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陈楸帆发现找自己要IP授权的人一下多了起来,而潘海天发现,自己等待了多年的科幻元年好像真的来了。
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一部叫《流浪地球》的电影。
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从2月《流浪地球》爆了之后开始筹备这次北影节的活动,我们发现,很多优秀的科幻小说,已经从星云奖、银河奖进入影视行业,跟影视圈发生共振。其中最幸运的一批已经被中影、优酷、万达等知名影视公司卖走,正走在成为下一个《流浪地球》的路上。
由此我们萌生了做一个科幻IP价值榜的想法,帮助对科幻领域感兴趣的行业人士看到那些亟待发现的富矿。今天,在由娱乐资本论主办的“科有疆,幻无界——中国电影的科幻美学”北影节主题特约活动上,我们公布了“金河豚科幻IP价值榜”。
整个评选活动吸引了近百个正在开发的科幻项目申报。最终,在八位来自科幻圈和影视圈的大咖的评审下,我们评出了11个最值得关注的科幻项目。(后台回复关键词“金河豚”后台获取科幻IP价值榜白皮书)
和以往科幻圈的奖项如银河奖、星云奖不同,这次的评选加入了影视行业的视角,从故事性、科幻点、改编易操作性、制作易操作性和商业价值五个维度全面评估一个科幻IP的开发价值。“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终于在科幻圈以外有了像娱乐资本论这样的新媒体,在北京电影节向全国电影人推荐中国优秀的科幻作品。”八光分文化影视总监西夏在颁奖致辞时说。
我们希望在这些项目中能出现下一个《流浪地球》,更希望能走出一条独属于中国的科幻影视之路。正如评委姬少亭所说,“并不是所有的科幻一定要拍成《流浪地球》这个样子,也不是中国科幻的电影只需要由刘慈欣一个人承担所有任务。”
而在论坛上,包括科幻作家、影视行业大咖在内的多位嘉宾通过演讲、圆桌论坛等多种形式,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在他们言语的碰撞中,我们看见了科幻这个影视类型更清晰的未来。
1. 为什么说科幻崛起正当时?
“其实科幻影视元年的概念可能最早是我提的,但是我连续预测错了好多年。”科幻作家潘海天在论坛上说。一提起科幻影视产业,就离不开屡屡被大家预测要来却一直没来的“科幻影视元年”。不过在今年,情况发生了改变。
潘海天发现,自从春节档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爆了后,推科幻项目更好推了。科幻作家陈楸帆也发现,想找他合作科幻IP开发的好莱坞制片人和厂商也比以前多了。
行业内对科幻IP的关注度达到了近几年的峰值。上一次科幻影视引起大家的关注,还是在2014年IP热潮兴起的时候。当时版权市场成交了一批科幻IP,如今少数项目已问世或即将问世,但大部分项目都折在半路上。“差钱”和“缺时间”扼住了大部分科幻项目的喉咙。
但很快,随着《流浪地球》的成功,科幻影视迎来了第二波高峰。这一次,科幻影视才真正走出小圈层,成为大众关注的重要类型。“相信在座的老师应该都深有感触,我们在过去五六年的时间里,做科幻项目时都会被问到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做得出来吗?二是做出来有人看吗?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微像文化CEO张译文说。
直到《流浪地球》爆了后,这两个问题才画上句号,行业才终于进入到“如何做好科幻项目”的正题上。大家对科幻这一类型越来越有信心。无限自在传媒董事长朱玮杰就在论坛中表示,以前给科幻电影做营销时,都常常把“科幻”隐去,强调其他类型元素如“爱情”“动作”等等,因为观众不信。但今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科幻电影”了。
对比国外的科幻影视行业,如今的中国也到了科幻影视崛起的时刻。陈楸帆在本次论坛的演讲中提到,历史上每次科幻类型的兴起都伴随着生产力、生产关系或者精神领域的大解放,比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一战和二战。现阶段中国综合实力提升,正是科幻类型兴起的时代,也正是我们为此付出努力的时代。
潘海天则认为,西方科幻黄金时期的到来,是伴随着大众对科学技术的普遍乐观,这才诞生了阿西莫夫这样伟大的科幻作家。中国现阶段掀起科幻热潮的周边环境和美国当年的状态很相似:中国人切实体验到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而且是怀着自豪和骄傲看待这一点。刘慈欣作品能在大众中获得如此高的声望和共鸣,部分原因也在于读者会认可那种对科学技术的赞美、崇拜甚至是信仰。
科幻类型已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新风口。鉴于此,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才在本次科幻论坛上推出了“金河豚·科幻IP价值榜”。
2.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科幻?
