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有可能拍出中国版《银翼杀手》的导演,我们找着了

阚若涵,93年出生,北电毕业仅2年。

SNNO-fymkwyr9801070.jpg

今天经典科幻续作《银翼杀手2049》上映,想想盼了几年的《三体》还没音讯,仿佛又到了反思“中国为什么拍不出好科幻片”的境地。

不过今天小娱倒想介绍一部新近上映的国产科幻片,而且是网络大电影。豆瓣7.4,可能是今年网大最高评分的《海带》,在国庆节期间因为荒诞无厘头但却发人深思的剧情,夹杂着比五毛钱还寒酸些的科幻特效,而受到网友热议。

 海带星人毁灭地球,精神病患者拯救人类,听起来完全是个笑话,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80年代《大气层消失》、《疯狂的兔子》等经典的影子,那正是国产科幻片少有的辉煌时期,没有炫目的视觉呈现,但却以更加触目惊心的剧情,描绘出人类因沟通匮乏而信任缺失,真理被边缘化的反乌托邦图景。

爱奇艺线上播放量896万,分账票房177万,这样的成绩说不上亮眼,但足以让拍摄成本也只有100来万的《海带》,在上千部网大中脱颖而出。在被煽、色、腥和无脑搞笑题材抢占的网大市场,《海带》的逆袭或许指向了另一种可能:小成本科幻电影也可以拍出佳作。

而操持这部电影的导演,阚若涵,93年出生,北电毕业仅2年。

1.阚若涵给人的最直观感受是,自如。

他一身黑色日式休闲服,一顶鸭舌帽,个子不高,却给人一种能驾驭全局的气场。和视频里所见的一样谦和,一进门,他就笑着同我握手招呼,随后轻松地往沙发上一靠,示意:咱们开聊吧。

然而,这些所有的轻松和愉悦,自然是在作品获得不俗口碑、投资方回本松口气的情况下才有的表现。去年9月时,他和主创几人还在为剧本的事情焦头烂额。

最初,他们交给资方的项目提案并不是《海带》,而是另一篇科幻网文《一日囚》。“《一日囚》属于硬科幻,讲述的是关于时间监狱的故事。当时我和编剧就想,时空这个概念好酷啊,市场好像也没有,我们就做这个呗。”

想法和实操并非总划等号,他们很快遇到了麻烦:剧本怎么改都不满意。事实上,小说和电影有各自的语言体系,“有时候文字能一笔带过,而且画面感唯美,电影语言却难以还原那种感觉。”他无奈。

一边是资方已经交到手上的100多万,一边是迟迟无法递交和拍摄的剧本,咋整?他和好友兼编剧陆子轩,就在北京国贸某大厦的工作室里抓耳挠腮、几近绝望。

忽然,他抬头看到窗外一条飘带状的广告,上面写啥记不清了。恍惚间,他幻想着自己是在国贸上班的白领,仿佛看到天上飘过一则“天谕”,写着:离世界末日还有13天。

这个“世界末日”似乎拯救了他们:阚若涵激动地把想法告诉陆子轩,剧情有了眉目,很快就各种脑洞大开了——

“白领太普通了!主角换成精神病人!”陆子轩说。

“钓鱼太普通了!钓起一条会说话的海带!”阚若涵说。

……

接下来的工作如鱼得水:他们10月写好剧本,11月选址、筹备,最后在12月用11天半完成拍摄,转后期。

2.为什么是海带?阚若涵也说不出究竟。似乎越没道理,越荒诞,就越接近他的创作风格。

虽然裹着诙谐荒诞的外衣,《海带》的故事,却在试图触碰荒凉而现实的人性内核。

陆子轩解释,把目光聚焦到精神病患者群体,并非纯粹脑洞:“在中国,精神病患者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群体。他们不像癌症患者,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候至少有家人陪伴。而精神病,哪怕是最亲的人也许都难以启齿,他们最难的时候,却只能依靠自我救赎。”

当精神病人抱着拯救世界的执念,面临的自然是各种质疑、嘲笑,甚至压迫。影片中,除了耳背却洞察人世的奶奶,以及惺惺相惜的患友,从父母、亲友、同事到医生,几乎没有人站在男主角这边。

 “男主角有个很伟大的名字,卫仁磊,为人类,为人类献身…”阚若涵念叨着。

听起来似乎是中二病晚期+杞人忧天的故事翻版。但是,在杞人被嘲笑了两千年后,是否有人反思过:他的焦虑来自于一种悲天悯人、心系万民的善良天性。

“我脑海里有个这样的画面:杞人所处的时代民智未开,每天活在熙熙攘攘的世界里,却能静静驻足抬头思考——这他妈简直是个英雄!”阚若涵在《导演自白书》里写下了这么一段。

