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电视丨《我们15个》,伴随式素人真人秀,它真的能火吗?

今晚腾讯《我们15个》几十万人的同时在线,证明了两件事。

今晚腾讯《我们15个》几十万人的同时在线,证明了两件事,一,伴随式观看是一种刚需;二,直播类,是视频史上最有价值的内容呈现方式。这个节目类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金钱,但未来它的用户粘性将会证明这一切都值得。”

昨天,小娱在看完《我们15个》的首播后,在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并引发了几十位朋友的互动,冲着这热议劲头,大家都知道这个节目具有火的潜质。

这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24小时直播的大型生活实验类节目。

其实最早的时候,《百万粉丝》、《女神的房间》等网络综艺都玩过24小时直播,但在小娱看来,这种节目类型非腾讯无法做成:因为其体量、推广、话题营销,尤其是新闻挖掘能力,完全都是重人力成本型战术。

只是,作为一个在明星真人秀、剧情真人秀风头正劲的时候,出现的这么一档真人秀,真的能火吗?

1.素人元素能火吗?当网友开始起外号的时候,能火!

《我们15个》和其他热播节目最大的区别,一定就是它的纯素人元素了。素人相比明星,虽然先天有聚焦性偏弱、镜头感偏差、话题延展度不高等劣势,之前的几个大型素人类确实也折戟沉沙了。

但素人真人秀有没有可能成为现象级?我的判断是有!为什么?《非诚勿扰》不也是素人真人秀嘛?

不过素人真人秀,要在前期上设计的功夫就会很多,按我朋友高老师的话说:“三分真人七分秀,说不如喊、喊不如唱、唱不如‘演’!”演当然不是指按剧本演,而是前期在选角上就定好人物性格。

《我们15个》确实也有一些有趣的人物设计:

7个女生,有哈佛毕业的心理咨询师、时尚达人、鞋类设计师、少数民族少女、健身教练、四线小明星、老奶奶;8个男生,有老年驴友、退伍军人、农民工、服装设计师、文艺流浪汉(他管自己叫行者)、胖歌手、模特、残疾商人。

而且小娱观察到一个现象,虽然《我们15个》才播了24小时,但已经有不少网友给他们取了外号,比如说“凡凡妹”、“胖子”、“兵痞”、“肌肉男”等,而且网友最低投票数的和最高票数的也形成了十多倍的差距——粉丝集团业已形成,而粉丝又是能影响“平顶之上”的经济形态的人,这种对抗性一定会产生的。

2.无剧情真人秀能火吗?有了合理的淘汰机制,自动能引发居民的心理战

“摄像太不专业了吧,怎么都不聚焦”、“怎么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首播的第一天,一些看不懂的声音就冒了出来。

确实,虽然未来有“日播剪辑版”的存在,但和其他剪辑好、设计好的真人秀相比,《15个》里的文本逻辑显得过于细碎,拍摄场景也显得过于离散,在24小时直播中,一切都是自发的寻找的过程。那看《15个》,到底是看什么呢?

首先肯定是看选手之间的故事,年龄层、职业身份、背后故事,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重点是化学反应:比如说,爱情,8男7女,别看他们之前身份各异差异挺大,但关在一片荒芜之中一年之久,谁知道发生什么呢?

荒山,是美术组给“平顶”设定的最终场景,这里有废弃的仓库、牛棚、鸡舍,还有绿草满地的小型牧场。当15个人入驻的时候,鸡舍有一些鸡鸭、水塘里有些鱼虾,再有5000元启动资金。

但就算这么小的一个环境,也是有一个社会链条的,尤其是在荒原之中,什么人最重要?前期是做饭的、造房子的、做衣服的;后期则有可能是善于和外界做生意的、粉丝基础好的、会玩手段的。在这个“世外桃源”的建设过程中,其实也是社会结构的一种投射。

还有和《非诚勿扰》一样,观众最喜欢看什么?灭灯!那对应的就是《15个》里面的淘汰了。而《我们15个》淘汰规则,是:

每月第四周为淘汰周,每月第三周官网公布3名新居民候选人,开放投票通道,由通行证用户从中选出2名候选人。

每月第四周周一,15个居民以每人3票的权利选出3名居民进入淘汰危险区。同时,2名候选人进入平顶,与15位居民相处5天。

到第四周的周五晚上,由15个原居民在2个候选人中选出1个新居民留下,余下的离开;24小时后,即第四周周六,由这个新居民决定,3名危险区的原居民谁被淘汰。

最终结果为,每月进入1位新居民,淘汰1位原居民。

为什么要用新人去淘汰旧人?看过《百万粉丝》吗?周思成组在里面结成了一个“小四人帮”并控制了进程。因此,这种素人竞技秀对导演组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没有表现力,而是结盟!

而新人去淘汰旧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用新人去打破旧人已经稳固的同盟关系,而且可以利用这个权力去形成新的同盟,和旧式同盟抗争,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这里面,结盟、作对、反间、鼓动,都是能展现人性的优良实验地。

3.商业利益在哪?用户粘性+伴随式观看

大家还记得火爆一时的“iPanda”熊猫频道吗?节目组在基地内设置了28个摄像头,对大熊猫的生活动态进行24小时直播。

虽然定位为一档电视节目,但“熊猫直播”看起来更像是视频监控。观众都能看到些什么呢?大多数时候,熊猫在睡觉。偶尔,它们会打打滚吃吃竹子。如果运气好,能围观到它们打群架——这已算是直播的最高潮。整个环节中唯一有互动性的是文字直播员,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他们需要密集发表评论,介绍每只熊猫的姓名、年龄和特性,解读它们的行为状态,再补充一些熊猫小百科——尤其在熊猫开始“打群架”时,最长不超过5分钟要更新一次。

有人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看了一小时,有人表示每天都要来签到一次。有人说:小孩很吵,让他看看熊猫频道,看着看着就安静了。有人说:晚上失眠,看看熊猫频道,突然能睡着了。但也有人不同意:本来想看一会儿就去睡觉的,结果越看越睡不着了。有人说它是一个“治愈系”网站。

长时间、慢节奏、反高潮、无剪辑——对的,这是一档“慢电视”的节目,也是一档工业化产出的综艺节目。《我们15个》何尝不是这样?远离都市里的喧嚣,创造自己的理想生活。

为此,《我们15个》还特意设计了一个手机APP,你可以随时打开,从几路电视观看他们在炒饭、洗衣服,和其他网友一起弹幕评论,粘性就是这么产生了。当然,作为网友的你或许永远都在期待荧幕上偶然的发生些“爆炸性意外”,而最终可能什么也不会发生,期待的猎奇心犹如吸铁石,紧紧吸附着两个磁场——观众和视频网站。这样一算,商业利益还会远吗?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