在评选此次“金河豚·科幻IP价值榜”的过程中,娱乐资本论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类型的多元化。此次参评的项目涵盖了生物异变、人工智能、末日危机、星际航行等多个类型,远比大众的普遍认知丰富。
陈楸帆在演讲中也提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细分类型。在他看来,所有的科幻片都需要与其它类型相融合,比如科幻+灾难、科幻+动作、科幻+惊悚、科幻+悬疑、科幻+历史等等,找到准确的定位是每个科幻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陈楸帆以这次“金河豚·科幻IP价值榜”的获奖作品为例,对今后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提出了几点猜想。韩松的小说《冷战与信使》讲述了太空冷战时期一对爱人的情感纠缠,又带有悬疑元素,可以拍成类似于《12只猴子》这样的作品。顾适的《嵌合体》讲的是基因编辑带来的伦理和道德争议,可以对标经典科幻片《千钧一发》。
王晋康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豹人》,将人的基因与动物的基因进行嫁接,比较像去年一部非常成功的中小成本独立科幻电影《UPGRADE》,讲个体通过技术改变了自己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失控,“这个议题非常适合做成那种带有强烈刺激感、动作性和悬疑性的中小成本制作。”
而张冉的《大饥之年》则将中国历史与“吃人”这一具有感官刺激的科幻设定相结合,很像前段时间很火的Netflix剧集《王国》。刘洋的《火星孤儿》,则以中国高考作为切入点,写一群人如何对抗外太空的入侵,很适合拍成带有超自然元素的少年冒险向剧集,如《怪奇物语》。
总的来说,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最适合改编的大方向。对有志于从事科幻影视的从业者来说,不跟风,冷静分析IP的类型元素,才是最重要的。以现阶段中国影视行业的工业化水平来看,《流浪地球》所代表的太空视效大片,不会是未来中国科幻影视的主流,只是个例。
解决了类型化的问题,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中国化”难题。如何拍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电影?中影股份北京电影制片分公司总经理许建海表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中西方科幻片的不同,更多地体现在价值观和情感上。
以《流浪地球》为例,它切中的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情绪会产生很多加分。节前我给郭帆导演发了很长一条微信,说我会大力支持《流浪地球》,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是部与众不同的科幻片,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很到位。”无限自在传媒董事长朱玮杰说。
潘海天则从“焦虑”入手,认为首先要关注中国观众特有的焦虑;其次再考虑中国独有的解决之道,如中国特有的哲学观念、集体主义传统、家庭观念等等;最后要考虑的是寻找到中国自己的美学体系,“建国前后,中国的美术风格继承了苏俄的一些美学概念,再加入自己的想象,其实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但到了现在,我们的美学概念基本被西方碾压,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是纯粹的西式审美体系,缺少独创性。”
张译文则认为,中国科幻影视的选题可简单分为两大类,一是和中国人有关的故事,二是和现代人有关的故事。除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和比较靠近中国人的苏联美学风格以外,也要考虑到当下世界。因为今天中国的观众大多踩在信息化和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上,所以类似于“程序员掌控未来世界”这样的话题也很值得关注。
