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短内容、赞赏作者,独立APP能缓解公众号的焦虑吗?

微信公开课的第三个年头,微信之父张小龙宣布将推出微信公众号APP,并已开发完成。


微信公开课的第三个年头,微信之父张小龙宣布将推出微信公众号APP,并已开发完成。

从曝光的截图看,APP名为微信订阅号,主要有发文章、留言筛选回复评论、多账号管理等功能。这个以插件形式存在于微信中的产品模式,现在终于要有自己的阵地了。

有人担心“会不会是另一个今日头条?粉丝和流量如何嫁接?”也有人开心“独立出来挺好的,省得文章看一半要退出来看微信消息。”

但是目前看来,这些思考都是多余的,对C端用户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腾讯公关总监张某在微博中表示,这是面向公众号作者进行写作和管理的APP。

毫无疑问,从运营角度来看,补充了移动端使用场景。此前,公众号后台编辑除了在网页端操作,还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微信公众平台”完成,不过体验并不好,只具备基础功能,长文等更多操作还是要通过网页端完成。

但公众号独立APP会只是建一个移动编辑器那么简单吗?剁椒娱投(ID:ylwanjia)注意到张小龙特别围绕作者提到三点:一是开放赞赏功能,但是对作者赞赏而不是对公众号;二是把作者当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有独立的栏目,可对不同号投稿;三是鼓励作者创作短内容。

如果将这三点综合起来看,公众号APP未来是要做升级版的百家号或今日头条吗?

1.移植网页版or移动端再创造?将上线的公众号APP到底像什么?

媒体人魏武挥是内测版用户之一,他向剁椒娱投(ID:ylwanjia)证实,目前内测版就是一个后台管理工具,“可以建图文、群发、精选留言、后台消息互动(APP内叫私信),大致这些基本操作。测试版就是公号管理的简陋移动版。”

如此看来,内测版公众号APP并不是一款独立的阅读产品。而是类似于第三方公众号手机编辑软件。这样的产品在Apple Store能搜到好多,比如“新媒体管家”“公众号助手”。

新媒体管家CEO杨震凯告诉剁椒娱投,“早在14年年末,新媒体管家就已经上线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手机版,当时只是为了满足我们几个合伙人的小需求而做的,但是由于微信一直没有放开公众号的授权接口,这个项目的用户体验一直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也一直期待微信官方可以做一款体验更棒的。”

其实这件事微信很早以前就在思考了,张小龙表示,因为一些原因手机端一直没出,“当我们想要出的时候,反而会想,应该把电脑的东西直接移植过来,还是针对手机平台单独设计一个更好的公众号APP?在这个点上我们纠结了特别长的时间。”

现在,这个三年前就已经出现的产品形态终于将由腾讯官方来推出了。但这款APP是移植网页端还是为移动端重新打造?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

杨震凯期待是重新打造,“我一直想有点什么事儿就能往公众号发一发,无奈编辑文章的成本太高,如果对短图文支持更好点,我相信会有更多人使用的。”

这个功能确实有望实现。张小龙提到,独立APP上线后,不会只局限在公众号只能写长文,而是更多鼓励用户用手机做创作。“我们也会想有没有别的方式使我们在系统里面产生一些短的内容,这是我们在公众号体系里面下一步会做思考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不在小程序中?

“我觉得小程序跟 APP 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我们并不认为小程序是要来取代 APP 的,相反小程序是要去丰富 APP 的很多场景。”张小龙说。

杨震凯也认为,小程序和APP的关系是互补,前者承载更“轻”的活动,后者承载更“重”的活动。

在剁椒娱投(ID:ylwanjia)看来,可能也是出于体验考虑,编辑过程会受到微信消息的打扰。目前已经有官方小程序“公众平台助手”上线,但也仅仅在消息查看、回复及数据呈现层面,甚至连图文编辑功能都没有。

一位产品经理认为,这个APP就是给自媒体做的,“此前‘发现’里面的‘看一看’才是奔着今日头条去的,或许也是公众号APP的一次试水。”他表示,按照腾讯的产品做法,就是吸收市场上的产品优点,做微创新,“所以未来这个APP如果有很大一部分功能类似今日头条也很正常。”

不过,今日头条后台编辑也需要在pc端进行,在这位产品经理看来,这个APP形式上可能会更像简书或者百家号。

2.作者体系的进化、短内容能否缓解公众号的焦虑?

“我们并没有想过要把订阅号作为一个所谓的信息流,订阅号只是大家订阅的一个集合,我们的想法是应该去改善一个用户对于订阅的所有东西的阅读效率,对用户订阅的东西怎么样才能找到它,找到重点,这个是我们想要去做的。”

对于此前传言已久的信息流,张小龙予以了否认,称这是两回事。

但在张小龙的这番话中,强调了阅读效率, 这或许也是微信公众号目前最焦虑的地方。

公众号的出现,带火了各种信息分发渠道,比如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搜狐、网易、新浪等自媒体产品。这些平台的流量收入,吸引着无数自媒体作者入驻,随着内容被分发到多个平台,微信公众号的流量在减少,加之公众号数量不断增加、堆砌,读者的打开率在降低。

同时,越来越多的流量集中在了头部公众号中,留给新入局者的机会越来越小,根据新榜数据分析,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平均阅读数下降24.1%,优胜劣汰愈发明显。而500强公众号在今日头条、百家号和企鹅号的开通率平均为46%,接近半数,全平台化趋势明显。

微信或许也在焦虑,如何增强黏性、增加新鲜血液来激活用户。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如果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他想看的,需要一款更高效获取资讯的APP或者渠道。“目前资讯过剩,产品形态需要改变,比如引入社区或者智能分发。”

不过公众号倒不会像今日头条一样有推荐机制,“到目前为止,一个新的用户在微信里面,系统不会推荐他去订阅某一个公众号,将来也不会” 张小龙强调。

同时,微信还强调了作者,一方面赞赏给到作者而不是公众号,另一方面,把作者当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将来在公众平台里,你会看到作者是一个独立的栏目,每个作者我们会看到他的介绍,看到他历史上曾经发表过的文章,一个作者可以对不同的号进行投稿,所以作者会被我们更加重视的重构一下”。

张小龙所说的重构作者体系,会做成另一个百家号吗?不得而知,但能确定的是,作者作为内容创作主体会被越来越重视起来,凸显个人品牌。

杨震凯认为,以作者为中心说白了就是UGC模式的升级,以内容为中心,鼓励作者创作。“从近段时间知乎和今日头条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各大平台都开始注重创作者,这是好事,一件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重新开放的赞赏也是针对作者。此前,iOS端微信公众号在文章底部有赞赏功能,但苹果认为不符合规则,2016年6月13日,苹果更新的3.1.1条款更严格要求APP不得包含指引客户使用非 IAP 机制进行购买的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用语。2017年4月19日,微信团队宣布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将被关闭,但安卓等其他版本不受影响。

此次赞赏给到作者,而不是公众号文章,等于绕过了苹果“基于内容付费必须走iTunes付费”。可谓皆大欢喜。

此外,公众号APP也会鼓励短内容创作。“个人看法是降低了公众号创作门槛,让更多有认知盈余的人都可以利用公众号这一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杨震凯说。

剁椒娱投认为,短内容更符合读者短平快的阅读需求,是长内容的补充;另一方面,可能是更利于广告投放。

文字内容属于流量生意,并不是用户消费时常越长广告效果越好,上下两条短内容是相互独立的,用户每读一条,是一次媒体时间上的消费重启,这样一来,切割了充分的时间留白,商业留白自然多了。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用(看)完即走,还会再来”。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