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卫解
“谷子”,正在从亚文化走到大众视野。它由“Goods(商品)”音译而来,指带有二次元属性的IP衍生周边,最常见的有徽章(吧唧)、立牌、海报。
在北京的周末,到王府井喜悦逛街买谷,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们city walk的一环。上周,常在在特意挑了个工作日,做了一个半小时地铁到丰台新开的谷店打卡,为朋友代购了近三百块的谷子,还给自己领了一份恋与深空的周边,顺便再去看了一场《蓝色禁区:凪》。
受访者拍摄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暴蒙BOOMCOMIC、GOODSLOVE、IPSTAR|潮玩星球、三月兽&三月兽mini等品牌在全国新开了近百家谷店。一时间,引发了“谷店创业狂潮”,成为当下文创领域少数的亮色。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但像常在在一样的消费者越来越少了。每次探访线下谷店,无论是店主还是买谷人们,都透露出了一种新的情绪——只逛不买。
这种情绪,甚至体现出了显性的变化。在社交平台,无数商家和消费者都在感叹,谷店的第一波“闭店潮”已经来袭。
“暑期的销售额没到预期的一半。”
“周末营业额从三五万掉到了八九千,掉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