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的三次破冰:公安部牵头,爱奇艺买单、网剧化提鲜

从筹备到播出,《破冰行动》经历了三次产业上的破冰:一是拍摄真实的大案特案,二是网络平台在公安部重大题材上的参与,三是传统涉案剧的创新表达。

2014年9月,公安部新闻宣传局找到老朋友陈育新,希望他能把前一年发生在广东的12.29扫毒行动改编成电视剧。陈育新写剧本一向很快,几个月后,剧本完工,过审也很顺利。渡过了原以为最难的审查关,没想到接下来的“破冰之旅”才刚开始。五年里,这个项目几次易手,辗转多家平台,终于在最近开播,成为第二季度唯一的爆款。

这部改编自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的缉毒剧,可以算作电视界的《红海行动》:由公安部牵头,民营影视公司和视频网站操刀,在爱奇艺和CCTV8播出。

这样的合作模式在此前还没有先例。如果配合不好,难保不会生出网台观众都不买账的“怪胎”。所幸目前的结果还算让人满意。播出过半,《破冰行动》豆瓣评分高达8.4,在猫眼专业版上的热度值稳居第一。据云合数据,这部剧的有效播放市占率也已连续多天登顶。

《破冰行动》的三次破冰:公安部牵头,爱奇艺买单、网剧化提鲜

这样的播放成绩已经超出了制片人刘燕军和导演傅东育的期待。和视频网站合作,对这两位年过半百的传统影视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和公安部合作,不管是对他们还是对爱奇艺,也都是第一次。这样一群此前几乎没有交集的人,是如何拍出《破冰行动》这种硬核涉案剧的?

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深入《破冰行动》幕后,采访了平台制片人、承制方制片人、导演和编剧等多位核心人物,复盘了整个项目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从筹备到播出,《破冰行动》经历了三次产业上的破冰:一是拍摄真实的大案特案,二是网络平台在公安部重大题材上的参与,三是传统涉案剧的创新表达。


1. 第一道冰:拿捏真实大案的尺度表达

《破冰行动》要破的第一道冰,是对真实大案特案的表达拿捏。

做悬疑题材很重要的一点是真实感。越真实可信度越高,观众的代入感也越强。近年来由于政策原因,很多刑侦剧都选择虚构背景,感染力大打折扣。但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破冰行动》没有这个顾虑。

“真实案件改编”在给《破冰行动》增加戏剧张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过审难度。好在这是公安部的“钦点项目”,从创作初期公安部就和编剧密切沟通,帮助编剧更好地把握尺度。2014年9月,编剧陈育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和陈育新一同接下这个项目的,还有京默影视的总经理才治钧。两人几次前往“雷霆扫毒”行动的发生地广东,走访了近百名参与过此事的干警。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发生在2013年12月29日,当天凌晨广东警方突袭博社村,一举摧毁了十几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在采访过程中,陈育新获得了大量生动的素材。但对于创作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破冰行动》的三次破冰:公安部牵头,爱奇艺买单、网剧化提鲜

“在现实中,博社村是明目张胆地制毒。但在剧中,塔寨的制毒产业链一开始是在地下的。前期挖出贩毒集团的过程得自己虚构。”陈育新告诉小娱,他拿到的素材大多是关于抓捕行动的,前期如何侦破,如何发展线人,如何定方案的部分素材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