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芽
“女人想要显年轻,是有秘密的,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Healthyard小金瓶”
“研生之力的这个麦角硫因可以说是现在姐姐身边的娱乐圈、贵妇圈,最热门的成分”
“如果没有一个好精力,状态、皮肤就会跟不上,这个(麦角硫因)就会帮你把底层的能量守住”
今年,不论是各大行业峰会、线上电商、亦或明星们的社交账号中,总能看到麦角硫因的身影。早期,麦角硫因大多还是应用于护肤品,但相比已经卷到极致、新成分层出不穷的美容护肤行业,麦角硫因在相对小众的“口服美容”行业完成了一次快速冲刺。
多个品牌搭载麦角硫因的成分热度,持续刷新销售上限。
电商代运营公司若羽臣旗下的“斐萃”品牌,今年9月单月成交额破亿,双十一更是登上抖音营养保健榜单TOP4,仅次于Movefree益节,力压五个女博士。
斐萃成立于2024年9月,短短一年多,已成为抖音、天猫等电商平台的榜单常客。

不止斐萃,还有很多凭借麦角硫因口服产品而被关注到的品牌,例如Healthyard、GENEIII、Aidevi、KTM白金丸,其中不乏看到麦角硫因口服赛道的潜力后,入局的新品牌。
高速增长背后,是“矩阵式”的明星合作。斐萃、Healthyard等多个品牌邀请了大量明星为口服麦角硫因品牌做推荐背书,包括“雪姨”王琳、赵雅芝、王艳、李若彤、伊能静、胡兵、曹颖等艺人纷纷下场,甚至直接开启了直播带货。

一边是持续升温的市场、 不断涌入的新玩家;另一边是模糊、甚至没有标准的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无法辨识的纯度、含量、效果等数据。
最核心的争议是,在国内麦角硫因尚未被批准作为新食品原料或保健品原料使用,在化妆品领域被允许使用。目前国内销售的麦角硫因口服产品,都是以跨境电商的方式进口,很多国内品牌也会先在海外注册再进国内销售。
这就意味着,麦角硫因在国内并没有可参考的监管标准。而且在C端市场上,麦角硫因口服赛道新玩家众多,价格跨度大,消费者决策依据并不清晰,对于麦角硫因口服的功效、以及副作用等也并没有更明确的参考标准。
看似火热的赛道,实则生存于灰色地带。

麦角硫因起初应用于美容护肤领域。
早在2022年,雅诗兰黛就在防晒、粉底中添加了麦角硫因,其贵价“白金级奢宠蕴能黑钻奢华面霜”里,也含有麦角硫因;
国内不少头部护肤企业品牌也在应用麦角硫因,“珀莱雅双抗”、“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光奕律时修护精华霜”等也均有麦角硫因,以满足抗氧化功能;
也有一些搭载着麦角硫因的新护肤品牌,也在持续进行市场教育,例如仅三生物旗下的波麦妍。

在资本的助推下,麦角硫因在这两年的热度快速提升。(重用「明星」,狠抓「渠道」:美妆品牌“不强则死”|上半年财报观察)但由于很多品牌并没有将其作为主推成分,因此麦角硫因还更多局限在“成分党”的口中,在消费者端的认知度并不算太高,远未达到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当年创下的商业神话。
而在口服美容领域,麦角硫因正以突破性姿态搅动行业格局。
有些口服品牌会直接以“麦角硫因是大牌的宠儿”来为自己背书,甚至市面上还有不少关于“麦角硫因外敷和内用哪个更好”的对比帖子,并认为口服更有效。
此前就有口服行业从业者告诉剁椒Spicy,口服能够预防、更底层地解决抗老问题,外敷效果会受限于透皮性等门槛。也有不少种草内容则是推荐口服和外用搭配使用。

