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亚娜
“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睁眼说瞎话,你在哽咽什么了?你在哭什么哭没出息……”一首魔性洗脑的《没出息》成为了10月互联网上现象级爆火的BGM。
这首歌起初是由音乐人王搏创作而成,歌词取材于中国台湾民进党籍民意代表王世坚的质询视频,视频一经发布便走火全网,激发了两岸网友的二创热情,成为两岸网友隔空喊话的传播媒介,并得到了当事人王世坚的回应。
“早点谈统一确实从容又游刃有余,‘台独’的后果只能是连滚带爬去”,由Innokids英之子乐队重新填词二创后的女音吉他版本,更是引得官媒自发传播,中国新闻网、中国台湾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媒纷纷下场转发。

新华社转发《没出息》Innokids英之子乐队版本
Innokids英之子乐队主理人马超表示,《没出息》这首歌的二创是在原版翻唱基础上,补全了整首歌的旋律并原创了主歌部分的歌词,短短几天内这首歌在抖音账号播放量达到了200多万。而经过官方媒体的转发,这个版本歌曲的全网总播放量超过2亿。

曾因高昂成本与制作周期而沉寂的虚拟偶像赛道,在2025年凭借AI技术强势归来。
今年以来,类似“英之子乐队”这样的AI虚拟偶像迎来全球范围内井喷式爆发。另外一个出圈的案例是,由汗青工作室打造的AI虚拟偶像“YURI”凭借《SURREAL》一曲,全网播放量突破700万次。

由一手捧红了现象级歌曲《孤勇者》的前腾讯互娱《英雄联盟》IP产品负责人霍锦团队打造的LOHO乐活乐队,则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二次元AI虚拟偶像赛道。

放眼海外市场的AI虚拟偶像赛道,同样热闹非凡。在美国,传奇制作人Timbaland推出AI偶像TaTa,宣布开启“A-Pop”新音乐流派;

AI偶像TaTa
在韩国,虚拟男团PLAVE专辑销量破百万、演唱会门票秒罄。

AI虚拟男团PLAVE
新一代的虚拟偶像不再是传统的动捕形象,而是由AI深度参与创作、甚至原生于此的“新物种”。它们的再度翻红,并非简单的技术炫技,而是一场关于创作、用户与商业的深度变革。
近日,剁椒Spicy对谈了Innokids主理人马超以及LOHO乐活乐队主理人霍锦,和他们聊了聊这一轮AI虚拟偶像爆火背后的逻辑,以及对行业未来的展望。

超高仿真人感是这一波AI虚拟偶像爆火出圈的核心驱动因素。
“99%的用户都以为我们是真人,还有用户表示如果这是AI的话,感觉像是失恋了。”马超说。
在Innokids英之子乐队抖音账号评论区,有不少网友留言质问,“如果这首歌是AI演唱的话,那简直是有灵魂了,我怎么都不信它是AI。”
由YURI演绎的《SURREAL》的MV评论下,亦有不少评论表示没有发现明显的突兀感,甚至难以分辨Yuri是真人还是AI生成的虚拟人物。
另外一波代表性AI虚拟偶像则是以二次元的形象出现,LOHO乐活乐队就是代表之一。
“我们还是在以做IP的逻辑在做虚拟偶像,延续了之前做英雄联盟时的动画工艺,围绕IP讲故事、做内容,只是用的工具变成了AI而已。” 霍锦解释道,做纯真人风格的AI虚拟偶像IP,大众会更关注AI本身做讨论,而二次元风格的虚拟偶像则更吸引用户关注作品的品质,从而忘记了这是一个AI做的虚拟偶像。“我们观察到现在很多用户已经开始以传统动画的方式去理解我们的作品。”
在她看来,制作纯真人风格的AI虚拟偶像门槛更低。关键在于素材库的量级不同,Y2K二次元是更为小众细分的市场,相对应数据没有真人模型多,因此二次元形象的生成是相对困难的,市面上关于二次元相关的虚拟IP也比较少。”

