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京申奥成功后,吃瓜群众翘首以盼的另一个“冲奥”项目就是奥斯卡了。
沉浸于国庆假期但还没远离手机的朋友们大概已经知道,就在今天上午,奥斯卡官网公布了今年92个国家和地区选送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申请名单。
这是有史以来“参赛选手”最多的一次,不过可能更令大家惊讶(并没有)的是,与香港和台湾分别推选《一念无明》与《日常对话》等“小片”相比,中国大陆选择了今年夏天的票房冠军《战狼2》。
小娱的第一反应是松口气:比我们去年预测国师的《长城》靠谱。然而舆论一片哗然,在社交媒体上转了一圈,发现质疑声分为三类:
一种是痛心疾首型,比如觉得《战狼2》这样的主旋律商业大片,就恍如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片,完全不适合参选奥斯卡,应该把名额留给像《二十二》、《冈仁波齐》等更有社会意义或者艺术性的片子;
另一种是“别人家的孩子”型,认为反观韩国的“申奥代表”《出租车司机》,中国选片的口味体现了文化差距;
还有则是冷嘲热讽型,“别以为之前《卧虎藏龙》拿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就把《战狼2》送过去啊,是不是迷信片名里有动物就能得奖啊?”
(小娱想了想2015年差点代表中国申奥的《狼图腾》,好像是这么个理.....)
更有网友调侃说,“《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才是奥斯卡小金人最有力的争夺者啊!”
1.奥斯卡外语片之争:政治硝烟弥漫
大家都知道,自从国师张艺谋的《英雄》入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但铩羽而归以来,中国电影乃至整个华语地区电影已经15年没再获得奥斯卡的青睐,甚至连入围最后的五强提名都没有。
这里给不太了解奥斯卡颁奖规则的朋友们科普一下,各国送选影片只是该片进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第一步。今年的92部影片还需要经过数百名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的成员分组投票,从中挑选9部进入下一轮,再筛选出最终的5部提名影片角逐小金人,真真是百里挑一。
如果从上面的片单来看,似乎奥斯卡金像奖组委会比较偏爱欧洲尤其是东欧的“闷片”,亚洲地区只有伊朗和日本有幸夺魁。若按类型划分,战争题材尤其二战相关(索尔之子、伯纳德行动、窃听风暴、无主之地)非常容易获奖,另一类比较受评委会关注的是探讨人性思辨与道德困境等哲学问题的影片(一次别离、推销员、更好的世界 )。
此外如果电影是讲述社会边缘议题(入殓师、深海长眠、野蛮入侵),或是反映犹太人的漂泊人生(修女艾达、何处是我家),似乎也能够获得评委会的喜爱,这样的口味和评委会成员们犹太裔、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居多不无关系。
而中国或华语影片离小金人最近的都是武侠片,除了《卧虎藏龙》入围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外语片等十个单项,并最后拿下最佳外语片奖外,《英雄》入围了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服装设计提名,《一代宗师》则入围9强,并提名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服装设计;《十面埋伏》则是入围奥斯卡最佳摄影。
这么来看,也许比起最佳外语片,我们去角逐服化道以及摄影类奖项的几率要高很多呢.....难怪当年因《十面埋伏》入围奥斯卡的摄影赵小丁,又去拍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导演真是深藏功与名。
与其他奥斯卡提名影片不太一样的是,最佳外语片与其说是奖励电影人,倒不如说是奖给电影人所属国家,这无形中赋予了一场电影盛宴特殊的政治意义。而且最佳外语片选送也不由片方推荐,而是由各国电影行业组织决定,在中国当然就是电影局负责。
其实不止中国,世界各国都将这个原本没什么竞争意味的“友谊赛”,捧杀到国际奥林匹克的高度,它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要代表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及艺术水准不说,可能还得承担民族自豪感与国家文化自信的重任。
如此一来,每年颁奖总是风波不断,有导演和主创国籍上的争议,也有对于“一国一片”的质疑,这哪是艺术界的事,分明是国家政治外交与人情世故等多方面的纠葛与撕扯。艺术从来都不是是奥斯卡唯一的评判标准,今年年初第89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伊朗电影《推销员》摘得最佳外语片提名,但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及电影主演们,因为新任美国总统川普的一纸禁穆令而无法出席。
这让不少电影人震怒。不仅多位好莱坞名流拒绝出席颁奖,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也针对此事发表声明称:学院倾注电影艺术的成就,我们追求超越国界,为来自全球的观众,无论国家、种族、宗教差异,为他们带来愉悦。作为电影人和人权的支持者,AMPAS对法哈蒂和《推销员》演员们因宗教信仰和国家的问题无缘奥斯卡颁奖礼而表示困扰。
因此这部影片的最终获奖,不仅是对于伊朗电影艺术成就的又一次肯定,可能也是好莱坞面对美国政治干预的负气反击。
2.《战狼2》海外口碑争议:沙文主义还是大国自信?
