去年一个普通的周五(11月6日)上映,也取得超过8000万元的票房佳绩。同样的还有《无名之辈》《无问西东》《少年的你》等也都定档在普通的周五,依旧能够在票房上取得不小的突破。
《风平浪静》
这些电影的共同点都在于口碑质量过硬。在董文欣看来,如今年轻观众的审美多元化,一些小众影片如果质量过硬,即使在所谓的冷档期也能有所斩获。比如最近上映的戏曲电影《白蛇传·情》,就凭借其独特的美术风格收获了1400多万票房。
所以与其在各个拥挤的档期内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影片自身定位出发,做好针对受众群体的宣传营销,发挥所长。毕竟,培养中国观众在非档期的观影习惯,才能真正让电影市场有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也有影院经理认为,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是“脉冲消费市场”。“现在的00后观众,普遍没有上一代人有电影情怀,像《悬崖之上》这样的片子虽然好,但他们会觉得没有那么爽。”某影院经理向小娱吐槽,“他们每天都安排了很多节目,但随时可能变化,突然不看了,或者立刻就要看到。”
在这种环境下,冲着电影本体去看电影的人比例似乎越来越小,更多人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去电影院,或是为了满足社交需求,或是为了获取社交货币,参与周围人的聊天。也正是因为这些观众的观影越来越倾向于场景消费,片方也会更倾向于定在大档期,甚至没档期就自己造档期。
所以,所谓的“档期扎堆”现象,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疫情之后,如何依靠电影本身的魅力,在每个日常的周末把观众吸引进电影院。比如通过适当降低票价等方式来鼓励平时排片,分散假日档期的竞争压力,刺激大众消费,挖掘小档期的潜力等。
如果每个日常周末电影院都有足够吸引观众的电影上映,“档期扎堆却没片可看”的尴尬现状或许就不存在了。
话题互动:
你多久没去电影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