此外,麦角硫因能成为顶流的一个天然基因在于,其抗氧化功能,精准地踩中了当下的消费者需求。
抗老抗衰是当下热门赛道,以往抗老更多35岁以上的群体更关注的话题,但如今抗老的需求已经前置至25岁前后。很多25岁~30岁的年轻人开始进入预防抗老模式、30岁以上的消费者更是将抗老提上了重要日程。
更重要的是,合成生物技术的成熟使其能够实现规模量产,成本大幅降低。
早期,麦角硫因只能在珍稀菌类中提取,成本昂贵。这几年,不少合生生物公司瞄准麦角硫因,不断突破技术。根据官方资料,仅三生物靠合成生物技术构建了“菌株构建-发酵工艺-纯化技术-工程化量产”的完整技术体系,纯度达到99.99%;华熙生物也在早早地布局麦角硫因原料,并驱动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发展;此外,上海麦角硫因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伦集团也都在布局麦角硫因成分。
多方助推下,麦角硫因作为口服美容赛道新明星成分,迎来爆发期。

当下主打口服麦角硫因的品牌很多,竞争激烈,跑在前面的斐萃等品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独特打法。
分析这些品牌的核心策略,一方面是不断地挖掘消费者的痛点,细分场景,让麦角硫因产品不仅仅是一款抗老口服,更成为精力管理、状态提升的秘诀。
职场打工人成成告诉剁椒Spicy:“我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精力才买的。”
大多数品牌在推广时,除了强调脸垮、松弛等衰老痛点外,更多是围绕麦角硫因的抗氧化功效衍生出提升睡眠质量、放松大脑、缓解焦虑、改善记忆力、恢复精力等更“玄”的效果上,似乎只要服用麦角硫因,就能变成理想中精力充沛、气血充盈的状态。甚至部分品牌针对这些主观问题还量化了效果,例如“主观疲劳感-51%”。
某种程度上,对“低精力”痛点的精准拆解,奠定了麦角硫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心动值,也覆盖了更多消费群体。

基于这些核心痛点和卖点,品牌们纷纷布局了明星背书+达人种草+直播间/橱窗转化的全链路电商打法,实现了销量的飞升。
尤其是明星背书,因为这类新成分、强功效的口服美容产品,市场信任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明星背书能快速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感。
很多热门的麦角硫因品牌均与国民级明星有合作,例如斐萃就与薛佳凝、雪姨王琳、孙怡、李若彤、颖儿、宋轶等知名明星合作,Healthyard就与赵雅芝、程莉莎有合作,Biowell找了王艳推荐。
但这类品牌与明星的合作,主要是以推荐官的身份或者短视频种草合作,且短视频种草内容也有很大的共性,基本上都是以“养生秘诀、如何爱自己、女明星的生活方式、营养师推荐、保持好的状态和皮肤”等话术展开,再适当融入麦角硫因产品。
女明星自带的美丽状态,似乎让麦角硫因的功效了有了一个可参照对象,“明星也吃”的心智也成功卸下一些人的防备和犹豫,一些网友在明星合作视频评论区留言表示,“莫名的就是信任你说的”。

这类品牌通常会搭配KOL、KOC投放,进一步放大明星效应、快速实现转化。
这些达人博主的话术重点则是更直白的功效卖点,反复强调麦角硫因的含量、浓度、研发背景、海外认证等,还会附上所谓的一个月测评,用显著对比来吸引用户;这些博主的内容中,也会频繁出现“明星都在吃”的话术,来强化信任感。
同时,品牌们也会同步配置24小时直播间,让被种草的消费者能丝滑找到下单路径。直播间的主播们也不甘示弱,除了拆解购买机制,还会丝滑地输出麦角硫因的作用机制、吸收率等,甚至还会以自己做背书,表示经常熬夜加班、爱吃多油多盐,亲测吃麦角硫因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品牌在推广时会强绑定“连续服用3个月才效果,连续服用6个月到达稳定效果”等周期服用心智,多瓶捆绑起售,拉高销售额。
此外,部分品牌也凭借年轻化的视觉语言,成功打出差异化。
斐萃就是典型,通常保健品的外包装为了凸显专业性,整体效果更加理性,颜色以白、蓝、棕、绿等要么能传递天然感,要么能体现科技感的色调为主。但斐萃则采用了年轻力满满的马卡龙色系,让其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而且斐萃以具体的色系与功效挂钩,小蓝瓶主要是补充身体所需麦角硫因、小紫瓶主打抗老保护卵巢、小绿瓶则是改善护肝和身体代谢。