AI虚拟乐队 — LOHO乐活
此前,虚拟偶像发展受制于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且不可控性多,最终卡在了入不敷出的商业模式上。“当下AI的timing点已经来到,能够极大降本提效,解决了整个产业链中最核心的卡点。”霍锦表示。
虚拟偶像的这次回归,最直接的驱动力是AI技术的“平权”,它彻底改变了内容生产的经济模型。
过去,打造一个虚拟偶像需要耗费巨资组建技术团队,进行复杂的建模、绑定和动作捕捉。随着AI大模型的持续迭代,虚拟偶像的打造似乎已经没有了门槛。
如今,Suno、Udio等AI音乐模型让一首原创歌曲的诞生以小时计;Sora、可灵、即梦等视频生成工具,则将MV的制作门槛降至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不仅是工具的迭代,更是一场深刻的创作革命。
“AI虚拟歌手赛道爆火,就是因为音乐大模型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马超对此感受深刻。传统音乐制作流程相对比较复杂,一个音乐作品需要有写词、作曲、编曲的人,还需要歌手、录音师、混音师以及精通各种乐器的人。而一个资深从业者最多也只能掌握三至四个工种,精通所有工序的人几乎不存在。“今年3月份以来,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相当于把中间这些工序都交给到了一个人。”
他向剁椒Spicy展示了其保证品质的工作流:通过AI生成数十个音乐版本,再像 “拼乐高”一样,从中挑选最优的旋律、配器,甚至将不同版本中唱得最好的字句进行拼接、手工混音,最终打磨出一首悦耳的作品。聚焦于品质音乐的打造,马超团队的核心发力点在于做出最具人情味、情感和价值观的AI数字音乐。
AI直出的音乐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它会产出某个音乐类型中最安全、平均的旋律,本身是一个不难听的旋律但最大问题在于没特点,且有很浓的“AI味儿”。
“我们没有一首歌是AI直出的,一首都没有。” 马超强调,AI生成只是起点,人工的审美与精修才是品质的关键。
“除了制作技术、制作技巧外,音乐审美尤为重要。网上好听的旋律太多了,但旋律本身火不起来,还得靠内容。”他谈到,一首好歌的产出,需要聚焦在歌词的创作上,歌词所传递出的故事、网感、价值观,才是音乐最与众不同和容易引起大众讨论的地方。在这个领域,英之子团队没有一首歌是AI直出歌词,几乎是用4A广告公司产出创意文案的方式在进行创作。
此外,制作一首品质过硬有独特旋律和人情味的音乐,至少要找到3-4个不同的参考标的,甚至把生成的作品再作为灵感去二次生成,最终从几十个版本中挑出最好的样本,再精进成最终版本。
生成式AI与3D建模技术的突破,使虚拟偶像整体制作成本据估算下降可达90%,创作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天。AI音乐制作门槛急剧下降。Suno、Udio等AI音乐模型让一首原创歌曲的诞生以小时计,腾讯的SongGeneration、昆仑万维的Mureka V6等音频生成大模型,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创作者。

Innokids团队部分音乐作品展示
“英之子乐队”的视频内容也是用AI大模型工具辅助制作而成,包含了很多高品质的平面视觉。“我们并不是用AI做一个完整叙事的纯AIGC MV,而是跟自拍一样显得很真实和自然。现在虽然还没有做到100%完美,也有少数的人能看出来是有一点 AI 感的,但是相对来说是比较真实的,而且我们已经骗过了抖音平台,有相当比例的作品算法是识别不到我们的作品的部分内容是AI生成的。”马超解释称,据他透露,借助AI,一首高品质歌曲的制作周期可从传统的数周缩短至4-8个小时。
当下,AI音乐大举进入传统音乐领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值得注意的是,AI大模型工具在将音乐制作门槛大幅降低之际,一波粗制滥造且塑料感极强的垃圾音乐正在以指数级速度席卷音乐平台。“这对于整个音乐领域都产生了极大冲击,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避免任何电子垃圾的形成,让音乐以更高效和更高品质的姿态进入流媒体平台和听众的耳朵。”马超谈到,“以往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被主流媒体报道,但与央媒官方深度合作主题曲,并被央媒转载且掀起现象级热潮的虚拟音乐人,我们应该是第一个。”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市面上找不到一个工具可以做完所有的活。” 霍锦指出了一致性的难题,“上一个镜头头发还是黑色,下一个镜头可能就变了颜色。” 行业的解决方案是“多工具链协作”,再由艺术家进行最终整合,目前尚无完美的“一站式”方案。

技术只是基石,让虚拟偶像真正“活”起来并走进大众视野的,是丰满的人设和引发共鸣的内容。
就像《K-POP:猎魔女团》最成功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其孵化的两个虚拟偶像团体。电影为这些角色提供了完整的故事背景和人格设定,让粉丝在90分钟的观影过程中与角色建立深度情感连接。
Innokids要做的是AI时代的AI原生IP。马超告诉剁椒Spicy,“我判断AI时代将是一个越来越接近真实的时代,真实和虚拟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在充分利用AI技术后,我们的IP形象能真的做到消除真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这符合AI时代制作和传播的手段,也是一大趋势。”

