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吼的画外音,魔性的四方哈,《火星研究院》的极致让观众想不颤抖都不行

“一言不合就鬼畜”,不少网友在看《火星研究院》时都表示以为自己误入B站鬼畜区。

“一言不合就鬼畜”,不少网友在看《火星研究院》时都表示以为自己误入B站鬼畜区。

由于主持人、嘉宾以及制作团队的相似,不少网友都以为《火星研究院》是《火星情报局》的续集,但在观看时却会发现,两者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非常不一样。

1.实验有趣又有料,独特的后期让观众耳目一新

《火星研究院》笑点密集,画外音夸张,实验稍显荒诞但又具备一定的实用性。比如在节目中,伍嘉成和张予曦试验让男生瞬间心动的甜蜜行为,并现场公布伍嘉成的心跳指数。女性观众可以在磕糖的同时获得一些有趣又实用的撩汉技巧。

另外一个实验邀请到了日本最受欢迎的中国心理术师松明来挑战实验员们的演技。在实验中,火星实验员要求从一个不透明的纸袋中抽选一只白球或黑球,抽到白球者要求现场说假话,抽到黑球者则要求说真话。松明需要在与实验员的互动中猜出其抽到的是黑球还是白球。结果松明通过实验员一系列或者某个特定的微动作就准确地猜出了球的颜色,让观众在目瞪口呆之余get到了不少说谎者的特征。

作为实验员的杨迪说他还曾经试过把“手怼墙会飞”这样的小实验带到朋友聚会当中,大家都觉得非常有趣。在杨迪看来,《火星研究院》是怕什么就让你来什么,杨迪怕狗,怕坠落,结果奔跑潜能测试时被狗追,叫醒实验中他是盗梦空间同款失重坠落,但即使像他这样的综艺咖也被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艺人潜能。

《火星研究院》实验员  杨迪

从实验内容看来,相比于科普性,节目的娱乐性似乎更明显。那么,《火星研究院》作为科学实验类节目的价值何在?

对此,阿里文娱大优酷MAD工作室总经理宋秉华告诉娱乐资本论,教化类节目和娱乐类节目走的是两种不同路径。前者只是让少数人的境界提升到一个高度,而后者则是吸引足够多的人来提升一点点,这是很本质的差别。娱乐类节目如果要实现科普的功能,就必须先把观众吸引过来,否则科普无从谈起。后期的《火星研究院》会更注重科普功能的娱乐化呈现,给到观众更多干货。

电视节目的教化作用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问题,如何在娱乐和教化之间取得平衡,是很多导演需要考虑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教化作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多时候观众在娱乐之余得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科普。

为了保证 " 火星实验 " 行动的科学性,《火星研究院》还请来了火星专家团——中科院心理所神经科学博士邓虎、著名心理学博士张怡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于悦、心理专家史宇、著名情感心理作家苏芩等一众学术大拿。

阿里文娱大优酷MAD工作室总经理 宋秉华

除了有趣的实验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魔性的后期。相信看过节目的观众就算忘了节目进行了哪些实验,也绝对忘不了“红唇姐”那令人炸裂的画外音和嘉宾在大笑时标配的“四方哈”。从声音到画面实现全方位的魔性,观众想不颤抖都不行。

然而,“红唇姐”的声音一开始并不能为观众所接受,不少网友都嫌弃画外音太过尖锐,“戴上耳机时看节目简直让人有种想扔掉耳机的冲动”。但随着节目的推进,网友们发现红唇姐有了更多的个人情绪,越发习惯这种嘶吼的画外音,而且开始为“红唇姐”打call。

“红唇姐”从不被接受到走红,可以说是节目创新的结果。在此之前,同种类的节目已经形成模板化的画外音,就算是看不同的综艺节目,观众也会感觉画外音仿佛都出自同一个人,所以当风格完全不一样的画外音出现在《火星研究院》时,观众并不能够马上适应。《火星情报局》总导演兼《火星研究院》总顾问的胡明认为,观众总是希望看到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节目,但如果一切东西都符合观众预期和正常的状态,那这件事情对于节目创作本身就是没有突破的,所以作为导演,往往还需要考虑怎么样才能给观众带来不正常的反应。

《火星情报局》总导演兼《火星研究院》总顾问 胡明

2.创作空间缩小,深耕垂直综艺成大势,科学类节目迎来创作上的春天

近年来,综艺节目之间互相“借鉴”或者直接购买海外版权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惯例,这类节目往往也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却使得国内制作团队的原创能力和动力一度陷入疲软。加上今年行业内广告客户投入到网综领域的总预算低于所有平台方和制作公司的节目制作费用总预算,不少艺人也价格上涨,宋秉华表示,“行业内留给制作团队的创作空间一直在缩小”。

按照《火星研究院》目前的市场表现,胡明坦言略低于预期,但他认为这是做原创节目必须要支付的迭代成本,如果因此而放弃建立整个行业里的项目迭代以及在IP研发上的自我生产和创造的话,中国的综艺制作就仍然会回到购买模式里。

《火星情报局》作为近年来少有的现象级原创IP之一,制作团队不仅继续创作《火星情报局》第N季,同时也正在深挖这一IP,即将推出火星系列同名网剧和大电影,而《火星研究院》作为全网首档极致实验真人秀,可以说是团队深挖火星IP的一次试水,也是对垂直综艺的一次深耕。

2017年是垂直综艺爆发的一年,而科学类综艺也在今年出现了数量上的提升。除了《走进科学》《是真的吗》《我爱发明》这类长期的电视科普栏目之外,还出现了央视的《加油!向未来》以及湖南卫视的《我是未来》等多个周期节目。

《火星研究院》总导演林晟在做这档节目之前已有5年实验类节目的经验,并因此积累了国内800多个专家资源。之所以决定做这样一档节目,除了科学类节目与生活相关受到关注之外,模式化节目的流行让他觉得有必要深耕自己熟悉领域的节目。林晟带领的《火星研究院》团队由80人组成,是一群活力飞扬的90后,林晟把这个团队命名为U235,U235是自然界唯一能裂变的同位素,他们期待着能在综艺的舞台上爆发。

《火星研究院》总导演林晟

科普是一种不变的需求,但是其市场却是一片蓝海。在娱乐类综艺节目的模式被开发殆尽时,转换思想另辟蹊径,无疑是节目出品方的内部需求。过去,科学类节目大多出现在央视,而从明年一线卫视的综艺编排上看,科学类节目的身影也频频出现。

综艺在各个垂直领域出现了更多形式和内容呈现,对比大明星大制作的节目,垂直类综艺的深耕似乎是一条更理性的路,更有可能以内容致胜。未来,科学类节目如果能找到合适的综艺形式,或许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