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要做影业了,这能成为它真正的盈利点吗?

豆瓣正在做一件离钱越来越近的事

微信图片_20170815180109_meitu_16.jpg

豆瓣正在做一件离钱越来越近的事。

今天下午,一封成立豆瓣影业的内部信在朋友圈开始流传。豆瓣创始人兼CEO阿北在信中称,在过去的一两年中,影视公司和制片人不断来豆瓣阅读购买原创小说,到7月底,已经有10部小说出售了影视改编权。

事实上,从豆瓣阅读的“影视改编”项目上线之后,仅豆瓣阅读上就有8000部原创作品可进行改编。同时,跟新丽传媒等影视公司在版权方面的合作给了豆瓣在IP商业化方面更多信心。

但就在这封内部信流出2个小时之后,豆瓣网站上也掀起了对豆瓣影业的讨论。有人认为豆瓣IP偏重文艺性,而且又多以中短篇为主,改编成商业化电影的难度大;也有人认为,豆瓣的资金不足,难以支撑电影投资。

如今,豆瓣影业的成立,会成为豆瓣真正的盈利点么?

在娱乐资本论看来,豆瓣影业对自身IP进行开发的模式,或许有一定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而文艺IP这个故事,前有《失恋33天》从豆瓣热帖变身成黑马电影,中有安东尼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破6000万票房,后有华策近千万投资毕赣新公司“荡麦影业”以及张嘉佳的“时间海”,可见市场对文艺IP以及中短IP的接纳度挺高。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豆瓣影业还要推出短片计划。这些短片以15-20分钟的电影为主,一旦这些短片与外部链接,打通豆瓣电商、广告等各种资源。那么,豆瓣影业将成为驱动豆瓣盈利的新引擎。

当然,这不是豆瓣最凶猛的一次盈利化的尝试,也不是其文学的第一次盈利化尝试:无论是图书导购、图书出版还是电子文学付费阅读,当年的豆瓣都没有赶上时机。这一次,IP的概念已被炒到一定的高度,甚至不少人认为“IP在明年将会出现断崖时下跌,真正能开发完成的IP不足10%。”。

此时,豆瓣忽然下场玩IP,还来得及吗?

1.豆瓣影业8000部作品改编权“待嫁”

阿北在内部信中透露,豆瓣影业是由豆瓣阅读延伸出的一个新团队。新的影业公司将选择好的豆瓣阅读小说,组织编剧、导演和主创并参与后续电影的投资和开发。

阿北

对于小娱而言,这一决定并不奇怪,甚至有些水到渠成。不久前,娱乐资本论曾经专访过豆瓣阅读的负责人,也就是现在豆瓣影业的负责人戴钦。彼时,豆瓣阅读的“影视改编”项目刚刚上线。

这个项目基本上是豆瓣进行小说改编的优化方案,它的背后是豆瓣阅读多年来已经积累了2万多作者和将近8000部原创作品。

a.豆瓣阅读平台从上千部投稿作品中,筛选公布一部分优秀作品,以后每周都会定期更新;

b. 制片方和编剧通过“身份认证”后,编剧可在在阅读平台提交改编剧本大纲,制片方则能提交购买意向;

c. 如果编剧看中某部作品,提交改编大纲后获得通过,豆瓣阅读将出资资助其完成后续的剧本创作,并联系有购买意向的制片方;

d. 购买意向达成,豆瓣协助组建项目,与编剧、制片方共同参与改编。

希望能使自己的作品更靠近商业化一些,大概正是豆瓣阅读开启“从小说到电影”项目的初衷,从连续举办了三年的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就可看出端倪:相比于以往作品征集只划分虚构和非虚构作品,第三届征文大赛征集的主题增加了爱情、科幻、悬疑、武侠,这些题材都非常适合影视改编,不难看出豆瓣阅读想在自己的平台上发现更多可影视化的作品。

从故事到电影,豆瓣阅读上已有了一些先例。2015 年,豆瓣阅读共有 9 部作品出售了影视改编权,正在电影项目的开发中。其中包括读者评分 9.2 分的硬汉小说《第十三天》,以及 8.2 分的青春成长故事《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未来,豆瓣也会将读者评分和内容题材(多是小说,也包括一些纪实性的非虚构故事)当做影视改编项目故事的主要筛选指标。

据了解,截至7月底,豆瓣已有 10 部小说售出了影视改编权,其中首部试水短片《一日英雄》已经在上海电影节放映,但还没正式上线推广。除此之外,豆瓣阅读上的科幻小说《追逐太阳的男人》也以百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新丽影业,而且,豆瓣也将参与这部电影的联合制片。

2.IP改编会前途一片大好么?

