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胡歌主演的《琅琊榜》横空出世,在当年的国庆长假一举成为当期“网红”,精密剧情、精良演技、黄金分割……谈资一箩筐接一箩筐,该剧的制作方正午阳光影业及其主创团队,也正式进入了大众的眼帘,从此成为霸屏的国剧头牌。
就在两年后,《琅琊榜》的续篇《风起长林》面世了,12月18日首播,至今已近一个月。好事者难免拿两部对比:《榜1》,豆瓣21万人打分,评分高达9.1,妥妥坐上国剧头号交椅;《榜2》,目前仅3万人打分,评分由低入高缓慢爬到8.3,比起前作的超高分,这个分数确实还是差点意思。
做内容的人最忌对比,即使是原班团队打造的续集,也很难让悠悠众口满意。所以,《琅琊榜2》定名为《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海报的字体显示上,“琅琊榜”三字被放得很小,“风起长林”才是主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吹嘘“正午阳光滑落神坛”更是坊间的政治正确,类似的报道时则常见诸报端。
唱衰容易,但我们更想知道的是:从《榜1》到《榜2》,创作思路、制作周期、排播探索有哪些新变化?都说续集难讨好,为何会在两年后就播出续集?正午阳光,是在透支自身的行业好感度,还是老骥伏枥、仍然在探索新的方向?
带着种种疑问,我们独家专访了《琅琊榜》系列的导演孔笙、李雪,试图以这一项目的变化作为缩影,探讨国剧第一厂牌在两年间的变与不变。
1.开局慢热,排播恐意外成“帮凶”?
《风起长林》制片人侯鸿亮曾透露,早在《榜1》刚播完的2015年12月,正午阳光就与爱奇艺签订了第二部的预购合约,当时《风起长林》还在筹备,直到一年后的冬天正式开机。
从排播模式上看,这也是视频网站与电视台之间拉开距离最远的一次:开播当天爱奇艺VIP会员即可看8集,VIP会员可抢先普通会员看一周,电视台首周才能看6集,爱奇艺会员早就看完了12集;
到了下一周、下下周,两个平台受众的观看权益只会越拉越远。所以,不难解释为何两大一线卫视的收视率始终在0.2%、0.3%徘徊。何况,《风起长林》是周播剧,播出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三的晚22点,次黄档的观众基数始终没有黄金档大。
“电视台的播出时间是晚上10点后,这个对老年观众确实影响比较大,再加上电视台一周只能看六集,确实比较少。”导演孔笙坦陈。
之所以“纠结”排播模式,首先是因为这个戏从未框定目标受众群,而是一个面向全年龄段的传统电视剧,但如果使用电视观看的观众一周只能看6集,这部全长50集的电视剧还未渐入佳境,观众的耐心就已经被磨没了,势必会损失一部分受众。
全长50集的《风起长林》体量较大,叙事方式也是偏传统电视剧的节奏。而在小娱看来,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一向是孔笙作品最大的优点之一,在这部戏中也不例外。
例如黄晓明饰演的长林府大哥萧平章的身世之谜,这个扣从开篇第一集萧平章上琅琊阁求锦囊埋下、到第12集才会解开这个扣、到第19集又会彻底解开,按理说这会是一个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剧作结构,但目前看来,似乎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播出效果。
“埋得太长的扣确实不太合适周播剧的方式,从第一集萧平章拿到锦囊,到后来把锦囊烧掉,这个细节我们做了很多强化,但观众可能不太明白,到后来身世解开,观众再去想他前面做的每一步,为什么对弟弟特别周到,其实才能理解。”孔笙告诉小娱。
也就是说,剧作方法本身问题不大,但此次较为尴尬的点是:对于偏年轻化的网络受众来说,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英美剧、每隔两集必有一悬念被揭开,畅快淋漓;但对于习惯了传统叙事节奏的老年观众,电视台更新得又太慢了。
得知大哥身世真相后的萧平旌
2.公司产量确有变大,《风起长林》也绝非蹭热度之作
排播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部续集的出发点其实也令外界好奇。前作播毕一年就打铁趁热开机续集,很容易会被人理解成蹭热度之作。
但娱乐资本论得到的确切消息是:《风起长林》的剧本早在2014年就开始构思、筹备,原著作者(也是剧版编剧)海宴在写完《琅琊榜》小说后,就开始创作《风起长林》的故事,整体架构在正午阳光购买小说改编版权前就已形成。
