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中磊:电影在好莱坞是信仰,在国内快成了一种“金融产品”

“中国前100名的文学IP几乎都已经名花有主,华谊在当中只抢了几个。”

“中国前100名的文学IP几乎都已经名花有主,华谊在当中只抢了几个。”这是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在上海电影节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信息。

6月18日当天,王中磊刚刚出席完华谊兄弟与向上影业的战略合作仪式,未来,华谊将与这家新公司联合开发知名作家天下霸唱的小说《死亡循环》。

其实,与国内大多数公司热衷于“IP转换”不同,华谊兄弟更多的电影来自原创IP,王中磊称:“华谊可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坚持“做原创IP”的电影公司”。在他看来,“大IP项目很快就会拍完,那未来怎么办?”

“现在国内越来越将电影看中一种“金融产品”,一次IP的资本放大,而好莱坞对电影往往是一种更加虔诚的态度。”王中磊说:“我们还是希望更有力量的电影。”

在互联网公司强势进入电影业的背景之下,今年的上海电影节几乎变成了一次互联网高峰论坛,王中磊说:“明年电影节,如果大家都不讨论这个了,或许电影节才更有趣”。

以下内容根据王中磊采访内容整理。

一.华谊已经投资了多家制片公司

华谊在上海电影节宣布成立的向上影业,是以参股人的身份,华谊是它的创始股东之一,这个是华谊电影在IP布局上一个很重要公司。向上影业全权买断天下霸唱继《鬼吹灯》之后的第二部超级IP《死亡循环》、《死亡循环2门岭怪谈》,并宣布电影项目启动,同时成立“向上霸唱”工作室,天下霸唱的系列小说成为向上影业的重要IP来源。

向上影业目前也有6个IP将陆续启动,它是一个创作力旺盛的团队,华谊将它定位成有一点魔幻、梦幻,但是它的文化基础又都是中国的,特别有意思。

除了向上影业外,我们还投资了华狮公司,这是一家制作公司,主要开发同时适合中国和美国市场的电影项目。

华谊对电影制片公司的采用参股的方式,一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片库的内容,也为电影的衍生产品做好布局,如果这些电影的衍生权我们都能拿到,这些就可以往华谊其他部分产生价值。

华谊也是因为对于行业的责任感在做这件事情,这些年轻人有很好的创意,但需要对这个行业的体系特别懂的人,华谊可以帮助他们。

二.中国前100名文学作品的IP已被瓜分完毕

漫画、戏剧、动漫、文学,这些IP都可以转换成电影,如果单从文学作品上来看,这10年积累下来的前100名的文学作品已经全部“名花有主”。

这前100名(的电影改编权)已经分别在各个影视公司和各个制片人,或者导演手里,100名之后的作品在IP价值上相对要弱很多。我是指IP被宣布出来以后,吸引眼球的价值,并不是说它没有文学价值,它们可能比前100名写得更好,但大家热衷于争夺的那前100个IP早已经没了,目前大概拍了10个左右。

相对于热门IP的争夺,电影IP的转换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从一个书转换成一个电影的时候,是不是要真的用心去创作,还是说,你只是在利用粉丝。

华谊在选择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所以在这100个IP的争夺当中,其实华谊只争夺到几个,甚至有的没有去争。

尤其这100个里面,大概有90个都是纯爱情的小说。这些纯爱情的小说,有粉丝基础,并且IP转换特别容易,但很多时候,感觉就是像做一个资本的放大,不像在做一个真正的电影。

三.“我们还是喜欢有力量的电影”

华谊可能还是中国的电影公司当中,唯一做原创IP比较有能力,并且坚持做的一家公司。

一个电影公司的老板,肯定会将个人色彩带到片单当中,但是我还会比较开放,因为华谊的片单量比较大,每年差不多18到20部中国片。

我挺喜欢有力量的电影,比如明天上映的《少年班》,虽然它是青春题材,大家觉得华谊也拍青春题材是不是跟风,其实不是,是它的内核打动了我,它肯定不会是一个爆炸性票房的电影。

包括接下来要上映《罗曼蒂克消亡史》《老炮》《鬼吹灯》,以及明年要上映的《狄仁杰三》这几个电影看完出来,会觉得它们是电影,这是我的口味。

当然,中国电影必须有一个有能力的拍大片公司,没有大片中国电影基本就死了。国内重剧情的片子越来越少了,剧情片的比例只占3%,而在美国市场其实是三分天下,超级IP占了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是惊悚片、青春成长片,再一块就是剧情片。

我觉得不一定要大特技才是大片,当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足够大,影片才会有力量。

四.电影在好莱坞是“信仰”,而在国内成为一种“金融”

中国电影市场是全世界最有趣的地方,别的地方都是内容在寻求资本,在中国正好是资本追逐内容。不过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并没有跟商业对接的经验,所以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期呈现不对称的局面。

国内很多人将电影视为金融项目,好像在为资本做什么事情,相反好莱坞创意者都是艺术家的气质,他们对待一个电影项目的态度更加投入、虔诚。

好莱坞的工作态度是我们这边不能想象的,国内一般的编剧找不到活儿,名编剧牛得不行。我们在好莱坞开会的时候,一堆制片人在办公室坐着,他们(编剧)每个人半小时站着阐述,他说我要怎么写这个剧本,大概怎样呈现,每个人半个小时演讲,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火花碰撞出来,当然有一个工会保护,所以他不怕跟你说任何的创意。

与好莱坞相比,国内电影人在工作态度上不够专注,我们的电影工业体系也比较落后,想象力和研发能力的差距更大。

像卢卡斯他们这些电影人,本身还都是科学家,他们不断发明更新的技术,可以让电影的现场感更强烈,而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了很长一段时间。

好在好莱坞的技术工业是敞开的,它要为全世界服务。我们可以把好莱坞的技术工业嫁接到中国故事,用好莱坞的制作手法讲述中国故事。而且越是做后台服务的这些公司,在好莱坞的生活环境并不好,他们的盈利能力,基本靠一些大的系列电影来维持,一旦没有这种电影,这种公司不太容易运营。

好莱坞很多这样的公司,都计划在中国来设立他们的公司,像动画的部分,比如在上海梦工厂,其实它基本上把一半的生产都拿到这边来做。事实上我们在寻求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追逐这边新的发展。

五.“互联网+电影”讨论已达到顶峰

互联网就是一个新的工业革命,改变的是我们整个的生活方式。对电影来说,互联网冲击着传统的文化和传统的电影行业的运营体系,从电影的IP开发到制作,到营销到发行,甚至到衍生版权。

现在大家都讨论“互联网+电影”,其实这“+”不是加号,它就是一个化学,是化学方式。所以华谊也很早开始布局互联网的方式,而且有这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们都不断的研发出新的互联网产品,可以帮助到电影。

传统的影视公司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合作,包括上海电影节上于冬提到的“给BAT”打工,我觉得这种合作更多的是一个资本层面,因为他们毕竟是互联网中最热门的,它就会带来大量的资本,包括腾讯、阿里等都是巨大市值,比我们这种文化的公司市值高几十倍。所以在资本上面,他们会迅速的对影视行业进行投资并购,或者整合。不过我并不是很同意“给BAT”打工这个说法,它容易变成所有的电影行业都是给BAT打工,BAT也只是一个互联网的代名字,只是由三个最重要的公司来作为缩写。

我更认为关于互联网和电影的讨论,可能到今年到了一个顶峰,明年的时候大家就不讨论这个了才有趣,因为再讨论,相当于讨论我们自己,成为日常已经知道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新鲜的事情。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