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吕克·贝松:《星际特工》不曾献媚好莱坞,那叫致敬共产主义!丨专访

吕克·贝松本人以及他 的法国电影帝国欧罗巴影业,会为其童年时的一场“梦”而付出沉重代价么?

p2359547790.jpg

采访吕克·贝松之前,会有在所难免的紧张。

《碧海蓝天》、《尼基塔》、《这个杀手不太冷》、《圣女贞德》,以及近两年的《超体》,吕克·贝松为全球观众奉上了太多如雷贯耳的电影作品。

但很快,这种紧张就被他的天真打败。他穿着一件《星际特工》漫画的黑色T恤,从小娱面前晃晃悠悠经过,睡眼惺忪。

搅拌着咖啡,这位58岁的法国导演眸子透着8岁时的清澈,“小时候在希腊的爱琴海滩上,我会摆弄各种砂砾或贝壳,想象这是宇宙飞船,或者一匹天马。”他解释着关于《星际特工》创作灵感问题,仿佛一个天真的老顽童。

老顽童有时候会在采访时突然走神。聊着聊着,他忽然深受指着窗外的高空清洁工人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nlun)说:“你看!那些刷子在你背后一上一下的,真好玩~感觉像是你说话时发出的怪声。”

然而这次他玩得有点大。斥资近2亿美元拍摄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堪称史上最昂贵独立电影,集结了制作过《阿凡达》、《星球大战》和《权利的游戏》三家特效公司,试图超越以往所有的科幻片,将视觉奇观和脑洞大开的想象推向极致。

吕克·贝松本人,以及他背后成立17年的法国电影帝国欧罗巴影业,会为其童年时的一场“梦”而付出沉重代价么?

1.美式硬核科幻,还是法式共产主义浪漫?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改编自1976年法国漫画家皮尔•克里斯汀和让•克劳德•麦兹埃尔创作的同名畅销漫画,吕克·贝松从10岁起就是这部漫画的死忠原著粉。

对粉丝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参与你热爱的作品的再创作。40年后,吕克·贝松在银幕上还原了28世纪的大都市——千星之城阿尔法,这里浩瀚繁华,汇聚了3236个外星种族、5000种通用语言、接近2000万形态各异的太空居民。光是针对不同的物种和星球的进行标本式描述,吕克贝松就写了800页。

这并非吕克·贝松第一次展示其狂野的科幻想象。1997年,他拍摄的太空歌剧《第五元素》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收,一举颠覆了以往的科幻片风格。那时候已经有人问过吕克·贝松:“既然你拍了这个,为什么不拍《星际特工》?”吕克·贝松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里面太多画面是技术达不到的。

但不久后他就买了《星际特工》的IP,心想无论如何不能让美国的好莱坞团队糟蹋了。先琢磨剧本,再慢慢等技术成熟。

此后的6年他开始慢慢磨剧本,结果在2009年差不多完成时,《阿凡达》横空出世,看完回家之后的吕克·贝松把《星际特工》的剧本丢进垃圾桶。“这是好事,”如今回想起来,他一脸轻松,“我发现自己写得并不好,需要冒更大险放飞自我。”

2012年起,他开始满世界找概念画师。为了保证原创不被泄露,最终确认的15人甚至是相互匿名的,一般是吕克·贝松与他们进行线上的一对一沟通。一年半后,他们给贝松画了4000多张概念设计图。拿到图稿,他夜以继日地删改剧本。

漫长等待打磨的结果,是电影技术的日新月异。《星际特工》后期制作首度集结了维塔数码《阿凡达》、ILM工业光魔《星球大战》和Rodeo FX《权利的游戏》三家顶级特效制作公司共同打造。2734个特效镜头,比《阿凡达》多了700个,是《第五元素》的14.5倍。

如果你已经看过《星际特工》,相信会被其中数十种造型奇特的外星人与气势恢宏的外星场景所震撼。这不是我们常见的好莱坞式硬科幻,而是带有法国人天生的浪漫与想象力,更接近于梦幻色彩,比如浑身发光的珍珠人,绮丽绝伦的缪星,类似《西部世界》但场景丰富有趣得多的星际采购城。

