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评 | 华语电影节“媒体友好度”榜单:金马奖35.5分第一,长春节6分垫底

昨日,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吉林落幕。

mp57192847_1454051991213_3_th.jpeg

昨日,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吉林落幕。导演处女作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戏曲片等18项大奖名花有主。但混乱的组织秩序仍然成为媒体一致讨伐的对象。

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高达9680元的天价门票,也有人拿赵薇的VIP休息室改成吸烟室做梗。“24届金鸡百花是中国最乱的电影节”似乎成为一种共识。(详见正文配发文章)

其实,对电影节的吐槽每年都有。除了这次的金鸡百花奖之外,今年媒体吐槽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每一句都堪称“金句”:没有正式通知平台、预约不到红毯和采访间证件也就算了,后来大老远跑到怀柔,才发现同级别证件一会儿让进,一会儿不让进;采访红毯的记者被安排到一个可拆卸的房间,想喝水没门儿,最有意思的是好多人找不到厕所,好不容易终于发现一个,一帮人进去了,出来之后发现路没了被一个大背板挡住了,没法儿回去,于是记者们从中午耗到半夜挑战体能极限不说,还得挑战膀胱容量极限。

从这些吐槽来看,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每次电影节或者颁奖典礼会务流程安排不到位。按照这个标准,娱乐资本论邀请几家大媒体网站的经常跑红毯的记者,本着不公平公正、发泄私愤、仅限于媒体圈等原则对目前国内几大电影节会务流程打分。

如上图,满分10分,每个记者的评分为一格

按照榜单排名,台湾金马奖凭借老牌资深优势摘得头牌,上海国际电影节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在金鸡百花奖和长春国际电影节的评分中均出现了0分。

在娱乐资本论看来,这份榜单至少有以下三大看点:

1.台湾金马奖荣登榜首

相比国内其他电影节,金马奖和金像奖都是单纯的颁奖典礼,时间只有一夜。只要去之前注册好了证件,按照流程来,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对于跑红毯的记者来说,金马奖的颁奖典礼可能是最有趣、最顺利、也是最高大上的一个。大陆媒体一般都会提前去,一些提名导演也会提前去,媒体可以提前采访,万一要是最后真得奖了?记者就可以第一时间爆料。金马奖的颁奖地点每年会变,颁奖前一天摄像的拍摄位置有抓阄决定,之后每家会把自己的位置贴好,第二天真正拍摄的时候就可以对号入座。对于采访金马奖的记者最大的福利可能是自由。提问任何问题都是自由的。尤其是颁奖最后都有个庆功环节,得奖的明星最后会在一个屋子里吃吃喝喝,而有的媒体可以把得奖的明星逼到角落,尽情采访。

2.大陆电影节中,上海国际电影节更受认可

对于上海电影节似乎可以吐槽的点比较少。但小娱的朋友圈中流传着一个段子: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了学习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要求摄像和摄影穿正装。因为北京等地媒体没有这个习惯,上海电影节组委会表示要统一买,但后来又没有坚持执行,整个规定就不了了之了。到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发给记者的邀请函上还标注如果违反穿着要求,不允许进场。所以,去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摄影记者只要穿黑色衬衣就可以。但有朋友告诉小娱,在现场,他从来没有看到把人轰走的情况。此外,上海电影节活动地点比较分散,比如说闭幕式有个酒会区,有的记者到了之后转很长时间都找不到群访区。(地方太大,缺乏标识。)

作为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也有记者愿意从专业的角度看待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他们看来,除了竞赛片单元有些欠缺之外,上海电影节整体实力不弱。这可能有上海电影节诞生时间晚有关,每年高质量的竞赛片数量有限,而这些竞赛片会被同一区域内的釜山和东京电影节分流。

相对于国内其他几个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官方气质比较淡,市场化色彩更明显。影片展映环节也做得更扎实,影迷口碑比较好。

3.长春国际电影节

从图表中看到,有几位记者给了长春电影节零分。他们对于长春国际电影节比较深刻的印象是,从邀请到的明星卡司到电影节周围的秩序都很难撑起“国际”二字。

“几乎连个外国记者都看不到”一位记者朋友对小娱说,参加长春国际电影节想起来就堵心,简直把一场电影行业盛会办成了发荣誉证书的气氛,评选出来的电影都强调“弘扬时代主旋律”,这不是很好笑吗?

伴随着国内电影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长春国际电影节这种偏官方气质也许是它在国内电影节中备受冷落的根源。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