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央视也做直播了!拼得过网红和秀场吗

“Hello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直播。”

2月19日,由《人民日报》与微博、一直播共同推出的全国移动直播平台“人民直播”,向所有网友发出了第一句问好。

同日,“央视新闻移动网”也正式上线,还专门为记者打造了移动直播系统“央视新闻+”。两大国家媒体相约跳进直播红海,十分值得玩味。

目前“人民直播”被镶嵌在“人民日报”app中的“直播”分栏中,不久后其独立app将会上线。官方消息称,已经有百余家媒体机构、政府机构、自媒体、名人明星等入驻该平台。微博的明星、红人资源还将导流到人民直播上。

媒体做直播并不新鲜,《人民日报》的直播跟已经抢占大多数人手机屏幕的直播APP相比,有哪一些不同呢?

1.清流型新闻直播能拼得过秀场吗?

相比清一色的网红脸和性感暴露的女主播,“人民直播”也算得上是直播界的一股清流了。

在手机屏幕对面,记者面容朴素,拿着外出采访用的麦克风,在开场之后马上熟络地背诵台词。当遇到忘词和卡壳的时候,会偶尔冒出播音主持专业里最不能忍的“额”、“内个”这样的语气词。

以及,风太大的时候,主播有时还会吸一下鼻子,声音也会传到每个直播观众的耳机里。

这似乎让人很难界定,它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内容。说它是移动直播吧,但是感觉更像在看《新闻联播》;说它像电视新闻节目吧,主持人看起来又“不专业”了一点。

“当我接到这个采访任务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因为要跟这么多小鲜肉们一起在校园里,我的内心感到很惭愧。”《直击2017北影艺考》的记者面对镜头笑说到。

这个时候,画外音忽然传来一把老大爷的声音:“您别在这拍行么,挡路了”、“哦好的。”小娱大概能脑补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正经儿不死板,大概是像《人民日报》这样官方新闻媒体做直播所不一样的地方。

“人民直播”的直播内容,并不是采用记者拿着手机边走边拍的模式,而是像制作电视节目一样,有人拿着摄像机,也记者在前面作引导和讲解。

而且,从画面质量来看,这样的直播应该来自专业级的摄像设备,而非手机的前置摄像头。

不过,据一下科技创始人雷涛透露,这只是“人民直播”在现阶段探索的一种形式。未来更多的直播形式都会开展,记者可以随时随地在“人民直播”app上自己开始直播,报道新鲜、本土的新闻。

对于新闻行业来说,直播或能为其内容传播提供更多空间,而对于直播行业来说,“新闻”也将会成为直播冲破明星、秀场等模式瓶颈的重要方向。

一下科技雷涛认为媒体直播并不缺乏市场容量,“秀场直播用户的规模,对于所有直播用户的规模来讲,依然还只是一小部分。”

直播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本质来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因此,对于寻求转型的新闻媒体来说,或许永远没有好与坏之分的传播手段,只有是否适合与优质的内容。

2.四大门户早已开始新闻直播,人民日报优势在哪里?

在新闻直播领域,还有一大派系,就是门户网站。有业内相关人士和小娱说,对于门户网站的新闻编辑来说,直播的出现同样让他们感到新奇和兴奋。

网易直播中心高级总监庄笑俨分享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比如说一次地震,我们特派员在现场找,说看哪里还有响动,真的就被一个网友看到了,他说在你画面的左下角我看到有人在动,我们特派员把木板掀开来看,刨了两下,真的有一只小猫。“这个就是对新闻彻底的改变,不仅是同时呈现,你甚至参与其中,多么奇妙。”

而网易可能是最早盯上新闻直播的门户网站之一,早在2015年就有所行动,只不过当时以图文为主。

去年,网易率先试水以视频直播新闻事件。丁磊对直播特别上心,将其视为跟帖之后网易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并亲自参与了几次直播,其中一次是iPhone7上市时,他做了一个验证苹果7是否防水的实验,仅1小时,引起868万人刷屏。

