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都觉得这三个人就是炮灰。”
细看蜜蜂少女队(下称蜜少)以前的宣传物料就会发现,参加《创造101》的高秋梓、徐梦洁和韩丹并不是运营团队主推的成员。蜜蜂少女这么多,最终被挑选进入节目的是这三个,运营团队和成员都觉得她们就是去制造综艺效果的。
但高秋梓和徐梦洁一路杀进了决赛,前者还曾挤进过前十一名,被淘汰的韩丹因为哭相好看上了热搜,也因此得到了出演一部院线文艺电影女主角的机会。
事实上,相比于其他女团,蜜少从卫视的综艺节目《蜜蜂少女队》出来,起点本来很高,然而依然逃脱不了“女团难红”的魔咒。那么蜜少中间经历了什么?如何适应偶像元年带来的红利?我们和蜜蜂少女队首席运营官吴晓禹聊了聊。
1.分散经纪职能,成员自己做规划
在《创造101》的舞台上,相比于其他女孩,蜜蜂少女队的三人确实属于“重量级”选手。这是因为团队在招募新人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唱跳能力,其次才是颜值。培训过程中对于少女们的饮食和体重考核也不太严格。
这次《创造101》让团队看出了差距,才决定考虑把体重纳入培训考核的范围。
据吴晓禹介绍,现阶段,蜜蜂少女队的人数稳定在60人左右,每年还会进行一次集中招募,并且将选出的60人和原有的60人一起再进行考核筛选。
蜜少在招募方式上也有些特别。业内基本上是通过网络公开招募、星探挖掘或者是与艺术院校合作,有的也会通过模特礼仪中介来招募新人。
蜜少则是用商务代理的方式,相当于把招募新人这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今年还计划开辟新的代理商,与全国各地的公司合作,在全国建立一个代理网络,“有些公司正好可以拿这个合作开拓新的业务。”
比如团队目前正在与一个内蒙古国企洽谈。“他们认识大量的能歌善舞的内蒙姑娘,但这些姑娘很多都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如果能把这些人招进蜜少,一方面可以发挥她们的特长,另一方面还可以回去给国企代言。目前这些少数民族国企的宣传方式还是比较老套的,他们也需要互联网的东西,那么双方的需求就能一拍即合。”
这种招募方式或许能为预算较少的公司提供新思路,既能减少支出,还能挖掘非科班人才。
在运营层面,蜜蜂少女队没有经纪人制度,就连单独成团出道 的Ladybees组合也没有专门的经纪人,这符合他们做平台的设想。
在团队看来,经纪人的职能都能通过公司部门得到消化。对外通道这部分可以由商务部承担,队内管理则由教头负责,团体的长期发展规划直接由核心运营团队来做。至于每一个成员的个人规划,就需要成员们自己来考虑。网上的个人内容输出也基本上是由成员们负责,运营团队会不定期提建议。
“比如韩丹从101回来之后,她本人希望先通过影视领域建立知名度,再回归到歌手身份。运营团队收到她的信息之后就会进行讨论分析,符合现实的,我们就会铺资源给韩丹。”
可以看出,蜜蜂少女队的成员们要负责的事情除了培训之外,还要做个人规划,构思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的输出。这就意味着她们花在提高自身唱跳能力这方面的时间就更少。蜜蜂少女队在招募新人上把唱跳能力放在第一位,也与这有关。女孩们必须自带基础,才能有时间去考虑培训以外的事情。
但对于十几岁最多二十出头的女孩子来说,她们不见得能够对自己的发展能有成熟的规划,尽管最后有运营团队把关,但与其把成员的时间精力分散在各个方面,不如专心做好培训。毕竟舞台表演能力才是艺人的根本,行业内每天培训10个小时的女团也大有人在,有些女团除了常规的声台形表还会有诸如化妆课、综艺课等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蜜蜂少女队尽管在唱跳方面的准入门槛很高,但也未必能一直保持优势。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才是成熟的分工模式。
2.饭偶像=玩游戏,邀请粉丝当运营
尽管蜜蜂少女队起点很高,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剧场上座率不高,B站官方视频点击量很少能过万,有点甚至只有几百。这一方面是由于女团行业不完善,另一方面,在吴晓禹看来,则是过去对线上运营不够重视。
