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小娱一直在思考植入广告的事情,从让人生厌到让人艳羡,这几年植入广告真的是活生生把这条路给趟了出来。尤其是近一个月来,《王牌特工》里的英伦风产品广告,《速7》里的跑车广告,都被人津津乐道甚至一再“扒皮”。植入广告成为一种话题,这无疑是广告业的骄傲。
当然,上述的案例得以在公众层面传播,大多基于的心理不过是“崇洋媚外”以及“追求奢华”,虽然话题性足了,但仔细想想,对中国品牌商的实用价值不高。
不过近日小娱发现珠宝品牌I Do在电影营销上确实有几把刷子,除了在植入风格里的“润物细无声”,而且在情感上能和观众共鸣,让观众不知不觉接受产品信息。比如说《咱们结婚吧》,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I Do植入啦”,但郑恺向陈意涵求婚、姜武向高圆圆求婚时喊的“我愿意”、手拿的铁塔钻戒,却让不少女影迷印象深刻。
同时,在明星资源上,I Do在短短几年间,为孙红雷夫妇、李小璐&贾乃亮、郑钧&刘芸等数十对明星夫妻定制了专属婚戒,自然,I Do的品牌也融入在其婚礼之中——谁说明星婚礼不是一场发布会?但谁又能否认,明星婚礼不是一场最好的发布会呢?
因此,小娱也专访了I Do娱乐营销的负责人,了解他们的四大营销策略,以及没有与《万物生长》、《致青春》等电影合作的原因。或许,在这个娱乐营销和电影植入交流越来越紧密的当下市场中,I Do也能给品牌商、电影制片方以一定的商业启示。
钻戒类诉求:希望有心灵共振,而不是频繁露出
钻戒,是电影营销中看似容易植入,却又最难起到效果的品类。
为什么说最难,是因为钻戒作为一种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且稀缺性有一定操控性的商品,天然具有反商业性质。但同时,百年来众多珠宝品牌传递钻石价值理念,钻戒成了几乎所有结婚典礼中的必备,成为了一种心灵刚需。
是的,心灵刚需,是钻戒类得以流行并保持几百年来保值功能的基础。而电影,在满足心灵情感需求的层面,天然具有最佳的效果。。
这也是I Do成立伊始,就一直和电影有着天然联系的原因:《将爱》、《我愿意I Do》、《露水红颜》、《我的早更女友》、《咱们结婚吧》等都市情感电影,都有I Do品牌情感主张的深度植入。
什么叫深度植入?《变3》里的伊利话题性当然不错,不过都是吐槽,对于伊利倡导的有机奶、健康奶概念价值几何?《速7》里的超跑Lykan Hypersport性能展现的也不错,驾驭性、速度感都是一流,不过面对一群屌丝观众,对销量提升几何?当然,伊利作为快消品,或许品牌曝光也是考量的因素;而超跑作为奢侈品,让大众产生艳羡的情绪也是一种市场策略。
而看I Do,《咱们结婚吧》等电影里并对I Do直接提及,但对于I Do来说,片名“结婚”这两个字的match感,不正是符合I Do的“润物细无声”吗?甚至在《露水红颜》里,据悉原剧本一共有14场戏。I Do品牌经过于片方商议结合后,果断拿掉了5场,“我们要的就是适可而止,要的是Rain和刘亦菲在电影里呈现的纠葛中深爱,要画面通过冲击诠释感情,而不是要量化的露出。”
干货:I Do最重要的四大营销策略
对于非土豪品牌而言,娱乐营销最重要的不是通过提高曝光率来提高知名度,而是通过建立高知名度来降低曝光率,从而提高费效比(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的比值)。而费效比的提高,在于品牌被主动关注和传播,这也是娱乐营销的实质所在。
下面小娱也以之前合作过的电影为例,分析I Do的植入四大要素,以及《万物生长》、《致青春》等片被I Do划下植入名单的原因。
1.片名要合适,内涵的契合度要高 I Do品牌主张爱情永恒,关注温暖情感表达,像《我愿意I Do》、《咱们结婚吧》都是以片名取胜。而这两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关于情感承诺的故事,这种高契合度,得以让I Do摆脱LOGO植入、产品植入的娱乐营销初级模式,进入理念切入的3.0模式。其再通过定制化般的内容,激起消费者情感共鸣,相比大多数的强制性的硬广植入更易被观众接受和传播。 相比之下,《单身男女》系列虽然剧情最终都有结婚大结局告终,但片名里的“单身”易引发误会,最终就被Pass。而《北京遇上西雅图》则是因为故事主角情感定位(小三遇上接盘侠)问题,而被I Do放弃。 2.题材本身热度要高,内容要合适
《将爱》、《咱们结婚吧》都是有着原作基础的超强IP;而《露水红颜》、《我愿意I Do》也有原始网络小说可供改编。这些故事的统一特点就是温情、有泪点、有笑点,已经有了作品成型大批粉丝。
