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戛纳“买片江湖”:中国公司狂野入场,寻找下一个《爱乐之城》

“中国买家”的口味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

今天凌晨,第70届戛纳电影节最终落幕。闪光灯、红毯、范冰冰,还有穿着国旗招摇过市的“网红”……这是戛纳呈现在大多数国人眼中的模样。

娱乐资本论更愿意关注戛纳的另一重样貌——这里是国际电影版权交易的重要现场。就在戛纳电影宫地下一层的电影市场,数百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司正在交易,而行业巨头们,出入戛纳的豪华酒店、私人游艇和海滩,稀缺的优质影片正在被蜂拥而至的买家快速抢购……

今年,最引人瞩目的“中国买手”是微影时代。他们在戛纳一举买走了9部影片的中国发行权,囊括了评审团奖《无爱可诉》、最佳编剧奖《你从未在此》。

爱奇艺也不甘示弱,早在戛纳电影节开幕前一个月,他们就买走了德国导演哈内克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快乐结局》的网络版权。

在进口片配额有望放开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新的玩家进入了批片市场。

在戛纳期间,娱乐资本论密集走访了十多位“中国买片人”,试图还原这片方兴未艾的市场上的雄心与险境。

1.中国人来了!国际购片市场上,新人越来越多

“你去展位上主动找他们攀谈,假装你是买片人。”在电影市场逛了一下午的国内买片人Erica这样告诉想要了解行情的娱乐资本论。

永乐影业国际版权总监Ruby

听到这话,曾操盘《他是龙》的永乐影业国际版权总监Ruby哈哈大笑,“辛亏你没去!”她解释道,“不然就要被当成新人鄙视了”。实际上,从去年11月的美国电影市场(AFM)开始,类似这样的新人面孔越来越多。

去年AFM上,她正在里面开会,就听到外面摊位上有人说,“Let me see your movie!”回头一看,嗯,是中国人。“像这种开门见山就说要看片的,一看就是外行。”在这行,熟手会在电影节之前预筛全部的新项目,至少提早两周前与片方制定详细的会议安排。

今年是WTO规定的中美电影启动谈判年,业内疯传批片配额有望全面放开。越来越多以为机会来了的玩家纷纷涌入。

虽然对于很多买片人来说,这一消息可信度不高,但新人们愿意赌。“乌泱乌泱的,好像中国大妈逛奢侈品店。”跟娱乐资本论一起坐在戛纳的露天餐厅吧台,一位行业“老炮儿”看着对面电影宫门口的人流涌动说道。

在这位“老炮儿”的眼里,在戛纳活跃的这一群人,从低到高分为三类:

第一种,初来乍到的“菜鸟”,属于1.0时代的买家。

这种买家的一大特点,就是还有一点迷影情结,毕竟到了戛纳圣殿,他们的共性是喜欢往影厅里钻,从主竞赛单元到市场反映,每天十几部影片,恨不能分出两个身来都看。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种买家一旦看中了,操作方式是先付10-15%的定金,把片带回来码宣发团队,再申请配额,能不能拿下来都靠运气。很多国外的卖家都知道这种买家“Unrealistic”(不实际),所以价格也叫的很高。

戛纳电影市场

更可怜的是,这种买家辛苦一趟跑来戛纳电影节,市场上给到他们的选择余地并不多,因为好片子早已被人预定,放在展台上的可能都是尾货。

更重要的是,真正大的发行商,比如Wild Bunch、MK2、A-Film Distribution,可能在市场展区根本找不到他们,因为都藏在一天上万欧元租金的酒店或者公寓里。

真正的好片子早已被Ruby这种在圈子里干了8年的第二种买家提前锁定,他们根本不需要去市场上逛,因为影片相关资料,很早就已经通过邮件获得了,“来戛纳就是见一些因为多次开会已经成为朋友的客户。”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每年都有多达上百个国家的上万人远道而来参展谈交易,把戛纳这个海滨小城挤得水泄不通。

对于Ruby来说,一个几十上百万美金的项目,条款复杂的合同需要双方在邮件里反复确认,而价格的谈定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会在短短的几天就达成,而戛纳的现场成交是背后很多时间和持续努力的结果。

她有一个详细跟踪每个项目进展的Excel表格,写得密密麻麻,哪部影片开机、哪部影片杀青,甚至哪部影片已经被卖了,她都会随时更新。对于这种老买片人来说,准和稳是第一位的。