这不仅使其在视觉更年轻、高颜值,也通过关联记忆降低了品牌的沟通门槛,很多消费者会直接问“选哪个颜色”。
虽然已经跑出来了一些黑马品牌,但麦角硫因口服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保健品巨头还未彻底入局,因此仍有很大的机遇,也有不小的挑战。

狂奔的市场外,麦角硫因口服赛道也处于“高热度与高争议并存”的尴尬境地。
一边是资本追捧、品牌扎堆入局,另一边是空白的市场监管和模糊的决策信息。麦角硫因在国内最大的争议点是,在国内暂不允许在食品或保健食品中合规使用。
因此,现在市面上销售的麦角硫因口服都是通过跨境电商进口。依据相关规定,跨境电商零售商品仅需符合原产地标准,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一些海外地区,麦角硫因可以合法应用于食品行业。

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模式虽然规避了国内审批要求,但也让产品脱离了统一的监管体系,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
市面上大多产品都声称麦角硫因的含量在25~30mg/粒,纯度在99.9%以上。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并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甚至于所使用的原料是否安全合规,消费者也很难辨别。
而且作为新成分玩家,麦角硫因的效果和副作用难以量化。
效果无法量化是很多保健品的共性问题,但在维生素、鱼油等相对成熟的保健品领域,由于发展时间较久、监管体系成熟、也沉淀出了一些大品牌,起码在安全上有一定保障。
很多麦角硫因口服品牌虽然都标准了清晰可量化效果,例如“-40.17%鱼尾纹数量”、“+28.47%胶原蛋白”、“清楚82%自由基”、“50%毛孔改善”,但这些数据从何而来、是否有严谨的科学实验,需要打个问号。有些品牌还贴上了效果过分显著的“使用前后”的实验对比图。

甚至禁用人群也相对模糊,斯维诗、斐萃等品牌的麦角硫因相关产品介绍中提到不建议孕妇食用、或特殊阶段需要询医,但很多品牌并没有对此做明确标识。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品牌端鱼龙混杂,目前市面上的麦角硫因品牌主要是以下几类:
一些背靠大企业的新品牌,例如2024年9月才诞生的斐萃、GENEIII背后的仅三生物也是2021年才成立,这些品牌凭借背后公司成熟的电商玩法、线上渠道上的优势、在原料技术上的深耕等,快速起量;
还有不少消费者陌生,但成立有一定时间、属于海外背景的品牌,例如目前销量较好的Healthyard于2016年创立于新西兰,但2025年上半年百合股份表示拟以1624万新西兰元(人民币约6700万元)在香港新设一家全资子公司用以收购Healthyard母公司Oranutrition Limited的56%股权;Biowell也是来自新加坡的品牌,根据公开信息成立于2018年;Goldsky也声称是来自新西兰的品牌、EZZ则是澳大利亚的品牌。
这类品牌中有不少披着海外进口的外衣,但背景和信息难以查证,例如FeelWell虽然在某电商平台标注的是德国品牌,但可查证的品牌信息非常少。
此外,麦角硫因的热度也吸引了一些知名品牌入局,例如斯维诗也推出了高含量麦角硫因的口服产品。

不过相比之下,很多国产保健品公司,对于麦角硫因的态度要谨慎不少,汤臣倍健官方旗舰店、社交平台,均没有任何关联麦角硫因的产品,这大概率与监管红线有关。
不可否认,当前麦角硫因口服的市场热度确实是找准了消费者需求。但由于该领域在国内仍处于灰色发展地带,也滋生了很多潜在问题,未来任何监管层面的变动,都有可能重新定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