正午阳光在这两年产量加大,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伪装者》与《琅琊榜》之后,马不停蹄的:2015年10月,《他来了,请闭眼》开播;2016年4月,《欢乐颂》开播;2016年10月,《如果蜗牛有爱情》开播;2016年12月,《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上线;2017年4月,《外科风云》开播;2017年5月,《欢乐颂2》开播;2017年12月,《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开播……
短短两年间,正午阳光主控或参与的电视剧项目多达7部,加上2016年1月,该公司获得了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融资后华人文化持股16%;而在当年1月底,苏州志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了正午阳光第一大股东,持股35%,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同样属于华人旗下。
被誉为“正午阳光灵魂人物”的侯鸿亮目前在该公司持股比例为15.19%,而主要的创作团队、也是与侯鸿亮构成正午阳光铁三角的孔笙、李雪两位导演分别占股12.25%、8.82%,均不是大股东。
资本进驻这支以创作力量为主的制作团队,这也普遍被解读为“正午阳光被资本和市场绑架,有了业绩压力”。
但外界常常忽略的是:近两年,正午阳光培育成熟导演团队的步伐从未放缓过。目前,除了孔笙、李雪两位经验较丰富的资深导演外,张开宙、简川訸、孙墨龙、黄伟等导演均已担起大旗,公司的整体产量是加大了,但精干队伍也在壮大。
以孔笙个人为例,他对娱乐资本论透露,从去年夏天他进驻《风起长林》这个项目到今年12月播出,一年半时间里,他只专心在这一项目上;明年,他将与另一导演黄伟一起操盘改革开放三十年献礼剧《大江大河》。
正午阳光的导演不“轧戏”,一年只主力跟一部戏,并且是从项目筹备一直跟到播出,每部戏都亲力亲为参与修整剧本,这是该公司一贯的工作流程。
仍然是熟悉的对称构图、水墨意境
孔笙很肯定地告诉小娱,不存在外界猜测的“临时上马”、“匆忙赶播”这样的情况:《风起长林》从周期上与常规电视剧无异,拍摄期五个多月(含武戏组)、后期半年。
区别只是,《榜1》脱胎于海宴已经酝酿多年的数十万字小说,改编的重点在于从庞大的小说细节中删繁就简、去粗取精;而《风起长林》则是原创剧本,编剧的重点在于重新建构,同等的时间周期里,后者的确比前者难度更大。
而且,据孔笙与李雪两位导演透露,《风起长林》的剧本两易其稿,第一稿剧本中,编剧海宴采用从大梁邻国北燕为切入口,讲述一个全新国家的故事,而且这一稿剧本战争戏比例较大,与“琅琊榜”这一IP的精神内核不太相符,是推翻了这一版剧本后,才有了今天的《风起长林》。
3.《风起长林》折射了国剧制作环境哪些掣肘?
大家都知道《琅琊榜》系列文戏以层次韵味丰富见长,但也不难发现,这一部《风起长林》中的人物主体基本都是武将,还有大量的武林戏,武戏的量非常大。
据孔笙透露,该剧的武戏组从开拍到结束一直没断,全组拍了146天,武戏组也拍了这么长时间。而小娱了解到,该剧的武指启用了来自洪金宝团队的魏玉海班底,堪称电影班底的配置。“这部戏既然写了很多武将和琅琊榜武林高手,如果战争戏或者武戏不能提升一下的话,观众也会不满意的。”
孔笙告诉河豚君,剧中的大场面战争戏有两场,一场是萧平章的牺牲;另一场则是萧平旌打赢了一场大战,这是故事的转折,摄制组没有选择现场实拍数人+后期特效复制的做法,而是数百名群演全上阵、全实拍,现场调度之难可以想见。
《风起长林》第一集萧平章苦守甘州一段,其实就能看出经费在熊熊燃烧。有别于一般电视剧拍摄均用土弹的做法,此次该剧的战争戏采用了很多烟花弹,视觉效果的确震撼,但对于周期短预算少的整个国产剧领域,这样的做法也许很难可持续复制。
在打戏这块的预算超支了几次,这是娱乐资本论得到的确切消息。电影化武指团队与这支电视剧老牌军的磨合,也费了一番功夫。
孔笙坦言,在剪后期时,武戏费了最多的精力,这一方面是因为该剧的武戏比重确实非常大,特效比重也大(包括墨淄侯分身术、濮阳璎掌上起火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拍摄仪器的变革,确实给这一团队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是该剧的武戏部分基本全用4K摄像机拍摄,这在电影领域较为常见,但普遍低成本的电视剧,前期如果用4K拍摄,后期的制作周期非常长,设备费用也随之攀高。其中一个细节就是,部分4K拍摄的内容,在普通电脑很难做到声像同步,且常出现断片现象,需要把各个小段拼接起来,后期所费的时间确实更多。