市场上不断有着很多新现象,比如在柏林电影节上,《小羊肖恩2》只是公布了场景设计和拍摄计划,中国版权叫价200万美元的项目,不到一周就被中国一大型影视公司买走了。

第三类高级买家目前在行内寥寥无几。这类玩家在国内有成熟的宣发渠道,更像是发行商,跟第二类买家寻求买断价不同,这类买家有足够的底气跟外国片方深度合作,谈更复杂双赢的合作方式,比如在一个电影项目最初期,就跟制片公司达成协议,以投资的方式拿到影片的全球收益权或者中国发行权,“这种买家根本不需要去电影市场。”

2.“大买家”微影时代的华丽冒险

“我肯定不会去买主竞赛的片子。太文艺了,不会有太好的票房,甚至不一定能拿到进口片的指标。”

这是一位买片人听到微影时代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一口气从法国知名的电影发行商Wild Bunch手中买下了 9部影片的中国全版权时的反应。

微影时代在戛纳买下的9部电影

本届戛纳电影节,微影时代的大手笔采购,几乎在“买片人”的小圈子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太多人表示,疑惑、不解、惊讶。

但对于微影而言,这可能是一次华丽的冒险。

在接受娱乐资本论专访时,负责操盘这一项目的微影时代副总裁向明讲述了这一购买的逻辑,以及幕后细节。

在他看来,随着影院之间的差异化竞争,艺术影片会获得它的市场,“就像之前成功案例《爱乐之城》一样”。

据说在这一合作中,Wild Bunch对中国市场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微影这一购买行为经由Variety、SCREEN等国际媒体报道后,“戛纳组委会已经关注到这件事,表示非常愿意把戛纳电影节影片推广到中国市场上来。”

向明曾任二十世纪福斯中国事务总监,负责过《冰河世纪》、《博物馆奇妙夜》等影片在国内的发行,此前,还曾服务于顶级国际快消公司宝洁P&G,负责品牌管理,他还曾在谷歌、时光网、观致、中粮等大型商业集团管理品牌业务。

从右到左依次为CAA中国企业发展总监孟丹青,微影时代高级副总裁、娱跃影业总裁杨丹,Wild Bunch公司 CCO及联合创始人文森特马拉瓦尔,微影时代副总裁向明

早在电影节开始之前,微影就在策划要在这一届戛纳电影节出手引进一批影片,通过CAA中国企业发展总监孟丹青的牵线,跟欧洲知名的电影发行商Wild Bunch建立了联系。

“因为这些电影都会在戛纳首映,我们事先也看不到片子,不过我们在国内时看了大量有关影片的资料和报道。”向明表示,一到戛纳后微影团队就开始分头看片。

最终微影从10多部影片当中选择了9部,其中5部是这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我们这次选片的一大要求,就是一定要跟戛纳电影节密切相关。”

外界一直认为,艺术片在国内票房惨淡,有金马奖加持的《八月》、《路边野餐》等艺术影片在院线上映后,票房不过几百万。以如此“阔绰”的姿态引进9部艺术影片的微影是否太过冒险?

向明表示,这一购买决定,是通过微影内部的委员会通过的,在财务风险上会有把控。他透露,这9部影片,微影跟Wild Bunch谈定的是一个保底分账的合作方式,并且签订了一个时间超过10年的发行权益。

他还表示,以这种大批量片单的形式采购,有利于未来在国内的发行和推广,甚至有可能以小型电影节的形式呈现。

至于引进片关键的配额问题,是否会有特别的指标来源的可能性,微影也正在跟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3.题材多元化,买家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微影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并非特例,娱乐资本论观察发现,“中国买家”的口味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

卓然影业是《爱乐之城》的中国发行方,这部文艺电影,最终在国内获得了2.48亿的票房。今年戛纳,卓然影业CEO张进也是穿梭在各种商务场合,密集谈判。

“还是要了解快速变化的国内市场”,坐在电影宫对面的Café ROMA,张进告诉娱乐资本论,接下来他将在类型上多方尝试,除了继续采购最受欢迎的传统动作片外,还会考虑体育题材、音乐题材,家庭亲情题材,甚至还有软科幻,日本二次元向、悬疑向等新题材,“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都是经过国内市场佐证过的未来趋势。”

狮鼠影业的邱杰,是批片市场上的另一位“红人”,今年3月引进的《生化危机:终章》,票房已达11.12亿。“观众的口味在变化,现在早已不是大卡司,几张海报物料,随便发一发就好几亿票房的年代了。”邱杰说,观众对好莱坞审美已经有点疲劳,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变形金刚》一部口碑比一部低,6月即将上映的第五部,在国内的期待值也在不断走低。

