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CAA迎来“中国合伙人”:一度拒绝比尔·盖茨,为何接纳黎瑞刚?

“感谢CAA!”每年好莱坞颁奖季,这句话几乎成了台上所有嘉宾的口头禅。

捕获.JPG“感谢CAA!”每年好莱坞颁奖季,这句话几乎成了台上所有嘉宾的口头禅。

4月18日,随着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投资CAA的消息传遍国内娱乐圈,CAA也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全球电影票房,有将近一半来自于CAA导演所执导的影片。在好莱坞,CAA构建了一个涵盖演员、导演、编剧等各个领域的庞大人才帝国。

然而,这家公司又极其神秘。

在《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中,奥维茨毫不讳言,避开聚光灯是CAA一以贯之的原则,人们很少能够获悉其商业策略。

“如果变成媒体下的公众公司就会暴露,我为人们做了很多事情,向一些人贷了大笔款,还保释了很多人出狱。”CAA成立了几十年,从没有官方发言人,因为创始人自己就拒绝披露信息。

这家公司甚至一度拒绝与微软比尔盖茨的合作,而这一次,黎瑞刚成功出手,可以想象背后也并不容易。

华人文化并未披露入股CAA的交易金额,但表示,黎瑞刚将出任美国CAA董事。

同时,两家公司还将成立由CAA控股的合资公司——“CAA中国”,并在中国现有业务基础上,拓展在电影、电视、现场娱乐、体育、活动营销等领域布局。

这是CAA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性节点。

自从2005年设立办事处,到今天CAA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2年的历程。期间,CAA一直尝试将美国的娱乐产业模式在中国真正落地和本土化。

这个进程似乎在最近一两年急速拓展。包括张艺谋、范冰冰、吴亦凡、周杰伦、等越来越多国内一线明星、导演、制作人都与CAA签有服务协议。

如今,华人文化与CAA不仅有股权合作,还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已经占据好莱坞人才大半壁江山的CAA极其“打包出售”的运营模式,会不会成为中国经纪市场的主流?

1.神秘的CAA,曾经与微软擦肩而过

“入股CAA除了财务收益,华人文化更看重CAA是美国娱乐行业的核心机构,符合公司在创意生产领域、项目融资、娱乐科技领域的投资布局。”黎瑞刚在接受娱乐资本论专访时说。

的确,CAA不仅是美国四大经纪公司之首,也是全球顶级的经纪服务公司之一。

2015年《福布斯》公布的年度世界十大体育竞技公司名单中,CAA遥遥领先,在足球、NBA、高尔夫、NFL等各个领域都有巨星签约客户。

如果说华人文化搭了一架娱乐工业“重机枪”,那么CAA的人才补充无疑是“弹药上膛”。

号称70%以上的好莱坞当红明星都与CAA有经纪合约。星光熠熠自不必说,签约导演也都如雷贯耳:斯皮尔伯格、卡梅隆、汤姆·克鲁斯、李安、王家卫....

汤姆·克鲁斯

垄断优势甚至让好莱坞习惯性猜测,这个星期谁又上了CAA的船?

除了经纪业务之外,公司还涉及影视制作投资、媒体版权分销、投资银行、品牌营销、风险投资等领域。

比如,2016年,灿星制作的节目《新歌声》中的战车轨道是由迪士尼公司的供应商制作,灯光是由多届格莱美盛典的灯光师制作,这都是CAA众多推荐厂商中选出来的。

但就是这样一家掌控了美国娱乐圈核心资源的公司,从创始人到旗下员工都保持着深藏不露的神秘感。

这一特点也沿袭到了中国,当娱乐资本论试图联系CAA在中国的分公司采访,得到的回复是“一切采访和对外披露都需要事先写书面报告”,而能够提供的资料,也仅限于其官方微博和微信内容。

此前CAA并不是没有合适的拥抱资本的机会,其中一支橄榄枝来自于比尔·盖茨。

最终合作告吹的部分原因在于,奥维茨为合资公司仅准备了“微不足道”的5000万美元,却要求成为新科技霸主微软的独家合作伙伴,只因为“他不想与好莱坞的别人任何人一起分享盖茨”。

但就是这样一家连微软都难以接近的公司,为何被中国公司悄然撬开了大门?

“相当一段时间内,CAA都想在中国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寻找一家本地化的合作伙伴,确实跟很多机构聊过,综合评估下来,CMC比较符合他们的期望。”黎瑞刚如是说。

2.好莱坞人才代理之王:打包输出的协作艺术

好莱坞人才帝国显然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好莱坞,艺人一般会同时拥有一个经纪人(Talent Agent)和一个经理人(Personal Manager)(也有可能是团队)。CAA倾向于后者,主要的任务是帮客户找工作、谈合约,将最适合的工作以最理想的价格交到艺人手中。

最初,好莱坞经纪的流程是先找客户,然后四处为客户找影视项目。为了应对激烈竞争,奥维茨创立了“打包销售”的整体计划:向电影制片厂提供包括导演、脚本作者和明星在内的整套电影班子。