变革还包括轨道,目前电视剧拍摄主流还是用轻轨拍摄,但《风起长林》起用了很多重轨拍摄,如此设计是为了方便武戏组360度高速在轨道上旋转(用重轨摄影才不会被甩出去),这一些均需要强大的经费支撑。
对于孔笙来说,最难的恐怕还是如何统一一部全长50集的长篇电视剧的武戏风格,“要是电影可以很风格化,因为时长较短,可以一以贯之地把武戏风格笼罩在一个作品里,《风起长林》不仅体量较大,而且战争戏和江湖单打独斗的戏都有,很难统一成一种文化。”
小娱留意到,该剧的打戏还用高速摄影机拍了相当多的高速镜头(即升格镜头),一般来说,每秒镜头有24格,但该剧武戏中的高速镜头达到了100格。
之所以采用这种国产剧中还较为少见的拍摄方式,是因为高速镜头会让观众看到打戏动作更为清晰,许多剧组还采用前期正常格拍、后期剪辑推快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不过视觉体验就没有那么清晰,会比较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剧中的不少主演,此前均没有打戏基础,而档期紧的现状,也很难把主演们凑到一起、提前两个月进组,慢慢进行打戏训练。
这固然是现在中国电视剧的周期常态,但在演员本身没有打戏基础时,武戏组的确需要用拍摄仪器、拍摄手段来帮助演员更好地完成打戏动作。
最大的困难仍然是时间太紧、任务太重。孔笙也坦言,中国武术其实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动作设计是要与角色性格、人物命运走向紧密相关的,但在电视剧中,能展现这一仗怎么打、如何打赢对方,能让观众看明白,已经是很多剧组能做到的极限。
为了统一该剧的武戏风格,孔笙做了很多努力,咬牙删掉了很多在他看来太不合理的戏,比如“几十个人飞到空中,像罗汉一样的下来”之类玄幻感颇强的不符合《琅琊榜》调性的镜头。
总的来说,正午阳光专业、负责的工作态度在《风起长林》中仍然保持得相当好,只是这次展现的一些新变化,包括对武戏的安排、叙事节奏和排播计划的新碰撞,均给团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4.《琅琊榜》系列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琅琊榜1》的成功很难复制,但是否就能因此完全否定《风起长林》呢?小娱认为未必。从目前已播的几十集内容来看,该剧的故事丰富性、人物多样性、主题思辨性仍然颇具看点。
故事发生的时间点设置就独具匠心。孔笙表示,之所以把故事开头放在了前作中萧景琰即位几十年后的时期,是因为考虑到观众对虚构的“大梁国”已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会关心靖王把国家治理得如何。治理国家也需要一个周期,几十年是一个不错的时间点。
故事以孙淳饰演的萧庭生和其所在的长林王府为切入点,讲述这一门父子三人忠君护主的故事。萧庭生幼年时被梅长苏与靖王、霓凰郡主携手从掖幽庭中救出,成年后其领衔的长林王府也承袭了前人的风骨。从这一切入点的选择已经表明了主创心中“琅琊榜”系列的精神内核,即:家国情怀,血性与风骨。
孔笙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点儿理想主义的人,“我希望(表达)‘当权者要为老百姓做事情,我们选择一个明君,一个国家也应该有一个明君’这样的思想。第一部和第二部,都是一致的。”
所以在《风起长林》前几集中能看到很多这一类的阐释:治军不错的纪将军因为迷恋权势、渴望加官进爵,把百姓的安危置于不顾,最后被绳之于法;同样受奸佞唆摆的中书令宋浮,也曾是忧国忧民的一代良臣,因担忧长林军过于功高盖主而兵行险着。
这一类角色,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奸角”。正如第一部中险些用炸药炸死执政者、幸而在梅长苏劝诫下悬崖勒马的言侯爷,也曾是心怀天下的外交使臣。
个人如何处理自身与家国的关系,更是“琅琊榜”系列始终最关注的命题。正如《风起长林》主演孙淳曾透露的那样:这部戏实际上讲的是人的美德。
【结尾】
窥一斑而见全豹,娱乐资本论也希望,这部戏的拍摄故事,能让读者们不仅仅看到“大剧”背后的光鲜,更能看到目前国剧领域的产播环境下,面临的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