接着,其他每户网站也纷纷布局直播业务,去年3月,腾讯新闻对日本《一个女孩的车站》关闭全过程进行了直播,最高在线人数达50万;新浪直播了和颐酒店事件;另外,像类似新京报、澎湃新闻也进军直播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新闻通过移动端直播长征七号首次发射,仅移动端的VV(访问次数)就突破了313万,这在新闻直播中是一个很高的数字。

其实,《人民日报》也在去年中旬就开始试水直播,传统媒体对直播的反应并不晚。

但是,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面前的弱势依然显著。首先,腾讯、网易等具备天然的渠道优势,借助平台进行个性化推荐、一键分发,流量分分钟的事情;还有直播技术,也是传统媒体的一大软肋。这也是“人民直播”选择和一直播合作的重要原因。但是,作为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在重大新闻以及国家新闻事件报道上有着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而且,在人民直播上线之前,《人民日报》在多次重大事件上做了多次的直播尝试,而且有了不错的效果。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人民日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做了一场15分钟的直播。手机镜头遥远地对焦,伴随着巨大的轰鸣,飞船喷薄的火焰划过天际。虽然视觉效果上远逊色于电视转播,但是现场北风呼啸中,来自守了一夜的媒体和工作人员的尖叫和欢呼声,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今年2月14日,湖南涟源发生煤矿爆炸,央视新闻在事故现场直播。破败的厂房旁边围了救护车,停工的矿工和围观的村民和记者一起静穆地站在矿井旁边的山头,等待着救援队传来新的消息。

直播仿佛给大众提供了一种新的“第一现场”,不论是两会、奥运、阅兵重大事件,还是春运、开学、艺考等民生事,直播内容走入到更多的媒体版面中。

数据显示,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起直播35场,观看人数2578万,点赞近1.9亿;奥运期间,超过40家媒体直播近百场,观看人数超过5000万;G20峰会期间,央视新闻微博48小时不间断直播,观看人次达2139万,8家央媒+浙江本地媒体共计直播45场。

从镜头指向受访者到镜头指向自己,传统媒体如何走入“娱乐场”?

“新媒体的人跟其他部门的人坐在那儿,就像农村的婚丧嫁娶的大席,他们坐的是大桌,我们像桌子底下钻来钻去的狗。”央视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主任杨继红曾这样说。

在“人民直播”上线的同一天,“央视新闻移动网”也正式上线,还专门为记者打造了移动直播系统“正直播”。两大国家媒体相约跳进直播红海,十分值得玩味。

从微博到微信公众号、直播、短视频,新媒体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出路,老生常谈。但是对于正在经历其中的人来说,怎么转?为什么转?这是他们依然在寻思的问题。

央视新闻已经从制度层面做了适应。杨继红说,以前新媒体的报道叫“配合报道方案”,现在叫”新媒体移动优先报道方案”,时政记者出发的时候,都会问新媒体版面的移动端怎么设计,微博、微信、微视频怎么发稿。

现在策划部汇总各个系统的报道方案的时候,一定会拿出一份新媒体报道方案,移动报道优先,移动直播优先。

整体的管理中,央视所有的记者都配备了UIC平台的“央视新闻+”这个账号,通过手机可以直接跟新闻中心回传、连线做移动直播。

传统媒体人做短视频、做直播,背后动机或许都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点:传统媒体如何走进“娱乐场”,走进这户的“交互场”。

十年前,所有的摄像镜头指向了被采访者,十年后的现在,大部分摄像头指向的是报道者自己。

直播让报道者与观众开始了面对面的交流,由此产生出参与感和互动感,是许多“新媒体小编”们孜孜以求的点赞、转发的根本动力。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他走到新闻事件之中来,寻求的是我和正在发生的新闻是什么关系?我和现场是什么关系?他会影响我的什么?或许,在直播中,他们能找到答案。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