Innokids英之子乐队主唱“英子”&主理人“马超”
英之子乐队目前的工作重点,除了音乐作品本身外,就是构架完整立体的人设。“英子”本名“刘英姿”,被设定为一个在北京永安里附近某真实存在的科技基金公司上班、有闺蜜、会失恋的真实女孩。她的歌曲覆盖社会热点、家国情怀、个人情感,用大量贴近生活的作品构建起一个立体、可信、仿佛就在身边的人设。团队有意识地弱化其AI身份,让用户先被内容和人格魅力吸引。
在马超看来,打造一个成功AI虚拟偶像IP的关键在于作品的硬实力以及IP自身的价值观和能量场。
“英子”露脸的视频内容则多数是以自拍的视角在录音棚内拍摄而成。“英子的人设取材于很多身边的真实人物的影子,将其赋予了一个统一形象。我们几乎不会主动提及英子是虚拟人,让用户主动发现,或者干脆忽略其AI身份,更聚焦于其作品和传递的价值观,戏剧性会更强一些。”马超表示。
他向剁椒Spicy展示了自认为做的最好的一首歌,这首长达7分21秒的《民国时期的浪漫》充满了感情,已经听哭了无数人,无论是从用户反馈还是团队自身的评价,这首歌都做的很成功。“我们做到了像真人一样在思考和演唱,每首歌都是在探讨社会中能够引起共鸣的事情,紧跟时代潮流,自然不会掉队。”马超表达了对英之子乐队IP持续出圈的强烈信心。
LOHO乐活乐队则选择了一条更具野心的道路。“我们核心还是想做IP,只不过是由AI加上优秀的艺术家来共同实现。” 霍锦阐述了其团队的理念,“我们希望IP有鲜活的角色、丰盈的故事、优秀的作品。这一点不会因为AI技术而产生变化。人类即优秀的艺术家以及我们关注的受众,依然是作品的核心,AI是在帮我们增效,不是在帮我们构建价值观。LOHO乐活乐队需要有态度,表达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和对AI与人类边界的探索。”
在LOHO乐活乐队的设定中,故事发生在五十年后的近未来, IP矩阵的角色分属同调者:崇尚与AI融合,以及异频者:坚持人类的独特性不可被替代。这种深度的世界观设定,旨在投射现实生活的可能性探讨,让IP拥有像迪士尼或漫威一样有深厚的故事开发潜力和长久生命力。
剁椒Spicy观察到,LOHO乐活乐队当前上传的作品中,多以英文Rap歌曲为主。谈及原因,霍锦表示,团队从最初就将目光锁定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我们的艺术家也是有很好的国际审美,且有很强的AI工具学习能力的艺术家,希望能够做出一些跨越国界的东西。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做一个全球性的 IP 呢?我觉得至少要有这样的野心和梦想。”霍锦说。
在她看来,在与品牌商业跨界合作上,虚拟偶像会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艺人的产能,拓展表达边界。假设有一些极限运动不可能让真人去挑战,但用虚拟人通过非常夸张的镜头可以表现出品牌的特质。

AI助力下,制作成本的降低与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重构了虚拟偶像的商业模式,使其从过去难以盈利的“吞金兽”,变成了一个可能产生正向循环的生意。
当前,AI虚拟偶像的多元化的商业路径正在被打通。
音乐版权收入成为了可持续的“压舱石”。 如,Yuri的单支MV制作成本约30万元,却创造了数字专辑销量破10万张、NFT周边首周销售额50万元的业绩。而无论是“英之子乐队”在QQ音乐、Spotify等全球平台上的分润,还是“LOHO乐活乐队”将作品视为核心资产,音乐版权的长尾效应都将为团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基础。

但当前阶段来看,这一模式并非最优商业化变现路径。马超坦言,虽然公司每个月都有爆款歌曲产出,比如6月的《以色列上空的焰火》、8月的《少林梦华录》以及9月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合作的《东方主战场》,但目前的版税收益尚且无法充当营收支柱,需要靠更多元的商业模式来完成变现。
爆款歌曲仍需其他商业模式放大价值,品牌代言合作率先验证了市场。这一层面来看,YURI是当前做的比较成功的案例,在Yuri走红后,户外品牌The North Face迅速出手邀请其作为虚拟代言人。在为该品牌打造的宣传片中,Yuri身着最新款户外服装,展现了自然流畅的产品展示能力。

