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于冬向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剁椒娱投(id:ylwanjia)如是慨叹。
上影节接近尾声时,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上海万达瑞华酒店接受了包括娱乐资本论在内的四家媒体小范围专访,这也是娱乐资本论第5次专访于冬。就在同一场地,博纳刚刚举行了三部献礼片的发布会,又会聚了一大批故交好友举办了20周年庆典。
去年上影节后开始的影视业风暴吹到现在,整个行业仍如履薄冰。不管是互联网影业还是传统影视公司,都接地气了许多,不再发布一长串的PPT片单,十拿九稳的项目才放出来。
博纳在一片寒意中,风景这边独好。在美股错失了5年,又在等待中度过了3年,博纳没享受到资本市场带来的红利,但业务却在行业一片低迷中稳定前行。
这一年,博纳的主旋律影片创制更规模化,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博纳将在8月份起集中推出“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此外,在影院方面,博纳不久前拿到了院线政策开放后的第一张牌照,正在将旗下影院有条不紊接入新系统。在资本市场上,作为目前唯一排队A股IPO的影视公司,如今离回A的目标越来越近。
博纳20年,功不唐捐。
1. 博纳出品的“中国骄傲”
四九年的三月二十五号,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随后进驻香山。全国解放胜利在望的前夕,毛泽东悄然于北平城中听戏,看到《霸王别姬》高潮处一度泪流满面,全然不惧城里还有潜伏下来蠢蠢欲动国民党特务的威胁。
“为什么有这一幕呢?这跟后面渡江时主席写的那首诗有关——不可沽名学霸王。”于冬熟稔地讲起《决胜时刻》(Chairman Mao 1949)的创作历程,如数家珍般向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剁椒娱投(id:ylwanjia)还原出一个个情节冲突,如何改变以往拍这种类型电影的单一叙事方式,以及如何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缝隙中进行合理的艺术创作。
“这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充满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这样一种智慧和勇敢,同时也有小人物,有亲切感。”
博纳今年准备了3部献礼片,《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以及《中国机长》,后两部一定程度上算是命题之作。虽然是个“难差”——真人真事改编,最大的问题就是结局没有悬念,非常考验团队的制片策略。但于冬还是立定心志,决定拍出来。
“这个电影的成功,我这个制片人功不可没呢。”于冬对此颇为自豪,“《中国机长》这个选题一定,我第一个电话就是给涵予——我这接一大活,就是你了。我跟他一讲,他马上就被燃烧了,说‘我得去跟这个机长飞几趟,得跟他聊聊,我得训练一下驾照吧!’这些演员基本我一个电话就到位了。”
在项目筹备阶段,于冬决定直接去找《萨利机长》的团队做特效。飞机要怎么办也是首要难题,演员飞去美国的棚里拍当然省钱省事,“但是这样一部英雄电影跑去美国拍,我们中国就拍不了吗?我可以用你的特效,但不需要去美国拍一部中国故事,总觉得有点不对味。”博纳最后斥巨资,请西安飞机制造厂造出了一架1:1的模拟机,顺利拍摄,而这架飞机如今在青岛影视基地专设了一个特效棚,“以后大家拍飞机戏就方便了,也算为行业做了贡献。”
于冬表示,用“中国骄傲三部曲”作为博纳20岁生日的一个阶段总结,满满的正能量以及浓烈的家国情怀,相信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激起正面积极、广泛并深远的社会效应。
从《十月围城》救援孙中山开始,博纳就在试图对概念先行的主旋律影片进行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突破。“我们赋予了英雄人物家国情怀的同时,也塑造了他的生活细节,他有缺点,但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光芒,(观众)不言而喻会被感动。”其次是在语境上跟年轻人接轨,在技术上严格采用大片的技术标准,比如打到石头、木头、丛林里的声音,都有非常清晰的层次。用现代电影的方式去讲故事,归结到一点就是提高观赏性。
《十月围城》试水后,《智取威虎山》更是博纳主旋律大片的首次尝试。拍这个片子的初衷,源自于冬童年接受这些红色电影的基因,孤胆英雄、黑话、土匪头子很有意思。改编时关于解放军的部分原汁原味不动,但把八大金刚、座山雕反派进行了丰富。
“《智取威虎山》的宣传点是好莱坞式的谍战大片,刻意不往主旋律上说,到了《湄公河行动》宣传口号就是“保家卫国”,到《红海行动》更是往主旋律上去。而博纳在 “拆掉沟通的墙之后,发现其实年轻人挺喜欢看这种主流大片。”
