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有钱、黑科技,国产虚拟偶像复制初音未来还需要哪些条件?

“站在风口上,猪都飞起来。”三年前,雷军曾在微博上写下这句名言。

“站在风口上,猪都飞起来。”三年前,雷军曾在微博上写下这句名言。现在,小米似乎又在寻找新的风口。

11月28日,小米在其IoT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其虚拟形象“小爱同学”,对此,网友总结为名字像虚拟偶像“AI·绊爱”,造型像动画《EVA》里的凌波丽。

尽管不知道小米此番举动只是为了推广人工智能,还是也打算进军“虚拟偶像”领域。但毫无疑问,“虚拟偶像”这个词,已经日益进入了主流视野。

就在11月25日,初音未来在上海举办了第三次中国官方演唱会“未来有你”,票价高达1480元;再往前推,今年6月,洛天依也在上海举办了万人演唱会。

伴随着一场场虚拟偶像的现场演出,近两年,国内的虚拟偶像也开始井喷。根据剁椒娱投(ID:ylwanjia)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国内先后有大概十多家公司启动了虚拟偶像项目。

短期来看,对老牌企业如禾念来说,商业模式和变现依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对一些不缺钱的公司来说,虚拟偶像具体该怎么打造,全然没有成熟的方法论;对于那些虚拟偶像创业公司而言,想要跑出来,可能需要找到音乐、动漫、粉丝运营等各方面更好的复合型团队。

但这并不影响虚拟偶像的野蛮生长以及整个细分领域的崛起。更值得注意的大趋势是,2016年,日本虚拟偶像LoveLive!的线上收入超过80亿日元,甚至超过了真人偶像团体AKB48同年的收入。

如果说TFboys、SNH48这些真人偶像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偶像市场的巨大潜力,那么初音未来、洛天依和LoveLive!则让人们看到了虚拟偶像的市场潜力。

那么,国内虚拟偶像创业公司能否像SNH48复制AKB48的成功一样,在二次元领域复制初音和未来和LoveLive!的成功呢?

1.千人千面,还是统一人设?

从现有的商业成绩来说,诞生至今10年的初音未来,已经创造出了一个100亿日元的市场。

作为初音国内版权的总代理,新创华数码事业部总监萧寒冰告诉记者,15年时,初音的百度贴吧人数是17-18万,现在100万左右,三年增长了五倍。QQ音乐上,初音粉丝接近两百万。

再看国内,虚拟歌姬的代表洛天依,从2012年诞生至今也有五年了。微博粉丝超过200万,QQ音乐粉丝超过160万。

看这些数字,你会觉得虚拟歌姬的人气还在逐步上涨中,但从新创华的观察来看,虚拟歌姬正面临着一些需要被解答的新问题:虚拟歌姬的人设到底是应该明确还是千人千面?

 

从虚拟歌姬的起源来看,基于VOCALOID的虚拟歌姬们,最初只是一款音乐创作软件。你用它创作出什么样的歌曲,歌曲风格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她在粉丝心中的风格。可以说,除了绿色双马尾这个最基本的人设,初音在每个粉丝心里都是不同的。初音未来到底是摇滚歌手还是流行音乐歌手,还是民谣歌手? 可能都是。至少就目前来说,初音是千人千面的。在基于VOCALOID的音乐创作圈里,甚至流传着一句话:“V家的官设就是没有人设。”

但随着初音越来越从狭窄的歌姬领域,走向偶像,粉丝对初音的期待也有了变化。

“早些年粉丝对内容的要求主要是出音乐专辑,开演唱会。但现在他们想要看到更多初音相关的电影和产品。”

就目前来说,初音出现在好几部动画番剧里,角色设定都是高人气歌手。

官方的纠结在于,接下来是不是什么样的电影都可以参加?

古装剧,现代剧,科幻剧,什么样的剧才是初音可以参演的。新创华告诉记者,之所以影视参与进展缓慢,就是因为存在这一疑虑。

对官方来说,他们现在更想要把初音打造成出一个具体的调性。“现在我们在选择演唱曲目时,会尽量让初音唱一种类型的歌,往一个比较有距离感,或者是带点高冷的公主形象上打造。”

但粉丝愿意接受这种调整吗?“肯定会有些人不乐意,初音的粉丝也是分成许多派别的。”萧寒冰如此表示。

确实,明确人设可能带来粉丝流失,不是官方愿意看到的。但官方又必须朝这个方向走,因为更多的歌姬在涌现。

当然对三次元的人来说,他们知道的往往只有名气最高的初音和洛天依,这就是头部效应,一定程度上,他们已经打破了次元壁。

在萧寒冰看来,初音在商业上的成功,是她比别人起步都早,有整整十年的积累。但如果把初音就看成歌手,从名气来说,初音或许是天后级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类型的歌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邓丽君,王菲,汪峰,老狼,他们都无法复制,因为他们有各自的音乐风格。”从类型音乐的角度来看,歌姬供给还远不满足市场需求。