知名电影媒体IndieWIRE赞叹:“影片的前25分钟应该被裱起来放在卢浮宫里当展品……只有这样我们的星球才能懂得和平。”

“很多人总是问我哪来的想象力。因为我小时候在海边长大,没有玩具或电视,整个海滩都构成了我想象的素材。”吕克·贝松并不讳言,自己的想象源于童年时期的一无所有。父母在童年时离异,小时候的吕克·贝松很多时候孤独一人,一块石头也能玩半天,有时候会想象成是一艘船,有时候觉得像一匹马。

孤独造就了他的与众不同,再加上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电影学院教育,“我从来没有被教导,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因为这些有导演在几十年前就搞过了。”在他看来,不受既定的概念束缚,创造力才会别开生面。

另外令小娱感到非常有趣的是,也许是受到法国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法国导演们似乎非常崇尚平等精神。《星际特工》的开头你会看到有些冗长的人类与外星球各国领袖会面、一一握手的镜头,不管他们有没有“手”。同时,“他们都是好人,而在其他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外星人往往是bad guy,”吕克·贝松强调。

这种平等精神从电影蔓延至导演本人。当我们问起他身兼制片人、导演、编剧、电影公司老板数职,哪个是他最喜欢的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写作。我早上4点半就起床开始写作,它不会打扰到别人,又能写出我自己的所思所想,是一种最平等的表达方式,谁都可以写作。”

2.中国市场做救星?争议导演其实也是精明商人

尽管特效光彩夺目,想象力丰富缜密,有关这部电影的争议却从不曾消停。

自全球上映以来,外国媒体呈现两极分化的评论。《综艺》杂志认为,《星际特工》做到了即超前又令人愉悦的老派——那种狂野、创造力无穷的刺激体验只有拍出《超体》与《第五元素》的导演才能够驾驭。ScreenCrush网站也夸奖说,毫无疑问这是吕克·贝松自《第五元素》以来最具想象力的电影,他在画布上肆意挥洒原创力,影片中的世界架构体现了最佳水准。

更多美国媒体则是不吝批评。The Playlist写到:“下次贝松拍电影的时候,他也许应该重读一下漫画原著看看到底有没有值得拍的东西......卢卡斯式模型与木讷的台词朗读让人哈欠连天。”

《纽约邮报》讽刺道:“这都是星期六早上放的卡通片故事好吗,如果目标观众是八岁孩子,那我就知道导演怎么想的了。”除了媒体,网友也加入分队阵营。北美电影网站烂番茄的新鲜度低至51%,IMDb网站更是出现大面积1分和10分的极端。

反观中国,目前《星际特工》的豆瓣评分6.8不算太低,虽然对比过去同样是科幻题材的《超体》(7.0分)和《第五元素》(7.9分),这个口碑确实差了一截。不少网友在惊叹其视觉艺术的同时,也集中诟病其“剧情主线乱入各种插科打诨”,“台词幼稚,简直不能相信和《杀手莱昂》是同一个编剧及导演”,还有的则抱着偏见吐槽吴亦凡的参演。

争议是吕克·贝松一直以来常伴其左右的标签。从90年代的《第五元素》、《圣女贞德》开始,吕克•贝松在不同国家观众的眼中成为了千人千面的导演,有人将其奉为法国电影之光,也有人觉得其江郎才尽,只会炒冷饭和致敬自己的前作。小娱翻看了吕克·贝松执导作品在中国、法国和美国上映时的票房㔿口碑评价,感觉也是高低起伏,迥然不同。

从上图可见,除了《杀手莱昂》(这个杀手不太冷)和《第五元素》在中法美口碑一致高外,其他作品在各国评价均差异明显:法国人偏爱《星际特工》,美国人喜欢《超体》,而中国观众对《碧海蓝天》评价颇高。

