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本论(微信号:yulezibenlun):
为什么近期这么多家拟IPO的影视公司被叫停,原来,是因为证监会让公司上市的目的是鼓励再生产惠及中小股东利益,但名人效应明显的影视公司,名人往往是为了套现,这也让IPO的公司存在负面社会效应。
-----------------娱乐资本论-------------
创业板上市的新文化董事长杨震华刚刚参加了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略显兴奋地接受着电视媒体的采访。
以振兴本地影视传媒业为宗旨的此次会议,高调发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明确提出,“完善上海电影企业直接融资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影视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本市股权托管交易市场等途径募集资金。对成功在境内上市或挂牌的本市中小影视企业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影视企业独立发行或集合发行企业债券以及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对于成功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本市中小影视企业给予适当补贴。”
如今虽得到政策支持,但影视公司的融资却一再受冷。仅一周时间,先是大唐辉煌借壳上市失败,后是能量影视创业板IPO遭否决。
新文化无疑是幸运的,不仅已成功实现上市大业,并在上半年火线收购上市受阻的郁金香广告,但一同参加本次会议,尚未上市的麒麟影业,银润传媒冲击资本市场的道路却不乐观。
据理财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两个月里,包括大唐辉煌、能量影视、欢瑞世纪、华海时代、金英马等5家影视公司的IPO或借壳上市项目被监管层叫停。
一边是地方政府的“力挺”,一边是发审委的“冷面”,博弈间映射出文化影视上市寒冬到来的现实。
1.上市或成明星套现机器
“他们并不能就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给出明确规划。”一名曾担任某影视传媒公司承销工作的券商人员告诉记者,影视公司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亦让发审委对公司上市目的打上问号。
影视传媒行业是资本大量堆积的产业,影视公司在发展初期为了推出具有市场关注度的口碑作品,往往会以股权作为回报条件,回馈给明星片酬。“部分影视公司在上市前自然人股东人数就超过200人。”
成立于2004年的能量影视是一家电视及网络视频内容服务提供商,拥有《鲁豫有约》、《壹周立波秀》、《超级演说家》等热门栏目的版权。
根据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能量影视拟在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9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6%,计划募资2.32亿元。其中,陈鲁豫持有能量影视325万股,占总股本的5.57%,为第三大股东;周立波持有200万股,占总股本的3.43%,为第七大股东。
按目前二级市场影视公司股价估算,如果能量影视上市成功,陈鲁豫身家可能过亿。但是,伴随着能量影视IPO的被否,陈鲁豫跻身亿万富姐之路暂时搁浅。
“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公司高管进一步激发潜能,借助上市机遇将公司股价推向新的高度,但对于持股明星而言,套现是唯一目的。”景天投资的合伙人王田宇这样解释自己不投资影视公司的逻辑。
在他看来本质上,公司上市的目的是鼓励再生产惠及中小股东利益,但名人效应明显的影视公司上市往往存在负面社会效应。”
2.严重依赖明星效应
的确,“明星股东”频频亮相的现象背后,是影视行业群雄逐鹿、粗放经营的现状。
暂时将明星一夜暴富的神话搁置,理财周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影视传媒生态的行业前景,分析师意见各不相同。
“随着大众娱乐性消费支出的不断增长,成本相对较低的娱乐消费获得大幅增长,传媒行业将享受行业增长带来的红利,电影屏幕数的大规模增长将带来整体影视制作行业市场份额的提升,未来一段时间都将看好影视行业。”上海证券分析师张涛的观点鲜明,但亦有分析师表示不同意见。
来自国泰基金的一名基金经理对个别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表示难以把握。“传媒影视企业在可持续盈利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业绩起伏较大,利润或出现亏损,而这恰恰也是这类文化影视公司的致命伤。”
上述基金经理的观点得到了数据验证。理财周报记者从已上市的传媒类公司业绩中发现,除了华策影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为39.68%以外,华谊兄弟、新文化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都有所收窄,光线传媒、华录百纳还出现了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
同样,据公开资料显示,刚刚冲击创业板被否的能量影视,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都在稳步上涨,但是毛利率却有下跌趋势。
“即便在影视传媒高度发达的美国,票房号召力依然来自于个别明星,而非出品方。”从公开季报显示,该基金经理已逐渐退出去年重仓持有的影视传媒类上市公司。
3.上市遇阻倒逼收购
上述提及的能量影视IPO被否,并不代表“鲁豫们”的上市梦破灭,如果能够借壳并购重组,明星们依然有着不错的“钱”景。
一名长期致力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投资经理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目前壳资源仍然较为宽松的背景下,借壳上市对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贡献更为明显。”
事实上今年以来,影视公司也的确曾开启了一股并购风。
随着国企改革力度加大,部分国企集团希望剥离大量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资产,通过出售壳资源,实现乌鸦变凤凰的故事一再上演。
“这些拟借壳的上市公司主营完全可以和已上市的壳资源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上述投资经理采访口中的一个“完全”和一个“任何”打开了那些深陷IPO排队上市队伍的影视公司想象空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A股共发生63起影视公司并购案,涉资近550亿元。然而,随着今年多部电影票房和综艺节目收视率的“大跌眼镜”,让监管层和市场对于影视公司的热情,也逐渐冷却。
自9月份以来,泰亚股份、熊猫烟花、禾盛新材纷纷宣布终止收购方案,这也导致欢瑞世纪、华海时代、金英马上市计划相继搁浅。
在单独或借壳上市路径越来越狭窄后,目前已上市公司收购中小影视公司或将成为未来主流。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华谊兄弟、华策影视、新文化以及光线传媒在上市后均祭出资本大旗,收购文化传媒领域其他公司,做大或丰富旗下业务范围。
虽然每个行业商业模式都各不相同,但最终市场会倒逼大鱼吃小鱼的结果,影视传媒行业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