观察现有虚拟歌姬的粉丝,不乏同时喜欢多个形象的。但很难说,是因为用户的包容性,还是因为虚拟歌姬的数量还远未饱和。如果是后者的缘故,就回到了最初的人设问题:初音如果不能有明确的定位,或许有一天,也会在大量的虚拟歌姬中被遗忘。

反向思考,新入场的虚拟歌姬们,要想吸引新的粉丝,也要走差异化路线,尽可能突出自己的特征。

2.UGC还是PGC?

和孙悟空,哆啦a梦,叶修等虚拟人物不同,虚拟歌姬被人们喜爱并不是因为她是某个故事里的人物,她具体做了什么事,她被喜爱的原因是养成感,而养成的方式就是由大量粉丝来为其创作歌曲,也就是UGC模式或同人创作。

据了解,每月为初音产出的新歌高达上千首,一些点击率、流传度高的同人曲甚至被奉为“殿堂级神曲。”

正如谷歌对初音的定义:“初音未来,虚拟歌手。创作者,每个人。”在UGC模式下,不像真人偶像会随着流行文化而迭代,虚拟歌手的音库和其他技术都是可以同步更新的。如果有一天流行文化变了,只要有大量用户利用初音重新产出内容,重塑设定,让她重新流行,看起来也轻而易举。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从现实来看,UGC的模式似乎渐渐地不可持续期,就连同人文化氛围强烈的日本,优秀的P主近年来产出的作品也日益减少。

作为歌姬,如果没有持续产出的高质量新歌,很难想象人气能维持多久。

初音用了十年成为虚拟偶像第一人,洛天依用了五年,通过累计6000余首歌,以及每月100首左右的新歌持续积累着自己的人气。

对于新出道的虚拟歌姬来说,除掉洛天依和初音的粉丝,剩下粉丝市场,真的庞大到了用户可以持续为其产出大量且高质量同人作品吗?(无论是歌曲,还是插图还是视频。)等待他们的是一个漫长的积累期,还是在人气积累期就被淘汰呢?

虚拟偶像公司上海望乘的创始人任力告诉记者,虚拟偶像这个行业的本质还是内容。“UGC创作带动人气没错,问题在于做什么UGC。“你只要想想你身边,有多少人会写作,会画画,又有多少人会编曲。音乐创作的门槛太高。要做出符合国内的内容,那么目前PGC是比较理想的。”

事实上PGC模式已成常态,小旭音乐的CEO卢小旭就告诉剁椒娱投,他们去年与虚拟偶像合作的原创歌曲不到30首,今年则增加到了70首;另一家音乐公司墨明棋妙则透露,他们最近正在为一家虚拟偶像男团创作歌曲。

然而从UGC走向PGC引导为主,并不只是音乐创作门槛高的问题,对虚拟偶像来说,打造音乐之外的内容产品:小说,动画,漫画,游戏,短视频等等,也变得日益重要。

相比歌曲,小说,动漫游戏视频等产品的优势在于更擅长讲故事。故事一方面可以强化虚拟偶像的人设,一方面本身就能聚拢一大批粉丝,强人设+强情节,这也是近年来群像小说和群像动画热门的原因。

基于这个原因,上海望乘和网易漫画合作了《漫画家与大明星:悦蓉与悦成》,推出了男性虚拟偶像“悦成”,和咪咕数媒合作推出虚拟偶像“楚楚”,定位虚拟歌姬的“心华”则计划于明年推出自己的游戏,

“重要的是讲故事,在国内,像初音这种不靠故事的UGC模式基本上不可能成功。”任力如此总结。

3. 真人配音,还是彻底走向虚拟?

尽管虚拟歌姬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音乐创作人唱歌,用人类的声音。但就现有的技术来看,虚拟歌姬的声音和真实的人声,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果说,嘻哈,摇滚,民谣等不同的音乐风格之间,存在着欣赏壁垒,那么在真人偶像的歌声和虚拟歌姬的歌声里,存在的就是次元壁垒。

“一开始听着不习惯,但听着听着就喜欢上了。”小旭音乐的刘灿这样告诉记者。然而换个角度思考,这句话也说明了对非二次元爱好者来说,要爱上虚拟歌姬的歌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何突破歌声的问题?不同的公司有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而虚拟偶像女团And2girls的办法是用真人配音演员。

这套模式初看很像日本的LoveLive!,每个虚拟偶像角色背后,都有一个固定的真人声优。

但从操作来说,又很不同。LoveLive!的动画里,你看到的是二次元的形象,听到的是三次元的歌声,到了线下的演唱会互动,你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偶像团体。

