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两极分化的《港囧》,却颠覆票房游戏,为何?

《港囧》正在颠覆国庆档的票房格局。

timg.jpg

《港囧》正在颠覆国庆档的票房格局。

截至截稿时,上映四天累计票房达7.36亿,不仅刷新华语电影首周票房最高纪录,还打破了几乎所有内地电影票房纪录。

尽管所有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港囧》口碑能撑得起这么高的票房吗?但国庆票房种子选手们现在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提早上映的《港囧》仍将是国庆档极其强大的票房挖掘机。

一个新的神话被创造了出来,问题是:神话是如何被创造的?负面口碑为什么丝毫没有影响《港囧》票房长驱直入?

我们可以列举出口碑分化、羊群效应、争议效应等等,但最简单的说法是:票房游戏规则被改写了,改写它的正是《港囧》。

1.被颠覆的口碑:媒体、影迷和普通观众

我们惊讶地发现:关于电影口碑过去的那一套,统统不管用了。

在豆瓣网,《港囧》评分仅为6.4,而当年的《泰囧》则高达7.5。在时光网,6.2分的《港囧》同样远不及7.7分的《泰囧》。

传统影评人对《港囧》评价整体走低已经不存在争议,这种质疑直接体现在影评标题中,例如《港囧别把恶搞当致敬》。

但是真正买票的观众对《港囧》的评价却在此产生分野。

从各大电影购票APP上的得分来看:在格瓦拉,《港囧》得分为8.1,略高于同期的《小黄人大眼萌》的8.0,略低于《碟中谍5:神秘国度》的8.7。在微信电影票务端,有87%的购票观众表示喜欢《港囧》。在淘宝电影,《港囧》得分为7.9。在猫眼电影,《港囧》的得分更是高达8.8。

在朋友圈里,被影迷吐槽的粤语歌曲串烧被热传,从朋友圈留言看,对《港囧》的评价也是中等偏高。

这一切证明:就114分钟的观影感受而言,多数观众还是认可《港囧》的娱乐性。电影虽然没有想象中精彩,但已经足够满足普通观众对国产喜剧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分歧来自于观者需求的不同:影评人需要观点;媒体需要新闻,新闻需要冲突,比如票房与口碑的落差;而观众只需要一部电影而已。

拿豆瓣网友“独舞闹剧”的话说:一部喜剧片何必这么较真,只要能让人发笑就够了!

朋友圈时代的好处就是:看到电影的不只是媒体和影迷,还有普通百姓。于是,《港囧》有了不同的票房曲线。

2.被“吵高”的票房:《泰囧》效应、羊群效应与争议效应

徐峥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回应:“我相信有很多影迷把对上一部的喜爱延续到了这一部,感谢大家抬爱。”

无论对于《港囧》存在多少争议,关于这一点是不会存在争议的:《泰囧》成就了《港囧》。

但除此之外,《港囧》的票房成功至少还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饥饿效应。国内的大制作喜剧片,即使口碑不尽如人意,只要质量基本过关,基本都会有不错的结果,比如去年国庆档期的宁浩电影《心花怒放》,其实同样遭遇了口碑滑坡的问题,但却并没有影响其票房走高。因为中国观众实在太需要喜剧了。

第二,羊群效应。这个原理可以完美的解释为什么《捉妖记》能够打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因为当这部合家欢电影成为一个全民话题的时候,它的命运就已经不由其质量决定了。

这就是为什么国产票房大片往往能够划出一个漫长的长尾,这几乎可以用民族性来解释:这本来就是一个爱扎堆的民族,既然大家都去看了,那么我也要看。

第三,争议效应。在烂片营销过气之后,争议营销也许将成为新的电影营销法则。

影片一经扩大上映,马上就在社交网络上掀起热议,无论好坏,人人都在发表看法。如果所有看过的观众都在吐槽,比如此前那部范爷的争议古装片,那么瞬间所有人都会对片子失去兴趣。可是如果毁誉参半,那么这种争议反而会吸引更多人去一探究竟,等于免费公关,比如《港囧》。

客观地说,中国电影正在进入新的建立秩序的时代,谁创造票房奇迹都不意外,因为一个不规则时代的基本规则就是——“乱世出英雄”,很明显,这正是属于《港囧》的最好的票房时代。

3.被提前的国庆档:《港囧》的票房打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徐峥和《港囧》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和他电影敢于挑战规则,或者说,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

在《港囧》的票房战法中,有一些是遵守规则的,比如被媒体广泛总结的“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在笔者看来,真正成就《港囧》票房奇迹的,恰恰是那些并没有为外界所注意的非常规战法:比如非常规档期和“老龄”观众市场开发。

首先是定档。需要指出的是,9月25日这个档期是早就确定的,《港囧》从未改档,也就是说,从刚一开始徐峥和光线就将《港囧》的票房战线确定为整个中秋国庆档期。

现在看来,这种并不常见的定档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假设《港囧》采取传统战法,国庆前后与强敌同步开档,在口碑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赛果就很难预料了。

二是定位。徐峥公开表示,“现在很多投资人认为电影最活跃的主力人群是18-25岁,但我认为‘85前’、‘70后’也有很强的消费能力,所以我特别想做一部让‘70后’、‘80后’、‘90后’在一起看的电影。”

事实证明,徐峥又赢了。大量的目“老龄”观众走进了影院。那些90后群体从没有听过的大量的香港老歌,将这些观众感动地激动莫名。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港囧》这样一部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卖座风险的中年性喜剧,却能够在国内斩获爆炸级的票房。因为徐峥把一部限制级喜剧,改造成了一部全民喜剧,现在,你还能说那些粤语老歌是没用的吗?

4.《港囧》真正的对手是它自己

现在,《港囧》已经将所有的预测狠狠踩在脚下,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港囧》能否突破十亿,或者能否超越《泰囧》,而是它能否打破《捉妖记》的票房纪录,成为新的“国产片票房冠军”。

《港囧》真正的对手是只有它自己。

在一个变化的游戏中,传统的“兵对兵将对将”的票房对决或许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市场的蛋糕是可以变化的,真正决定《港囧》票房命运的或许在于:《港囧》还能创造多少新的游戏玩法,在从预热到大规模营销之后,继续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片无可阻挡,这一切的神话都是《港囧》应得的。对于前进中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最需要思考的是:《港囧》何以成为票房神话,以及如何学会《港囧》的票房攻略。

至于《港囧》能否突破《捉妖记》的纪录,这个问题,真的没那么重要。

作者简介:

罗晓汀:从事媒体行业,影评人、鉴片师、行业观察者,正努力迈向成为精准票房分析师的蜿蜒道路上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