至于《匆匆那年》、《致青春》、《万物生长》,三者一个是青春回溯,主题年代不搭;一个是疼痛的青春回忆,没有结婚场景;至于《万物生长》,一方面过于虚无文艺,一方面过于直男癌,也不符合I Do细腻情感的诉求。
3.很强的电影制作团队
这些因素看片单就能得知一二。反正据小娱所知,一年得有3、40家都市情感电影会找到I Do,但真正被选中合作的电影团队却寥寥无几。
4.时机要好
《我愿意I Do》是贺岁档;《将爱》都是情人节档;《露水红颜》也在婚礼最为看重的传统的“金九”、“银十”档期上映。这些几乎都是珠宝钻饰的旺季,影片带来的主动传播效果会异常出彩。
据悉,在2016年I Do也已经瞄准了一部情人节档电影,双方正在密切跟进。
业内资深人士向小娱表示:“娱乐营销也是一种感性营销,关键是通过感性共鸣引发客户购买行为。在今天的商业文化中,感情上的联系总是发生在经济联系之前,当I Do满足了客户感情上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对产品的需要时,我们创造的就不只是一个客户了,我们创造的是一个狂热的追随者。”
明星生活的品牌深度植入:带动专属明星婚戒
近几年,众多明星喜事连连,纷纷将自己人生的重大事件,不管求婚还是婚礼,搞得犹如一场大众聚焦的盛典:时尚杂志首先跟上,给普通人做品牌指引:新娘的婚纱出自某某订制品牌,钻戒来自于I Do等品牌,手捧花则由与众不同的某品牌独家赞助。
可以说,对于婚礼的商业化,新人们对此并不忌讳,而商业品牌的加入,与其说是为了省钱,不如说明星们同时也在展现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在李小璐和贾乃亮的婚礼上,新娘新郎幸福交换钻戒环节,两人从笑容的角度到双方手势的摆放,再加上幸福的姿态,远胜过街角珠宝大片。
这是这个时代的趋势,要知道国母都会利用出席活动的契机,身着国内的高端品牌为其营销。说白了,她们对其名人身份都有着清晰无比的认知:名人有时候并不是明星本身,其反而代表了大众梦想中的自己,人们追逐名人明星就好比追逐自己的梦想。 确实,相比硬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公众人物带来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娱乐营销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的运用,大众用名人明星用的东西,则代表一种价值观的认同。
“I Do”作为温暖情感的珠宝品牌,他们与明星合作也是自然而然的。不过,传统娱乐营销基本都是邀请明星做代言人或出席其产品发布活动。一个明星同时代言好几个品牌,公众是否借助明星更好的理解了品牌理念,不得而知。在广告边际贡献越来越弱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娱乐营销应该更加注重借助“明星效应”与目标用户的互动,即让受众在有趣中形成对产品的感性认识。
一直以来,众多国际巨星与I Do有着长期亲密接触,愈百位明星佩戴I Do的钻饰亮相于各大国际盛典。而这种强大的艺人资源,收到了很好的口碑传播效果。比如说,在I Do最开始和董璇合作过后,李小璐、刘芸等明星也被用心出众的设计理念推荐所打动,定制了专属于他们的明星夫妻周年纪念婚戒。
近几年是婚姻纪念日钻戒的爆发年,而I Do娱乐的视角非常敏锐的抓住了这一重点, “I Do明星专属婚戒”,通过明星们的真爱故事与品牌设计师的艺术相融合,打造出世界上蕴涵独一无二情感的专属婚戒——比如说在意大利设计师的帮助下,孙红雷和王骏迪就在设计婚戒的过程中,将二人名字缩写“L”和“J”谱写成的一个高音符号,用一颗蓝宝镶嵌圆心,寓意未来的生活以彼此为中心,携手谱写永恒的爱。而明星的参与定制,也能说明I Do注重婚戒的独特性,希望能为明星打造独一无二的专属感。
其实,再有故事的品牌,也需要通过触碰消费者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在I Do的娱乐营销版图中,娱乐只是营销的一种手段,情感表达才是真正的品牌核心。可预见的未来,I Do娱乐营销版图布局的广度和力度必将双重加速,在进一步整合国际优质资源及好莱坞创新元素的基础上,秉承对爱的不变信仰,深度转化一切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最温暖、细腻和愉悦的情感互动与体验,引领中国品牌与娱乐产业结合迈向全球化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