其实看历年来获奖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有不少都是奥斯卡前就在柏林、戛纳、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上有所斩获的电影,可见是否拥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也是奥斯卡评委会考核最佳外语片的一个标准。
《战狼2》虽然尚未获奖,但确实因为惊人的票房成绩而屡屡登上海外媒体,甚至动用了类似“《战狼2》超《敦刻尔克》夺全球周票房第一”的耸动字眼。
《战狼2》在海外地区的票房成绩如何呢?从boxofficemojo上可见,该片在北美地区的票房为272万美元(约1800万人民币),并不算高,但与此前不少大热的国产片的海外表现相比已经算是很理想,给几个参考数据:《老炮儿》在北美的成绩为141万,《湄公河行动》北美票房约为80万美元。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英国,《战狼2》则分别取得了135万美元、22万美元和3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另外,《战狼2》在IMDb和烂番茄上的评分分别为6.7和70%。外国网友们评价不一,好评者认为,“尽管电影有些爱国主义式的宣教,但剧情部分来源于真实事件,如中国在也门和利比亚的撤侨行动。另外如果你是动作片迷,这片子的动作设计绝对值得给8分。”
差评者则认为该片是年度最过誉电影,“它教育你、打你,还期待你为它喝彩”;“尽管已经比第一部有所进步,但依然逃不出B级片的套路”。
其中Variety给出的评价相对中肯:“基于个人意识形态差异,一些西方人看到《战狼2》会为其中展现的中国军力比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更靠谱的情节感到振奋,还有一些则会被其强烈的民族主义而激怒。当然,更多不关心政治的吃瓜群众,只会看着片中吴京的近身肉搏和众多枪战爆破场面肾上腺素激增,你萌开心就好。”
与欧美观众评价两极不同,《战狼》在韩国似乎不太受待见。有媒体给出的文章标题是“中国拯救世界?”,并把《战狼2》比作中国版《第一滴血》,“模仿美国最幼稚的把戏”。
《战狼2》甚至引发了印度媒体的危机感,有网站撰文认为,中国通过创造中国版“兰博”的形象,展现了自己对世界领导权的渴求,“短短几年,中国开始承担世界警察的责任,而不只是美国的挑战者.......看看这部电影,就会知道中国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子了。”
3.这届“申奥”片又不行?呵呵
话说回来,《战狼2》代表中国“冲奥”,真的很有争议么?
小娱其实认为未必。《战狼2》在国内豆瓣上的评分为7.4,对国产影片而言这已经是个还不错的评分,2015年的“申奥片”《滚蛋吧!肿瘤君》也是同样的评分,2012年选送的冯小刚《一九四二》则是7.3分。
从这个标准来看,今年中国电影局选择《战狼2》,算是较好做到了口碑与票房的平衡,既不至于像《夜莺》《筑梦2008》一样鲜有人看,也不至于像过往的武侠片一样,明摆着就是冲着老外的猎奇心理。
此前娱乐资本论曾撰文写过一些业内人士总结出“申奥影片”的三个标准:1大众熟知、有一定话题度;2文化输出,展现中国社会风貌;3对影片的政治意义考量可能会大国影片质量本身。
虽然有人认为中国的“申奥”标准飘忽不定,但通过梳理中国选送的31部影片,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评审们的套路其实不难猜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上世纪80-90年代,反映中国风俗民情的乡土片是申奥主流,比如《芙蓉镇》、《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
进入2000年后,评审似乎忽然对古装武侠片上了瘾,连着五年把《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送上奥斯卡;
2006年起则转向现实主义题材,《云水谣》、《梅兰芳》、《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多多少少都和真实历史有所关联;
2013年以后,电影局开始放飞自我,哦不,向国际化接轨了。名单上不再倾向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些大导和奥斯卡“申奥”常客,而是有时候选选合拍片比如《夜莺》、《大唐玄奘》,也有时候选个情调“小片”,如《滚蛋吧!肿瘤君》。
不管怎样,显而易见的一点是,中国电影局的选片标准,与奥斯卡的“老白左”们注定南辕北辙,尽管大家都有政治诉求。正如去年《大唐玄奘》果不其然又双叒叕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时,一位中国选委组的成员曾感叹,“最大的难题是,就这一年度符合选片条件的国产电影来说,无论你押哪部电影的宝,注定都会失败。”
这么来看,《战狼2》简直成了中国“申奥”电影的不二之选:票房高企,有话题有影响力,展现大国文化自信;拍得也不难看,是国产商业片中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那些认为《战狼2》代表中国电影水准就是“丢脸”的人,恐怕也太高看中国电影了。不管怎么评价片子的意识形态,在小娱看来,《战狼2》已经是中国电影人尊重电影创作规律的诚意之作。正如一些影评人所言,“它作为一个主流的商业大片,完全照顾了主流观众的需要,它的故事场面人物都没有问题,都比以前中国式的大片做得好。”
所以与其冷嘲热讽和秀“我比zongju还牛逼”的智商,何不笑而不语,吃瓜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