众多网文IP资源可以说是豆瓣影业背靠的最大优势。

比如目前已经售出改编权的一些作品,像《白事会》讲的是天津从事丧葬婚嫁的“大了”的行业故事,《不过神仙和没事妖怪》则是描述通过魔法改编人生后出现的各种神转折,《谋杀电视机》主打黑色幽默风格,讲述一个反对主流娱乐文化的小人物的传奇经历,这些题材让人不得不感叹豆瓣作者的脑洞大开。

这可能得益于豆瓣阅读对于上架作品的严格甄选。此前,在接受娱乐资本论采访时,豆瓣影业负责人戴钦举了一个例子:“第三届征文大赛我们共有2200部左右的投稿,最后入围上架的作品只有300部。”

但一起来美好的项目也并非前途一片大好:首先,豆瓣上也许确实存在不少编剧用户,但他们愿意对其他人的作品进行改编的意愿有多强,目前尚未可知。有编剧就告诉娱乐资本论,如果是非常流行并且已经出版的小说,他可能会看一下,平常在豆瓣阅读平台上的作品,其实很少关注,尽管他自己也偶尔上传作品。

其次,已售出改编权的作品在豆瓣阅读上平均分高达8.3,说明它们确实很受豆瓣读者的欢迎,但拍成电影显然不会只为了让读者群观看,豆瓣读者的阅读口味与影视化后的观众口味能有多大的重合度,目前还没有已完片的项目来验证。

此外,豆瓣阅读是一个平台而非编剧公司,制片方如果看中某部小说,其实可以直接购买版权自行开发,而并不必要让豆瓣参与进来。即使能够参与影视开发与投资,作品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一部好端端的作品有多容易被毁掉,血淋淋的例子恨不得铺在眼前。面对众多行业“老炮儿”和来势汹涌的新秀,电影投资经验尚少的豆瓣能掌握多少话语权,是拔得头筹还是烧钱交学费,恐怕还需要观望一段时间才可下结论。

3.豆瓣影业的机会在哪里?

IP开发风险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豆瓣影业未来没有盈利的机会。

从出售IP改编权上来说,尽管有业内人士觉得,豆瓣阅读上的IP更多具备文艺性,开发成商业电影的可能性不大。但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前不久加入亭东影业的前《时尚先生》主编李海鹏,甚至在在任职《时尚先生》期间,卖出了《太平洋大逃杀》和《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两篇特稿的影视改编权,前者价格高达100多万。

况且,李海鹏的作品大多是属于非虚构类,版权费用本身就比虚构类文学作品低一些,而豆瓣影业不仅有着海量IP资源,而且,虚构类作品不在少数。从这方面看,豆瓣影业通过IP买卖就可以带来盈利。

放眼整个IP开发行业,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就是大神圈孵化出来的IP,他们同时开发了电影、电视剧、游戏、漫画等多个产品。此外,像南派三叔的公司南派泛娱也在针对IP开发大作文章。

而未来,豆瓣影业完全可以成长为像大神圈以及南派泛娱这样的公司。目前,豆瓣盈利主要靠以下渠道:

a.豆瓣读书,用户通过读书页面跳转亚马逊,当当,京东等电商,每购买一本书,豆瓣都将获得一定比例的分成。

b.豆瓣电影,提供线上购票,现在已经购票业务已外包给腾讯旗下的高朋,也是采取分成模式。

c.豆瓣阅读,提供初步的排版与编辑,销售电子书,与作者37分成。

d.豆瓣品牌广告,提供小站创意及广告投放。客户主要为高端品牌、汽车、快消品、电子产品等。例如:Burberry,宝马,可口可乐,联想等。

此外,豆瓣还曾经探索过电商模式。从豆瓣网东西频道的运作来看,并没有通过推荐淘宝客链接来获得利润,也没有从用户的分享中却寻找价值利润,实际上豆瓣的东西更多的是让用户有了电商分享的空间,这种电商分享将豆瓣的服务空间切入到数万亿的电商空间中,虽然这种服务并没有直接获得利润,但是却能够通过品牌广告和部分电商收入来获得利润。

根据娱乐资本论了解,此次成立豆瓣影业之后,未来豆瓣影业还将推出15-20分钟的电影短片计划。加入这些电影短片能够跟豆瓣生态中已有的豆瓣电商、豆瓣广告等产品结合起来,那么,豆瓣影业将成为驱动豆瓣盈利的新引擎。具备更大的盈利空间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