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物理特效中国造

你还记得《流浪地球》里那个关键时刻“砰”的一声打开后拯救了刘启和妹妹的气囊球么?

你还记得《流浪地球》里那个关键时刻“砰”的一声打开后拯救了刘启和妹妹的气囊球么?


这个如同哆啦A梦口袋法宝的气囊球构成了这部科幻电影最具想象力的一面。但外界不知道的是,为了制作这个气囊球,从内部拉线到现在的充气版,物理特效团队Studio MDI前后设计过五个版本,中途还因为条件简陋,工作人员进入气囊球提前调试时,密闭的气囊球突然打不开,差点发生意外。



像这样的案例在《流浪地球》里不胜枚举,物理特效从业者在幕后反反复复优化一件道具,来支撑导演天马行空的幻想。


做一家物理特效公司,从经济角度考虑,并非是一个特别赚钱的生意,更多的是手艺活,一分钱一分货。之前娱乐资本论在采访中,发现国内物理特效行业最大的公司营收也不过3000-5000万,而这次Studio MDI在《流浪地球》里更是没有赚到钱。因为剧组预算有限,很多道具做到最后却发现自己是贴钱在做。


在《流浪地球》当中,Studio MDI历时近两年制作了数百件像气囊球、步枪、火石、地下城轨道车、休眠仓、座椅之类的特殊道具,还包括宇航服、指骨骼等特殊服装,涉及30个大类。



前几年,魔幻、玄幻类电影和电视剧在国内兴起,《鬼吹灯之寻龙诀》中的鬼怪,《狼图腾》中的匹狼、黄羊等让物理特效的其中两个分支——特效化妆和仿生机械进入大众视线。我们曾写过《化个妆上百万,电影物理特效是一门怎样的生意?》,来揭秘特效化妆这个物理特效的细分行业在国内的现状。


而现在,借着《流浪地球》等科幻片的崛起,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机械特殊服装类物理特效,势必成为未来的大热门,而它们经历了什么样的一个成长过程,目前的现状和处境如何,借助这篇文章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带你一起去探个究竟。


这是我们关注科幻电影工业的又一行业报道,而更多的科幻话题,在4月16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有疆,幻无界—中国电影的科幻美学”特约活动,包括郭帆导演团队在内的行业人士将现场讨论,欢迎点击文末报名!


1. 《流浪地球》背后本土物理特效:复制外骨骼、返销机械枪


2015年,国产电影总票房超440亿,同比增长了48.7%,电影银幕数达31627块,市场火热,电影工业体系也随之逐渐成熟。


那一年,突然有好几个科幻电影制作方找到当时的421工作室,想要寻求合作。其中一个项目,便是《流浪地球》。


科幻电影对物理特效的要求,完全异于以往的特效化妆和仿生机械生物。它需要未来感、科技感很强的服装和道具,与之对应的是在美学基础上,更高工业水准的物理特效。


《流浪地球》制作方原本想找维塔负责物理特效,但出于预算不够等原因,维塔把421工作室介绍给制作方,最后达成两方合作的形式,即由维塔制作主角穿的外骨骼服装,包括衣服、鞋子、外骨骼可动机构、肩胛、玻璃面罩、背包等原件,421工作室负责复制制作这套外骨骼。



待到421团队去新西兰对接维塔外骨骼的制作详情时,发现他们的工业体系和制作流程远超国内水平,421工作室只能通过研发出适合本土的一套流程,来完成任务。


维塔在设计外骨骼时,主要考虑的是质感和结实两大因素,虽然他们制作出的外骨骼外形精美,助于镜头特写时的美感和真实感,但整套行头重达100多斤,开发及制造成本高,对于国内预算少和拍摄强度大的情况,并不适用。


所以421工作室在复制时,将降低成本和穿着轻便作为主要目标,更换了外骨骼的制作材料。考虑到这样的外骨骼耐不住长时间的使用,他们把测试时容易出问题的零部件生产数量增加,以备及时替换。


例如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宇航服的玻璃面罩,它的设计和制作过程难度很大。期间,既要保证它的光滑平整及透光性,又要避免它的内部被演员说话时哈出的气蒙住,妨碍表演。同时,还要保证它的安全性,以防演员在大量动作戏中不小心摔跤或者磕磕碰碰时,不被伤害。



最终,421工作室确定了现在这版材料。但是,用这款材料容易出现玻璃表面被刮花的情况。他们只好在制作方要求的面罩数量的基础上,追加生产,作为备用替换件。


即便如此,备用的依然不够用。421工作室只好增加工作人员派往现场,一边拍,一边维修外骨骼以及面罩的抛光打磨,团队承受了很大的工作量。



后来,421工作室又深入到其他特效服装和道具的制作中,自主设计并制作了红色防护服、灰色工程师防护服、各种枪械、气囊球、火石、休眠仓等。



其中一款机械枪,根据主创及导演提出的需求,集合了三种效果:一是在扣动扳机后,枪口会冒出火花,以达到真实子弹与枪道摩擦引起的效果;二是开枪后,弹壳会弹出掉落;三是枪在使用时,可以产生肉眼可见的震动效果,模仿真实情境下的后坐力。



维塔的工作人员看到后觉得新奇和震惊,因此想和他们合作制作《阿凡达2》里的机械枪。


经过《流浪地球》这个项目,421工作室不仅换了新名字——Studio MDI,而且掌握了领先国内同行的新技术——科幻机械类物理特效。


以往,他们和维塔的合作模式是:维塔设计,他们生产;维塔做概念设计,他们升华设计;或者当维塔的生产量比较大时,他们帮助维塔对接中国工厂。


这次,虽然这些特殊服装和道具的核心创意来仍自制作方和维塔,但他们已经开始尝试更多的参与到前期设计环节,以及对美术组提供的概念图从人机工程、结构功能两方面进行深化设计并制作出实物。


2. 用好物理特效,并不简单


这种科幻机械类物理特效给电影制作方和特效公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制作方而言,需要团队里有一个既懂CG特效,又懂物理特效的视觉导演。


在电影的前期创作阶段,他就要参与进去,和导演确定好,电影中哪些部分可以用物理特效实现,哪些必须使用CG。若出现误判,把物理特效能够实现的部分用CG实现后,不仅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效果可能还不尽如人意。


拍摄时,他也要在现场,协助导演判断哪部分用的是CG,哪部分用物理特效。


视觉导演除了要精通于上面提到的特效技术,还需要对当下的特效行业现状足够了解。这样才可以避免把不能实现的任务交给特效团队。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


相关文章
露营2024:奢牌跌落,白牌狂欢
​连接大众、创新融合,体育垂类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节论坛干货
阿凡达、仙剑缘起、昆特牌等手游,是怎么在拿版号的路上死掉的
80%退票手续费、溢价更高的黄牛票:“强实名”后观演成本更高了?
“长城,炮!"一声吼,长城汽车赢麻了
将文物拟人化的《物华弥新》,怎样杀出游戏圈“拟人化”的红海?
3月上电影备案:黄渤倪妮合作新片,两部《寒战》备案,王晶翻拍《纵横四海》
5年烧钱为达人造节,无忧传媒到底图什么?|专访雷彬艺
两周近7亿,“看不懂”的宫崎骏为何能超预期?
2024,国漫的又一个“千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