过去整个团队在运营上的逻辑是通过线下剧场的粉丝来撬动互联网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模仿日系女团,他们邀请了AKB48和SNH48的饭圈中拥有丰富追星经验的人加入运营团队。“一方面是基于他们对饭圈的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自带粉丝。”
“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先在线上聚粉,这些人更愿意在网上分享和传播,然后再吸引他们来剧场看公演,再对公演进行线上的二次传播。”当艺人在线上积累了一定的粉丝之后,剧场应该起到承接的作用,给粉丝提供近距离接触偶像的机会,增加粉丝黏性。
吴晓禹认为,追偶像在某种程度上和打游戏没有区别。买衍生品、参加握手会就相当于游戏中的抽SR卡,都是氪金的点。但这是日本人的玩法,到了中国就未必适合。比如游戏玩家愿意为游戏花钱,却未必愿意去剧院买票。
“中国粉丝习惯白嫖,这是(令人)很伤心的事情,让粉丝买单太难了。因此偶像只能去拍影视剧,上综艺,从B端赚钱。”这不仅仅是蜜少在运营上遇到的问题,整个偶像产业都还没有形成从C端盈利的模式。
但粉丝的钱真的那么难赚吗?此前明星资本论就曾写过,单是官网会员付费这一部分,每年就为时代峰峻带来超过3000万的收入。(点击蓝字回顾)就连未出道的TF家族练习生在生写售卖上,单次也能吸金几百万。坤音四子还在《偶练》刚刚出名的时候,粉丝就把坤音官网上定价1500元的羽绒服抢购一空。
如今无论男粉女粉都氪金加入101女孩的打投战中,也说明愿意付费在线上追星的,绝不仅仅是女性。尽管粉丝群体中仍然有大部分没有付费习惯,又有一部分是没有消费能力的低龄追星者,但其实粉丝付费也存在二八法则,20%的深度追星者就能贡献80%的消费力。
粉丝买单太难的背后,往往是运营者对粉丝心理的把握不够精准。粉丝的付费需求也是一直存在的,关键是供给端能否满足。
3.女团=互联网产品,要将蜜少打造成平台
从综艺节目走出来的蜜少一开始想做的就是韩系女团,但渐渐的,团员越来越多,他们也开始建剧场,模仿日系女团的运营模式。这是很多女团都会遇到的问题——定位不明。
“我们其实到现在还在摸索。”蜜蜂少女队首席运营官吴晓禹直言,“整个中国女团市场都处于一个蛮荒期。但现在很确定的是,要把蜜蜂少女队打造成一个厂牌,甚至说是一个孵化艺人的平台。”
吴晓禹加入蜜蜂少女队所在的公司姊妹淘之前,做过互联网产品。在他看来,几十名蜜蜂少女队成员就相当于CP(内容提供商),蜜蜂少女队整个运营团队就相当于SP(服务提供商),而整个互联网就是最大的线上剧场。
“我觉得蜜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主要管理团队来自于互联网,所以整体上其实不是特别像传统经纪公司那样来对待这件事。(运营蜜少)更多的和平台合作,然后做流量、转化、留存。”
基于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团队尽可能地在互联网上生产内容。现阶段,除了微博之外,基本上B站、抖音也都成为了很多女团的运营平台。除此之外,部分团队成员还与大众点评达成合作,入驻平台,并将此作为另一个曝光渠道。
此外,蜜蜂少女队还有自己的APP和小程序,而这两个工程都由自己的技术团队独立完成和维护。
“互联网思维是符合时代的,”吴晓禹认为,现下流量才是行业内最关注的,“像当年什么影帝、影后(现在都)不讲,都讲流量红人、流量明星,说鹿晗能带多少流量。”因此团队需要做的就是给成员们足够的曝光和流量,之后才会有留存和转化。
由于目标是做平台,蜜少将大量成本投入到技术团队中。事实上,这对于一个流量不大的团体,把技术层面的内容做得过重只会加重预算负担,技术产生的APP和小程序在现阶段也很难带回理想的流量。
整体看来,蜜少运营团队的互联网思维非常明显,有一定可借鉴之处。但在这种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似乎将技术看得太重,反而对于提高内容生产者的整体素质不够重视。这种模式能走多远?蜜蜂少女队能否真如设想中实现平台化的转身?只有时间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