尤其不能接受的是法国电影界,他们认为曾经拍出《碧海蓝天》、《尼基塔》、《这个杀手不太冷》等佳作的“文艺片”导演在向好莱坞媚俗式商业电影看齐:制作经费越来越高,花哨的视效奇观似乎盖过了电影剧情本身的深刻与感动。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不过我建议你再多看一遍。正像你看到一个女孩,也许会因为她羞涩不善言辞而觉得她不是美女,但如果你仔细再看一眼呢?”吕克·贝松淡定地回应。

他认为这部教会人如何去爱的影片,如果拿成年人既定的世俗价值观来衡量,自然体会不到其中纯粹的美好。“如果你问一个小孩,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会说我想飞。而成年人呢?他只会不屑地鄙视。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以至于很多人失去了梦想的能力。越长大,心愿变得越小,只关乎钞票和房车。”

他向我们解释,《星际特工》希望传达出一种简单的和平心愿,电影中珍珠人遭遇大屠杀,正如在今天的非洲、南美等地也有杀戮,“这是种族灭绝,但杀戮者会大言不惭:这不是我们的错,这是种族进化。”

这似乎在暗戳戳地讽刺着美国,这个被他称之为“缺乏好奇心的新兴国家”。吕克·贝松反复强调,《星际特工》不是在讲超级英雄的故事,似乎刻意要和好莱坞大片划清界限。

在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游走,往往需要付出代价。就目前全球市场看来,《星际特工》的票房并不乐观。截至发稿,猫眼电影对此片的票房预测是3.9亿,但目测这个数字还会再涨。美国《综艺》杂志Variety称,即使在北美以外的地区颇受欢迎,这部电影可能也要面临1亿美元的缺口。

被问及对中国市场有什么期待,吕克·贝松显得倒是挺轻松:“电影已经拍完了,我的任务就结束了。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它呈现给中国观众。”

如果说作为导演的吕克·贝松是轻松的艺术家,那么作为制片人和欧罗巴影业老板的吕克·贝松则是精于运作的商人。

早在2000年,因为不满老东家高蒙影业在商业片投资上的吝啬,希望追求“创作更自由”,吕克•贝松与皮埃尔•安勒•伯盖姆一起成立独立制片公司欧罗巴影业,放弃法式小资情调,转身开发《飓风营救》、《玩命速递》、《致命黑兰》、《暴力街区》、《九条命》等商业动作片、科幻片,与好莱坞和亚洲各国的电影公司合作(点击回顾),打造全球发行策略,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2010年,欧罗巴影业收购了希庞果电影公司,发展电视剧业务。截至目前为止,欧罗巴影业制作了109部电影,发行148部电影,拥有或管理的电影版权多达500部。影业最辉煌的时期当属2014年,凭借《超体》、《飓风营救3》等片,欧罗巴影业狂揽全球10亿票房,被媒体认为是继好莱坞六大与狮门影业之后的“世界第八大电影公司”。

欧罗巴影业如今已经成为法国电影工业的标杆公司,拥有巴黎北部占地43000平米的吕克•贝松电影城,涵盖9个拍摄基地、卢米埃国家电影学院、吕克贝松创办的以培养导演为主的学校、欧洲传媒集团、冯德林•康塔传媒集团以及欧罗巴影业总部。

除此之外,公司还在诺曼底拥有200公顷的产业园,影院、剪辑室、录音室、调色棚、特效棚一应俱全。

电影工业完善的同时,吕克·贝松也在实践着自己的电影情怀。尽管他本人没有学过电影,但他却开设了一所免费的电影学校,为17-24岁的年轻人提供免费教育。“有不少年轻人很有才华,但是可能没有钱去上学,所以我不想设置金钱上的藩篱。”他向小娱畅谈着自己的电影乌托邦。

最后,吕克·贝松还特意问了小娱的年龄,然后开玩笑说,“你报名明年的应该还赶得及。去年6月有9000人前来面试,我只选择了60个最好的,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