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灌篮2》的直男圈粉方法论

“从选拔到训练到外战,才能体现球员的成长路线”,虎扑一位JRS的回复道出《灌篮2》的初心。

焦灼的对抗、紧张的分数撕咬之后,追梦队以一个漂亮的灌篮结束比赛,战胜塞尔维亚红星队,也为《这!就是灌篮2》(以下简称《灌篮2》)画上完美句点。


对比三个月前的第一次选拔,《灌篮2》每个球员的面貌都呈现出巨大飞跃。从120人的选秀到内部培训、竞争,再到15人组成“追梦队”迎战来自亚洲、欧洲的强队,《灌篮2》用12期节目记录了球员们的成长轨迹。

“从选拔到训练到外战,才能体现球员的成长路线”,虎扑一位JRS的回复道出《灌篮2》的初心。

事实上,在虎扑的步行街、CBA专区等板块不乏JRS对《灌篮2》和球员们的讨论。“王仕鹏的执教水平怎么样?”、“朱松玮潜力如何”、“追梦队对战红星队什么水平”,甚至“谁是整支球队里最水的”都能在虎扑掀起讨论。数据统计,《灌篮2》最后一期在虎扑的热搜累计11个,“曹芳”、“朱松玮”、“这就是灌篮第2季”一系列相关词汇此起彼伏活跃在虎扑热搜榜。

有趣的是,《灌篮2》MVP投票时,JRS们一出现,曹芳脱口而出——“家人们来了”。这一举动也反馈到虎扑论坛里,无形中勾连出因篮球而生的缘分。


如果说《这!就是灌篮》第一季还处于优酷对篮球节目的试水期,那么《灌篮2》已经找到篮球综艺的最佳打开方式。而能得到严苛的虎扑直男的认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灌篮2》已经圈住了篮球综艺的核心阵地、站稳了脚跟。

《灌篮2》的“野心”不止于此。赛后朱松玮捧起MVP奖杯,白敬亭直言,希望四年后能看到朱松玮和王少杰披上国家队的战袍。曹芳四人则踏上美国篮网试训之旅。至此,《这!就是灌篮》再次为满怀篮球梦的球员们提供了离梦想更近一步的机会。


1. 直男综艺也能这么圈粉?

根据云合数据显示,《灌篮2》第一期男女性用户的比例为6:4,而到了最后一期,这个比例拉大为8:2。这意味着,随着《灌篮2》的播出,节目主体受众越来越趋向于以男性用户为主。

另一方面,在男性用户聚集的虎扑,《灌篮2》的选手、教练、赛况总能引起热议。拿下男性用户之外,《灌篮2》在文青聚居的豆瓣也拿下7.8的高分。在整个互联网综艺节目以女性受众为主的当下,这个现象十分值得注意。

有数据显示,中高端的男性受众具有更高的忠诚度、更高的付费潜力,《灌篮2》圈住的显然是这一部分男性受众。

事实上,《灌篮2》能够牢牢圈住男性用户的基础在于其对专业的尊重。区别于其他综艺的娱乐化属性,《这!就是灌篮》系列素以专业立足。本季更做到极致,仅配备了一个明星篮球发起人——白敬亭,相较上一季少了一位娱乐明星,却大幅增加了专业教练的比例。而12期节目中白敬亭也展现出其对篮球的了解。不论战术解析,还是对球员优劣势分析都足以使白敬亭担得起发起人这个称号。

余下参与到具体训练和比赛的教练级人员全部为篮球圈顶尖球员。固定教练——王仕鹏、孙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二人能够持续输出对篮球的专业见解,王仕鹏后期担任追梦队教练更收获一大票直男的认可。后续加入的韦德更是无数球员和篮球迷的信仰。尼克杨、丁锦辉、哈斯勒姆都是老牌篮球健将。教练配置华丽且实用,让男球迷心服口服。


具体到打开方式上,《灌篮2》同样很专业。1V1单挑和3V3比赛之外,《灌篮2》引入5V5全场篮球模式,让球员置身真正球场。除了最初的海选部分,后续的内部竞争和外部对抗国际战队,《灌篮2》都直接对标专业篮球比赛。有时恍惚会觉得,这不是一档综艺节目,原本就是最真实的篮球直播比赛。加上其中的训练,《灌篮2》的真实程度无需多言。

以上两点已经保证了节目在专业性上不露怯。接下来是做人物。体育运动和综艺的共通点在于,看点永远在人身上。《灌篮2》的强大阵容有目共睹:选秀新星王少杰、街头篮球实力派头盔哥、果子哥曹芳、“汕大杜兰特”朱松玮……既有学院派新贵,也有街头派大佬。后续不少加入的CUBA球员都是中国篮球预备队里的尖子生。

同时,《灌篮2》在选手方面同样引入女性球员。艾林与赵洋1V1时的表现堪称巾帼不让须眉;清华姐妹花也为球场上增加了一抹粉嫩的色彩。

另一方面,节目也记录了人物的成长历程。这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曹芳。位置大战期间曹芳一人独得22分展现了个人实力,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缺乏一支球队所需的团队精神。但经过几场外战的洗礼,刺头的果子哥在最后一场比赛里成了最佳助攻,多次把球传给队友,帮助球队得分。