AI虚拟偶像Yuri x 户外品牌The North Face
“通过数字化的东西能够提高艺人的产能,拓展他的边界。”在霍锦看来,虚拟偶像没有档期冲突、无“人设崩塌”风险,并能完成真人难以实现的极限镜头,这是巨大的优势。
马超也透露,已有不少品牌找过来询问“英子”代言事宜,但团队的选择是极为谨慎的,Innokids英之子乐队的出品方作为数字营销公司本来是有很多广告客户可以直接变现的,但现阶段还不是时候,仍需厚积薄发的积累。”当前Innokids只接受和官方媒体以及大型IP之间的合作。他表示。“目前正在和某即将在春节档上映的顶级国漫电影进行音乐创作的合作,还在创作阶段。”
在品牌代言合作之外,虚拟演唱会和周边衍生品的打造成为了AI虚拟偶像商业变现的新蓝海。
从初音未来的IP衍生游戏《世界计划缤纷舞台!feat. 初音未来》上市4年累计营收超过8亿美元,到A-SOUL的直播打赏和洛天依的数字专辑销售,虚拟偶像的变现渠道日趋多元。

《世界计划缤纷舞台!feat. 初音未来》
随着裸眼3D全息舞台、元宇宙演唱会等新技术场景的出现,门票、周边、品牌合作收入正在快速增长。
据了解,Yuri与游戏《原神》的联动歌曲已进入制作阶段,双方还计划通过虚拟演唱会实现跨媒介传播。
马超提到,当前团队也在着手和合作伙伴谈线下AI虚拟演唱会的策划,相比之下,线上AI虚拟偶像演唱会要更容易落地。“需要制作好一个高品质的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视觉震撼力的90-120分钟AIGC现场演唱会视频,以及特别重制的Live Remix版原创音乐即可进行付费直播。”
他向剁椒Spicy谈到接下来的规划,Innokids未来要成为一家AI赋能的音乐兼MCN公司,除了孵化AI虚拟IP外,公司还计划签约不同类型的音乐人,包含组合、乐队等。“我们即是艺人的制作公司,又是他们的MCN公司,并用AI去赋能真实的音乐创作人和博主。”用AI技术赋能真人歌手,也是一大趋势,当前Innokids已经开始签约真人歌手。
IP衍生品也是一条不错的商业化路径。马超提到,IP“英子”相关的周边产品已经在筹备中,相关矩阵账号和电商权限已经打通,MP3合集与“英子”拍立得盲盒将率先推向市场。
行业内还有部分人通过知识付费变现,网上关于如何使用Suno、各种音视频工具的教程层出不穷。大量自媒体用AI生成歌曲迅速起号,用唱的方式把一个科普文字唱出来,生成短视频,比如讲解洗衣机的运动原理。“这种方式做出来的作品流量很大,起号快、点击量高,但音乐是不好听的。”马超表示,以我们现在的流量卖课程能很快变现,但我们肯定不做知识付费,这是割韭菜利器,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会从自己买的AI课程中受益。“我们的模式是音乐数字资产和IP矩阵的打造,而不是‘起号’。”
展望未来,行业期待更大的爆发点,霍锦提到,“我还挺期待出现一台AI虚拟偶像的综艺节目,彻底引爆这个赛道,这对于综艺而言也是巨大的机会。” 正如《K-POP:猎魔女团》通过电影孵化虚拟团体并大获成功,影音联动的IP孵化模式预示着更广阔的未来。

《K-POP:猎魔女团》
从初音未来的电子音到英之子充满感情的音乐唱腔,再到Yuri近乎真人的表演,虚拟偶像的进化史也是一部技术发展史。如今,AI的“Timing点”已然到来,它解决了产业链中最核心的“成本与效率”卡点。
“我对未来的判断是,未来既不是纯数字化也不会是纯真实化,未来是虚实相生的融合世界,是AI赋能的真人创作者,以及真人赋能的AI虚拟偶像相映相生的世界。” 马超的这句话,或许正是对AI虚拟偶像浪潮的最佳注解。“如果问英之子乐队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那么我的回答就是虚实相生的,真人创作者和我们的虚拟主唱、虚拟乐手之间的跨次元精神共创。”他表示。
技术降低了创造的门槛,但最终胜出的,永远是那些最能理解人性、讲述故事、触达情感的IP。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数字代码,而是承载着时代情绪与个体共鸣的“新生命体”。在这一轮浪潮中,中国团队正带着他们的技术与审美,走向全球表达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