卫仁磊就是他脑海里杞人的化身。当编剧给他配上这么一段台词:“比起世界末日,我宁可是自己疯了。”看到这,观众仿佛被狠狠抽了一耳光,分不清究竟是这个“杞人”疯了,还是这个社会病了。

3.科幻题材,在国产电影中一直扮演着讳莫如深的角色,作品更是屈指可数。

前不久,爱奇艺推出的另一部低成本科幻片《孤岛终结》,同这次的《海带》,一并成为网络电影在科幻领域的旁敲侧击。

“因为没有太多先例,所以无论我怎么拍都是可行的,反正就是尝试嘛……”

这或许是所有年轻导演的共性:初生牛犊不怕虎,想方设法玩新招。

明明是沉重严肃的社会及伦理话题,他却用一种轻松欢快的电影语言叙述;配乐音响大得出奇,甚至有些喧宾夺主,超越视觉感受;常规的电影都是16:9宽荧屏,他却在影片中前后两次故意插入4:3画幅,让人忍不住联想到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我就是喜欢不老实讲故事的,”这个说法似乎带着任性,但他马上又解释了一番,“我在想,16:9的画幅如果代表外面的世界,那4:3的画幅是属于卫仁磊的,是不被人理解的内在。”

所谓不老实,其实是新生代导演进行风格探索的手段。像是刚学会好多招式的武者,在悟得武学真谛之前,恨不得招招都能用上。

可观众一旦挑剔起来,不免会这样吐槽:太尴尬了,各种风格一锅粥,简直是东北乱炖!

当然,更多的声音则给予鼓励——“一般看到网络大电影我都自动奖星评价,然而这一部,刷新了我对网大的认知。”某豆瓣网友如是写道。

截图自豆瓣评论

网友的评价是有缘由的。数据显示,过去一两年里,“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在历经无数的鼓吹发酵后,年产高达两三千部。而绝大部分的影片充斥着低俗、暴力或毫无深意的剧情。审美要求逐渐拔高的观众,不由得对“网大”二字产生偏见了。

据爱奇艺网大公关负责人解释,今年的网络电影产量明显下降,这并非仅是市场冷却的信号,更是在回归理性。上个月,在爱奇艺举办的网络大电影论坛上,副总裁杨向华重申了“网大精品化”的倡议,接下来将着力于“大爱中国青年导演计划”,让网络电影成为培育更多优秀青年导演的处女地。

令人欣喜的是,网络大电影虽没像最初人们期待的那样成为人才富矿,但也绝不是黑洞。去年娱乐资本论曾经报道过2016年的网大青年导演生存现状(点击蓝字复习),而如今,这批人多数已经进入网剧甚至电视剧拍摄领域,有了更为成熟的作品。网络大电影正在成为中国影视人才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网大的投资体量一般不大。以《海带》为例的100多万投资,在网大市场中算是普遍水平。

依照阚若涵的说法,他们几个哥们基本上是在无私奉献劳动力的。同时他也认为,资本压力小对于年轻的团队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儿。

“可能以后我也会面临向市场妥协的问题,但在此之前,我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上限。”

阚若涵相当清楚,自己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应该如何去调整期待与现实之间的阀值。“遗憾肯定会有,毕竟电影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我觉得自己的表现,对得起投资人啦。”

“10分的话,我给20分哈哈哈……开玩笑的,7分吧。”他笑成一团,声音虽然不大,却藏不住满满的自信。

用陆子轩的话说,他的这个好友“有想法,有天赋”。然而,阚若涵还需要打磨的,是天赋之外。

他需要开发自己,需要更多灵感素材。

音乐是其一,能不断刺激他的大脑皮层,帮助他具象化画面感。“甚至在电影脚本没出来,我就已经想要了要用那些配乐。”从小喜欢音乐的他,最常听的是嘻哈,摇滚和电音。

他能清晰描述《七宗罪》的经典桥段:摩根•弗里曼扮演的警探沙摩塞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彼时,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探米尔斯正在琢磨案发现场的照片。没有紧张的鼓点,背景音乐用的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那种反差太强烈了。直到最后,你才会明白导演的高明所在。”

最近,他在听的是电影《卧虎藏龙》和《英雄》的原声配乐,打算为年底开拍的一部武侠片寻找灵感。“我在想将古筝、二胡和电音结合起来,会不会产生新鲜的东西。”保持新鲜感,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我会慢慢探索自己的风格,反正我还年轻。总有一天我会走到那一步。”

他说这话时,毫不含糊,从容不迫。

阚若涵(右二)、陆子轩(左二)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