但And2girls的计划真人全程隐身。 即便到了线下互动环节,你也只能看到全息投影的五个虚拟偶像。“我们会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让台前的虚拟偶像能跟真人一样实时互动,但我们的配音演员会始终待在后台。”And2girls的负责人,蜜枝科技的CEO刘勇如此表示。

如果说LoveLive!的亮点是二三次元结合,真人形象和虚拟形象同等重要,在And2girl的计划里,真人的地位则退后了,变成了为虚拟角色服务。这样的好处是打破了音乐的次元壁。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虚拟偶像是不会变老的, 但他们背后的真人歌手是会老的。

当10年后,15年后,真人歌手音色变化,高音唱不上去的问题时,虚拟歌姬要换配音演员吗?换的话,是要找和最初一样的声音吗?也许正是这种忧虑,让一部分虚拟偶像的公司,放弃了真人配音,选择了继续完全依靠技术。

新创华的萧寒冰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研究声带口腔结构,目标是有一天初音能发出跟人类一模一样的声音。“而这个声音不会因为时间而衰退,变化。”

 4.虚拟偶像只会唱歌吗?

在继续讨论什么是虚拟偶像之前,或许我们应该先理清一下“偶像”这个词。“偶像可以是个概念,只要你崇拜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偶像。也可以指职业:那些依靠自身魅力专门从事偶像职业的人。”蜜枝科技的刘勇这般解释。

“如果把虚拟偶像的概念放宽,哆啦A梦也可以称之为偶像啊。”新创华的萧寒冰如此说。

“虚拟偶像不等于虚拟歌姬,真人的偶像也是一样。”上海望乘的任力这般表示。

环顾虚拟偶像的赛道,如果是早几年,大家对虚拟认识还等同于歌姬,那现在,更多类型的虚拟偶像正在涌现。从技术上说,出现了3DCG制作的虚拟偶像Saya,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状态。

从形式上说,出现了以偶像为职业的虚拟偶像团体,日本有LoveLive!,偶像大师,国内有And2girls。此外,还出现了其他职业的偶像,如上海望乘旗下的设计师楚楚。而西山居推出的新偶像“帝菲儿”,定位则更多样化,除歌姬外,还是舞姬和主播。

为什么在唱歌之外,虚拟偶像开始“跨界”了。

一方面是为了在虚拟偶像之间形成差异化。另一方面如前所说,虚拟偶像的本质还是内容,单靠音乐的话,数量和作品质量都跟不上。除了少数歌姬如初音未来,想靠音乐专辑来收获收入,还是相当困难。

如果说国内的网文付费市场已经成熟,漫画付费市场刚刚起步,音乐付费市场只能说是有潜力。

其实一定程度上,看一下国内的整个唱片市场,当歌手都要靠跨界参加真人秀才能火一把时,虚拟偶像谋求音乐以外的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而音乐以外,什么形式能快速积累人气?当然是:主播!看看国外,虚拟youtuber绊爱的成功,就是绝好证明。

上传到youtube短视频里,自称是人工智能的绊爱,回答观众的问题,玩经典梗,玩游戏……娱乐效果堪比单口相声,搞笑水平不输真人主播。从2016年11月第一次出现在网络,到2016年9月,10个月的时间,绊爱的youtube频道粉丝已经给超过了80万,B站的关注人数也超接近40万。高人气之下,绊爱已经开始为一些日本手游做推广宣传业务。

而主播这种形式,除了游戏,还可以细分出很多领域:音乐,舞蹈,手工,美妆,影视,吐槽,搞笑……或许有一天,我们能看到一个虚拟偶像定位是柯洁那样的天才棋手,开通自己的围棋频道,直播对弈。

当然,音乐之外选择切入什么领域也和一家公司的基因相关,比如西山居虚拟偶像项目的制作人周湘君就坦言,依靠金山多年的人才储备和技术优势,我们利用光学运动捕捉设备自研了一套实时导播系统,而不断完善的引擎动画技术,让我们优势更多在直播和舞蹈上,当然,他也表示,技术说到底其实还是一时的,最后还是落到内容比拼上。

And2girls则把重心放在了故事设计上,选择了与打造九州世界观的art+团队,七灵石动画等合作,想要通过动画漫画等作品让安菟的世界观如指环王和漫威一样广为人知。

从视频到全息演唱会,从提前录制到线下实时互动,从歌姬、舞姬,到设计师,主播,偶像团体……随着实时动作捕捉,表情捕捉和声音采集等技术的进步,随着3D打印,VR,AR技术的进步,未来的虚拟偶像,或许会重塑人类对“偶像”这个概念的认知吧。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