他认为,未来在引进片市场,真正能获得观众认可的,一定是迥异于好莱坞的新东西。

永乐影业Ruby则认为两类影片会爆,一类是强类型片,故事感人,让观众有代入感,比如《摔跤吧!爸爸》;另外一种就是不断挑战特效技术,做的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的科幻魔幻类电影,比如《他是龙》。

拿着市场证排队看片的发行商

从2月的柏林,到5月的戛纳,8月的威尼斯,9月的多伦多,11月的美国AFM,一整年的走下来,Ruby发现,能过审查,又符合国人口味的片子,其实不多,“最终你会发现剩下的十几部,中国的所有同行都在跟。”

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市场化很高的专业市场,但关系、偶然性和运气并存,“有可能一个项目还是概念阶段,就开始跟,跟了两三年之后,最终却落入了他家。”Ruby作为资深买家,也经历过跟一年的项目,依然失之交臂。

每个地区或者国家,可能都会有某一家深耕公司,比如在日本市场,凤仪文化是绕不开的竞争对手,而《摔跤吧!爸爸》最早的引进方孔雀山,早已和多家印度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他试图寻求合作的公司可能都会吃闭门羹。

要打破原有熟人市场的坚壁,机会可能来自国内,从今年年初现象级的《爱乐之城》,到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摔跤吧!爸爸》,国内市场对这类作品的接纳度,让这些买片人感觉意外又惊喜,仿佛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4.网络版权市场,天花板太低,依然被政策勒住脖子

在竞争激烈的院线电影采购以外,在戛纳,还活跃着另外一群新媒体版权的买家,爱奇艺,就是典型。这个市场,有着另外一套“游戏规则”。

爱奇艺CEO龚宇曾表示,购买美剧,版权费高,而且收视率远不如国产剧,有点得不偿失。这话放在电影版权的海外采购上,同样管用。

爱奇艺电影版权合作中心总经理宋佳告诉娱乐资本论,引进《快乐结局》这样的电影节电影,目的不是为了拉新,也并不赚钱,相比于国产片《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动辄一两亿的播放量,这些影片的点击率少的只有几十万,4月,在美国院线上映的福斯影片《天才少女》在爱奇艺的争取下,上映两周就在国内上线,但最终播放量不过近千万。

平台购买这种影片更多还是出于留存的目的,提高用户粘性,“曾经有朋友告诉我,他交钱注册了爱奇艺的会员,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上了《索尔之子》。”《索尔之子》是一部典型的艺术片,斩获了2015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爱奇艺在版权国际化这一块一直走的比较靠前,在此之前,除了《索尔之子》,《年轻气盛》《海街日记》《边境杀手》《荒野猎人》等电影节影片都可在爱奇艺平台看到。去年12月,爱奇艺还与狮门影业达成合作,内容包括狮门热门经典片库,及未来两年院线新片的独家版权合作。

戛纳小城

娱乐资本论了解到,正因为这个市场看起来品牌意义多过于市场价值,据说优酷、腾讯等其他平台都没有派人来这些大的电影节采购,他们选择从一些代理商手中买,或者找爱奇艺买。

平台在采购上的需求,可以在代理公司这里获得一定的满足,这些代理公司在类型选择上比较多样,可以作为平台的一个重要补充。

爱奇艺去年在海外,对这种电影节影片的采购量大概在40-50部左右,并不大。

平台对于海外版权采购不够积极,总局的数量限制是另外一个原因,对于视频平台来说,敢不敢买,能不能买,依然取决于总局能不能给名额。

总局在对于视频平台的境外影视剧采购(包括电影、电视剧),从2015年4月,开始实施20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落实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也就是俗称的“限外令”,要求网站上线电影跟院线电影一样,“先审后播”。

还有数量上的限制,每个平台所获得的名额不一样,取决于该平台上一年度购买播出国产影视剧总量,算法是单个网站年度引进播出境外影视剧的总量,不得超过该网站上一年度购买播出国产影视剧总量的30%。据说这一限制政策出台那年的戛纳电影节,往年采购网络版权的买家少了一大半。

在这样一个天花板很低,依然被政策勒住脖子的环境下,多数平台的选择是,把更多的名额留给美剧或者其他节目,所以目前采购还是剧多过于电影,可想而知,在戛纳电影节市场上的电影采购,只是作为平台内容多样性的补充。

但有行业人士透露,爱奇艺选择主动去海外采购,可能还有另外一层考虑,《爱乐之城》今年2月在院线上映之前,爱奇艺已经拿到了国内的独家网络版权,这部影片当时爱奇艺拿下时只花了几十万美金,但如果等到国内上映之后,以2.48亿票房10%的采购价,至少需要2000万以上才买的下来。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