“因为科幻项目的从业人员都是中国人,所以一定会浸染我们自己的思想。更需要重视的是选材,我们要选择适用于当下这个阶段的题材,逐步建立起未来中国的图景,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张译文说。
至于如何构建独属于中国的科幻世界观,陈楸帆以中国的奇幻IP“九州系列”作比,“九州系列虽然是奇幻,但设定非常严谨,对做科幻世界观很有参考价值。这群作者对整个地图上不同人种身上的特点和他们背后的历史、宗教以及语言都会找一个物理学或天文学上的依据。”
陈楸帆认为,把这套方法论用在游族影业与未来事务管理局目前正在合作开发的“三体宇宙”系列里,就很值得期待。在一群爱好者或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很多故事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形成新的驱动力。比如我们可以从《三体》中找几个小人物,写支线故事,最后再把几条支线汇成主流。
3. IP的影视化落地,科幻类型呼唤常态化
这一次的IP榜单,也加入了制作易操作性、改编易操作性两个评价维度,充分考虑了作品影视改编的落地问题。加入这两个维度之后,所评选出来的IP,《荒潮》《大饥之年》等超过一半是生物异变题材,因为相比于星际航行、科学狂想等题材,生物异变更容易影视化,更符合现今中国影视行业的制作水平。
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在《流浪地球》热映期间,采访过这个项目物理特效、CG特效、后期制片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每个人都像是拓荒者,在项目里尝试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多个第一次,科幻类型的制作,实际上还处于一个极其早期的阶段,大家都在学习国外的同时,摸索本土化的道路。
正如中影股份北京电影制片分公司总经理许建海在活动现场所说,目前中国的科幻电影市场起来了,观众对于中国的科幻电影有了极大的热情和足够的包容心。可以肯定的是,科幻启航了,未来它会成为中国影视类型当中一个非常稳定发展的类型,会持续有作品出来。
上周日科幻电影史上的奠基之作《2001:太空漫游》在北影节展映,以影迷身份亮相映前会的郭帆导演上台发言,时至今日他依然认为自己的《流浪地球》的诞生是一个偶然现象,是一个个案。言外之意,我们可以认为,现在中国电影制作的大盘,是无法持续地生产出这种作品的,这是一部依靠一群年轻人不要命“死磕”出来的作品,并不是影视行业科幻创作目前的常态。
但它确实树立了一个标杆,带动了一个产业,《流浪地球》这剂科幻的强心针是那么明显,科幻作家陈楸帆在现场透露道,春节到现在,包括大平台在内,各种向他咨询版权合作的人络绎不绝,行业内一股突如其来的热情向他涌来,“但并不意味着做这件事的难度有丝毫的减少,《流浪地球》起点很高,大家心里对科幻电影有了坐标,对后来人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正如娱乐资本论创始人郑道森在活动现场所说的那样,在《流浪地球》出来之后,拍完了的项目可能要决定重拍,还有的甚至可能要重新做后期,当然更好的一面是,曾经不被看好的一度终止洽淡的科幻IP又重新启动交易了。
陈楸帆这次入选金河豚科幻IP价值榜的《荒潮》已经获得了英国电影协会的资助,由一位好莱坞年轻编剧改编为英文电影剧本,还有一个项目要跟约翰尼德普的制片公司做联合开发。这位年轻科幻小说家的作品已经受到了好莱坞的关注,不过陈楸帆跟很多IP作者一样,拥有一种审慎的冷静,相比于作品卖个好价钱,他看重的是自身小说能被改编成一个好作品。“尤其是在电影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业,有时候我们对一个项目的理解,对它理念以及最后美学风格的呈现,共识比资本来的重要,因为这决定了成品是什么样的。”
美国的科幻产业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终于在1990年,以科幻游乐项目入驻环球影城为标志性事件,科幻产业才成为如今美国第二大创汇产业,科幻类型也成为美国电影最重要的类型之一。中国的科幻产业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之路虽然道阻且长,但潜力无穷。元年不能靠一个刘慈欣,更不能靠一部《流浪地球》,正如三体世界不能靠一个罗辑。科幻影视崛起正当时,这需要科幻圈和影视圈人士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