王仕鹏“老怀安慰”地来了一句“那球传得特别漂亮”,曹芳在嘈杂的球场特别平常得回了一嘴“我知道”。由此还衍生出一个微博热门话题#王仕鹏终于夸曹芳了#。这种从技术、战术到个人认知上的转变在《灌篮2》中比比皆是。


这种不断成长让《灌篮2》更鲜活、青春。这种鲜活也是该节目持续散发吸引力的核心因素。本季开篇,球员依次进入空荡的小屋,欣赏节目组准备好的纪录片,片尾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为篮球付出过什么?”球员们在节目中分别给出自己的答案,平静而坚定。有人为篮球付出所有财力、时间,有人因为这块小小的球错失漂亮的青春期,也有人在失去正常行走能力后依然保持热爱。透过篮球折射出的青春、热血、荷尔蒙让节目始终散发着竞技体育的魅力。

街头篮球派和学院派的和解、男球员与女球员的同台竞技让我们看到体育的公平,郭健带着队友们的期望冲到最后是永不言弃,曹芳一路成长为最佳助攻是热血与蜕变。更不用说一次又一次的绝地反击、反败为胜。而当十几个人在赛后把王仕鹏齐心抛上天时,我们看到了团队的力量和青春的光芒。

“看完真想立刻出去打一场”,一位虎扑用户在《灌篮2》的话题下面如是评论。独属于竞技体育的魅力在《灌篮2》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升级背后,《这!就是灌篮》系列的垂类综艺产业方法论

体育与综艺的结合往往被制作成体育陪衬下的明星游戏。这种制作理念可以理解为新事物寻求安全感,也契合圈层文化以综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的规律。但坏处在于,体育成了壳,节目也失去了体育独有的韵味,同时忽视了体育的价值,更难以通过这种模式展现一个产业全貌。

不过,作为国内第一档篮球节目,《这!就是灌篮》最初的制作理念与普通综艺节目便不尽相同,《灌篮2》自身的更新迭代也有目共睹。从整体作品成色看,《这!就是灌篮》第一季的娱乐性确实更浓重。不论是数量更多的明星,还是更具话题度、幽默感的篮球明星,抑或是更戏剧化的剪辑方式,都让第一季表现出大量的娱乐观感。好在其并没有一边滑向娱乐,保持了对产业的敬畏心,达到了科普的效果。


而等第一季的科普完之后,很明显,《灌篮2》的整个节目风格更大胆、更垂直、更专业。如果说第一季综艺部分优先于竞技体育,那么第二季的节目风格毫不犹豫地向竞技性倾斜。

“本季节目的设置是围绕选手的成长来打造一支队伍,而不是围绕明星建队。”《灌篮2》总制片人彭正圆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到。

秉承这种创作理念,《灌篮2》的制作上也实现迅速升级,采用了真人秀+纪录片的模式。《灌篮2》用三个月时间展示追梦队组建、夯实的过程。从选拔、队内培训、组内对抗到最后与国外强队对战,形成一支完整的年轻篮球运动员成长纪录片,并且还原了篮球这项运动的台前幕后。

同时,这种模式也符合观众对综艺节目的期待。一支球队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球员们的变化,人物的历程则更能牵动观众的注意力。场上的绝杀与场下的汗水、看起来轻而易举的扣篮与无尽的伤痛、对热爱的坚持和自我价值的追求……《灌篮2》为我们提供了更易接受的视角观察篮球的世界。


对优酷来说,《这!就是灌篮》并不仅仅是一档三个月“售完即止”的综艺节目,而是旨在为热爱篮球的年轻人搭建一个舞台,建造一个出口,提供一个通道。这种产业化思维是优酷垂类节目一贯遵循的操作规则。

这两年各大平台撞题现象越来越明显,但在垂类综艺上,优酷显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模式。无论是率先切入篮球领域的《这!就是灌篮》,还是连续创造评分新高的《这!就是街舞》系列,以及最近播出的《演技派》,都深扎在个个圈层,以理解圈层文化为基底、呈现圈层生态为节目初心,因而往往能在核心圈层引发受众共鸣。

另一方面,《灌篮2》也显示了大文娱生态下优酷的优势。作为优酷与阿里体育通力合作的共同成果,《灌篮2》既有优酷对垂类综艺的内容思考,也体现了阿里生态共振的力量。

去年,阿里体育拿下CUBA独家运营权后迅速与优酷形成联动,《灌篮2》中的120位选手中有三分之一来自CUBA,保障了节目选手的水平,强大的球星资源也让节目更显专业。节目结束后,球员们可以依托阿里体育的资源得到更专业的指导、更清晰的发展路径。在这一点上,阿里和优酷想得很清楚。


因此,基于阿里体育完善且强大的资源库、优酷成熟的制作模式和坚定的创作理念,《这!就是灌篮》系列持续carry篮球综艺游刃有余。明年夏天的篮球之约也定会不负期待。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