博纳相继出品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均在宣发不炒作、前期排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口碑多次逆袭。而这背后是博纳已经被反复验证的方法论,以优质内容影片为核心,优先考虑春节、国庆、暑期及元旦四大档期做发行。
而对题材的审慎选择,可能比上述几点更重要,体现出这个擅长主旋律公司的敏感嗅觉。
“《烈火英雄》拍的是大连油罐区爆炸,平民是零伤亡,消防员没有太多无谓的牺牲,这体现了是在关键岗位上临危不退,更展现了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情怀。”而《中国机长》也是一切事故调查已成定论,机组被央视报道、被定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才放手一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博纳的弱冠之年。
在高朋满座的博纳之夜,曾经将于冬引入香港导演圈的文隽、伴随于冬从第一次红毯走到纳斯达克的施南生、博纳合作的第一位导演黄建新以及林超贤、刘伟强等齐聚一堂话旧交,跟互联网影业用数据和片单长度标榜成绩不一样,这里更多的是中国传统的情与义。
在这场20周年庆典上,博纳宣布入股和颂,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开始布局艺人经纪,“我会陆续把跟博纳合作的演员全都争取到和颂这里,”希望通过专业的公司来管理和引导艺人,从而把控风险。
从电影发行,再到电影投资制作、影院建设和运营再加上艺人板块,博纳的20年走出了一家传统民营影视公司的中国特色历程。
2. 从港片发行户到主旋律商业片引领者
民营电影公司之中,博纳算是先行者,于冬是从体制里出来的很早一批吃螃蟹者。当年于冬刚刚迈出校门,就踩在了电影业政策变革的节点上,各制片厂获得了故事片的自主发行权,不再由中影统一发行。随后,民营公司也有了参与发行的权利。
一个拷贝卖一万块钱,到了任何地方先喝酒,“一杯酒一个拷贝。”陈凯歌曾对于冬这种拼命三郎做法叹道“弄不好叫"推销员之死"”。于冬凭着“能喝”的拼劲儿,以出众的发行能力出众,在26岁那年成了北影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科长,韩三平签发的任命。
1999年,于冬下了决心,用3万积蓄和27万借款创立了博纳。20年后,再回首看下海创业、自办发行的这个决定,于冬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电影积攒了一股力量,即将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凭借在北影厂建立的地方影院人脉和发行能力,于冬创业发行的第一部片子——黄建新的《说出你的秘密》就大获成功,最终票房1000万,于冬赚到了第一桶金。2001年,随着电影体制继续进行市场化改革,博纳拿到了首张民企电影发行许可证,开始走向香港电影圈的主战场。
9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香港电影,不少港片和电影人寻求进入内地市场。于冬机缘中拿下了文隽监制的《我的兄弟姐妹》,大打催泪营销牌、全国同档期上映,最终以2000多万元成为当年票房亚军,于冬一举在香港电影圈打出了名气。《天脉传奇》与《蜘蛛侠》对打,最终取得了3000万票房,将于冬进一步抬进了香港影视圈,从此博纳几乎垄断了港片在内地的发行。
2007年,红杉沈南鹏和SIG海纳亚洲创投抛出了橄榄枝,其注资还为博纳打通了银行融资的渠道。第二轮融资也以此迅速推进,公司从家族企业走向更规范化的现代企业。
博纳为了控制片源,开始大规模参与电影投资制作,《窃听风云》在2009年暑期档拿到1亿票房,《十月围城》在2009年贺岁档拿下近3亿票房。在这过程中,与创作团队关系的磨合为博纳后来拍片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于冬抓住了香港导演北上的浪潮,“职业导演,还是香港要多一点。”开始是香港导演拿剧本找于冬,到后来则是于冬拿剧本问,这活你拍不拍?“只要你把剧本做好、配好足够的班底,以这些导演的专业性和职业经验,完成得很好。”
博纳逐步形成了由香港导演执导、以商业大片包装主旋律题材的方法论,《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也一以贯之。以前有英模传记片,也有展现重大事件的作品,但真正表现国家担当的作品比较欠缺。比起一些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化,影片主创遵从类型片的创作规律,探讨了人性的深度。温暖的人性表达既能够迎合内地的主流价值观,也和港式人文理念相通,实现了内地与香港文化的有效缝合、对接。比如《湄公河行动》就解决了警匪片以暴抗暴的合理性问题,“这就是美学突破,也是思想价值正向浮动。”