这有点类似如今制片人做的“码盘子工作”,意味着公司从经纪角色变成影片联合制作的地位了。因此好莱坞公司很难在他面前说不。

传奇东方影业CEO、前CAA员工罗异此前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出品方要投资一部影片,那么从找剧本开始,怎么使用和回收资金CAA都会提前设计好,一个配套的完美包装:编剧+导演+演员+票房+其它附加,并且还要提供给投资方资金具体回收模式和数额。

在80年代,CAA整体包装了约150部电影,这一数目随着旗下签约艺人和制作人的增多,还在不断扩张。

除了打包销售以外,CAA还把对电视成套节目收取的客户代理费从10%-6%。而且,经纪合同两年一签,艺人来去自由。

要知道,国内一些经纪公司的分成比例高达60%-70%,经常“欺负”新人签订不合理的长期“卖身契”。此外,艺人如果离开了,一定要付出高额违约金。压榨艺人的行为也为日后的矛盾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搞定艺人方面,CAA还在人情上花了不少心思。

为了寻找大牌电影明星做客户,奥维茨可谓使劲浑身解数,开着飞机送潜在客户去吃晚餐,在会议桌上笨拙地跳起踢踏舞。

尽管在外人看来可能“出尽洋相”,但这种为吸引一名新客户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让CAA相继签约了肖恩·康纳利、史泰龙、罗伯特·德尼罗等好莱坞顶尖大腕。

汤姆·克鲁斯回忆说,“迈克尔·奥维茨并不是个势利眼,也不是个自命不凡的人,他让我感觉到我在CAA有个家.....他说过的任何事情都保证能做到,总是尽力而为,他有一种办法让你感觉到与众不同。”

好莱坞对于CAA的形象认识是“一群代理人,都穿得笔挺,都讲一种话....他们从不在公开场所说其他代理人的坏话。”

奥维茨很少从其他代理公司“挖角”资深代理人,而是从公司内部进行人才培养。多年以来,CAA一直保持着一个鲜明的特色:坚决只做明星经纪和代理,而并不投拍影视剧、娱乐节目之类制作。换言之,专注于“卖人”的公司,而不“用人”。

3.CAA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

进入中国12年,CAA已经成功深入市场,并签约了大批艺人,参与了几乎所有主要的中美合作电影,为超过75部中文电影提供了整合、销售或融资服务,包括首部票房破十亿的国产片《泰囧》。

CAA中国分公司也沿袭了很多北美模式的特点,比如在一个项目中尽量多地让本公司客户上场。《长城》的合作中,导演张艺谋、演员威廉达福、马特达蒙和景甜等,再加上编剧和制片人都是CAA的客户。

让国内艺人走出去,把海外资源引进来,无疑是CAA等海外经纪公司的优势。

最近几年,无论是李冰冰在《变形金刚4》中,还是Baby在《独立日2》中的戏份都不少,这些可以看做是中国明星(资本)地位的提升。

有业内人士认为,亚裔演员在好莱坞的系统和文化中,终究更多的只是“东方面孔”的存在。其实,在各路大片中刷刷脸、镀镀金只是副业,过把瘾就够了,合拍片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刘亦菲与尼古拉斯凯奇合作的《绝命逃亡》、集合了赵薇、黄晓明和林诣彬的《横冲直撞好莱坞》以及《卧虎藏龙2》等合拍片虽然口碑扑的一塌糊涂,但中国演员都是绝对的主角,《卧虎藏龙2》还在Netflix上做了线上发行,背后少不了美国经纪公司从中斡旋。

我的理论是,如果你把所有的人才放在一个屋檐下,你就可以从中得益。”CAA凭借着在人才上的垄断优势,控制着娱乐市场价格,奥维茨认为这理所应当。

国内某艺人经纪公司的创始人透露,CAA模式在中国可能有点水土不服,国内大多数项目中需要的还是二三线的艺人,跟CAA签约的头部艺人合作的机会可能不多。

此前,罗异也提到,中美环境不同,同样的影视项目,CAA在美国不用做资金回收计划,因为有专门投资测算公司,但在中国不一样,由于市场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不确定因素太多,且没有能够服务的律所和代理公司。

这样的水土不服,给CAA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带来很大难题。

举个简单例子,CAA任何艺人都不是由某一个经纪人负责,而是将其项目化,在公司内部全流通,所有人都要为该艺人负责。但国内经纪公司往往采取的都是我代理A艺人,你代理B艺人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在公司内部就会形成一些壁垒。

而且,好莱坞经纪公司与艺人的合约主要集中在工作上,对艺人的私生活经营则很少过问。国内艺人经纪更注重人情的成分,有时候并不是仅靠职业化、专业素养就能解决问题,很多艺人习惯了保姆式豢养。

当然,这不妨碍中国的经纪公司对于CAA模式的趋之若鹜。有很多国内艺人经纪公司在融资的时候,甚至用“中国版CAA”的噱头来包装自己。而国内一些走在前列的经纪公司,比如嘉行传媒,也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合伙人制度和团队协同模式。

在黎瑞刚看来,CAA模式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中国体育或者娱乐二三十年前,都是分散化、低运营、非专业的,美国早年的娱乐发展史也是如此,但当一个市场发展到产业的规模,就需要专业化,流程化,体系化的规范。

“行业内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非常理解。我们也不是马上把CAA的模式生搬硬套到中国来,但一个产业要做到更大的体量,必须接受体系化的挑战。 ”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