值得注意的是,于冬一直以来都不看好明星资本化的账面游戏,除了投资韩寒的亭东影业,于冬与导演们的合作,主要是片约,更多还是建立在信任和默契上的关系。“跟黄建新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有重要项目会跟他商量,实在没人了,我说你来吧,他也就来了;跟超贤导演是片约,他跟我合作三部起,后面还有几部大片约,跟他像一个亲密的伙伴;刘伟强就是能够为你赴汤蹈火的兄弟……”
“选对题材,用对导演。”于冬作为制片人,对项目参与都很深,“这是多年积累下的信任,我肯跟他们一起做事,而不是一个甩手掌柜。”
除了主旋律以外,博纳与香港导演们合作,还为市场贡献了《追龙》《无双》等新港片类型,对文艺片也持续支持。比如《桃姐》的投资给博纳带来不过8000万元票房,但捧回了全球三十多个电影节奖项。
博纳的项目运作已经形成以于冬——制片人为核心的模式,一派好莱坞范式,不过制片人中心也只有一个。在于冬的计划里,未来的产能不会盲目扩大,“要做头部的头部,就是为全年四大档期定制。”这是典型的影片发行思维,与平台式思维不同,透露出一个资深电影人的行业敏感。
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博纳曾拿下第一张民营的发行牌照,而在院线牌照开放后,博纳又是啖得头汤,拿下了新规后的首张牌照。过去几年博纳影院稳健增长,到2018年底,博纳已完成65家影院的建设开业,2019年还有稳定的继续开业计划。大盘增长进入瓶颈,院线生意不复以往性感,但仍是有产业链布局公司的必争之地。于冬看得很清晰,“现阶段留给影院的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强化剧场效果。”
3. 回A之路漫漫,求索下前行
2010年,在博纳业务覆盖了制片、发行和影院全产业链时,在投资机构的推动下,博纳赴美上市。
这是博纳的高光时刻。不过这个故事并没有按“美国梦”标准结局发展。事实是,境外投资者低估、甚至不认可博纳和中国电影的价值。“五年间,博纳从美股市场融资总额不到一亿美元,公司要靠项目滚项目的方式给自身“输血”。这五年常常被外界描述为博纳“失去的五年”。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行业却在高速前行,全年电影票房从不足百亿到2015年突破400亿,五年间实现数倍增长,电影生产、观影人次、影院数量也增速可观,A股市场也相继出现了数十家影视企业,充分享受了市场红利,这一切都让于冬意识到,拍好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舞台还是在国内,电影市场的未来仍是在中国。
于冬的决心在《智取威虎山》票房大爆发而资本无动于衷时积累到顶点,终于决定回A股上市。2016年宣布完成私有化,2017年5月博纳影业进入上市辅导期,下半年便提交了招股书。
《智取威虎山》
博纳私有化退市时,正是影视圈泡沫正盛时,行业内不乏抛出对赌、回购条件的上市融资计划。博纳没有盲目做出承诺,也顺利融了两轮,引进了阿里、腾讯、复星等股东,行事风格渐行渐稳。
曾在2014年上海电影节金爵论坛上说过“未来电影公司都要给BAT打工”的于冬,在博纳私有化过程中,并不回避地拥抱了互联网资本。“BAT带来的技术革命、思维方式和金融资本都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助力。作为影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好内容、好文化和好战略。”互联网也可以成为转机。
市场变幻当真难以预测。当博纳还在资本市场门外排队,慨叹“错过了5年发展机遇”时,影视行业在2018年迎来空前的风波和巨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市场不好的时候我很努力地没让投资人受损失。在美国的五年让我在沉寂的时候能厚积薄发,积累了很多公司系统化的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财务、内控的规范。”于冬说到这里,言辞缓慢而又真诚。“我这个CEO既要懂得电影创作规律,又要懂得会计制度。”
对于A股影视上市公司来说,股东质押股权融资的情形非常普遍,正常市场条件下没有太大风险,而2018年的市场大跌让实控人们股权质押风险飙升,一部分公司因此易主。而因为没有盲目做股权质押,于冬和博纳从风暴中安然穿过,“没有这个资本加杠杆的喧嚣,反而让我这三年更集中精力,集中专注主营电影的业务发展。”
据博纳官方数据,截至2018年底,累计出品发行影片270余部,连续十年每年出品影片数量位列中国民营电影公司第一;出品发行影片获得中外各大电影节重要奖项400余项,获奖数量在中国民营电影公司中位居第一;出品发行影片累计票房收入超过300亿元,每年年度票房占比连续是十年位列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前三甲。
据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剁椒娱投(id:ylwanjia)查询证监会官网数据,截至6月20日,博纳在中小板的IPO排队序列中是第11位,已经越来越靠前。
五年之后又三年,博纳从美股退市,又选择了老老实实排队IPO,最终靠着踏实稳定、深耕主业走到了最恰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